使用牺牲源极/漏极层的增大的晶体管源极/漏极接触面积

    公开(公告)号:CN110660739A

    公开(公告)日:2020-01-07

    申请号:CN201910457277.X

    申请日:2019-05-29

    Abstract: 本文提供了使用牺牲S/D层的包括增大的晶体管源极/漏极(S/D)接触面积的集成电路结构。在该S/D材料的外延生长之前,将包括与S/D材料不同的材料的牺牲层沉积到S/D沟槽中,使得牺牲层充当S/D材料下方的空间占位器。在S/D触点处理期间,可以相对于S/D材料选择性地蚀刻牺牲层以至少部分地去除牺牲层,在S/D材料下方留下用于触点金属填充的空间。在一些情况下,触点金属也位于S/D材料的部分之间。在一些情况下,触点金属环绕epi S/D,例如当采用S/D区域任一侧上的电介质壁结构时。通过增大S/D接触面积,减小了接触电阻,从而改善了晶体管器件的性能。

    用于鳍式FET和三栅极器件的环绕式接触

    公开(公告)号:CN102668093B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080052947.7

    申请日:2010-12-02

    Abstract: 一种半导体器件包括衬底和形成于衬底上的半导体主体。半导体主体包括源极区和漏极区。源极区或漏极区或其组合包括第一侧表面、第二侧表面和顶表面。第一侧表面与第二侧表面相对,顶表面与底表面相对。源极区或漏极区或其组合包括形成于基本全部第一侧表面、基本全部第二侧表面和顶表面上的金属层。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