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纳米金光栅透射型微流控传感器

    公开(公告)号:CN112098374B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010931077.6

    申请日:2020-09-07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该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等离子体共振的纳米金光栅透射型微流控传感器,该透射型传感器包括:二氧化硅绝缘衬底;二维金属光栅阵列,形成于二氧化硅绝缘衬底上;待测物微流腔;以及二氧化硅绝缘顶盖,并且增加了二氧化硅光栅结构,形成于二氧化硅绝缘顶盖下。该结构的电场强度较强的区域集中在待测物腔的位置,光栅结构增强了等离子共振峰,随着周期的逐渐增加,相同共振模式的透射峰波长位置出现红移。该模型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大面积制备、成本低的优点,灵敏度较高,针对透射率传感易于检测,有望成为新型表面等离子传感器件。

    一种微流控光电化学传感器及微流控光电化学传感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465948B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310302552.7

    申请日:2023-03-27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发明涉及一种微流控光电化学传感器及微流控光电化学传感装置,包括:工作电极;印刷电极,包括衬底、参比电极和对电极,参比电极和对电极设置在衬底之上,参比电极与对电极之间设有溶液通过孔,溶液通过孔为通孔;微流控层,设有进液口、排液口以及连通进液口和排液口的流体微通道;流体微通道跨设在参比电极和对电极上且与溶液通过孔连通;微流控注液机构,包括自动注射部和溶液收集部,自动注射部与进液口连通,溶液收集部与排液口连通;工作电极、印刷电极、微流控层自下至上依次紧密贴合在一起;参比电极、对电极以及工作电极,三者形成三电极体系且分别与电化学工作站电连接。发明提高灵敏度。

    一种无偏压酶促型葡萄糖光电化学传感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60151B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210208747.0

    申请日:2022-03-04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光电化学领域,公开了一种无偏压酶促型葡萄糖光电化学传感电极及其制备方法,沿光的入射方向依次包括葡萄糖氧化酶层、金属纳米颗粒层、n型半导体薄膜层、金属薄膜层、平面绝缘基底;金属薄膜层与n型半导体薄膜层形成欧姆接触;金属纳米颗粒层与n型半导体薄膜层形成肖特基接触;所述的金属薄膜层、n型半导体薄膜层和金属纳米颗粒层之间形成光学谐振腔。光源照射传感电极时,金属纳米颗粒层和n型半导体薄膜层均能产生有效光吸收,分别产生热电子空穴对和光生电子空穴对;在肖特基结的作用下,热空穴和光生空穴经过葡萄糖酶的催化作用转移至葡萄糖分子;通过监测光电流的变化,实现葡萄糖浓度的检测。

    一种用于工件定位的夹具及方法及光学元件的加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198697A

    公开(公告)日:2021-08-03

    申请号:CN202110597180.6

    申请日:2021-05-31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光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工件定位的夹具及方法及光学元件的加工方法,用于工件定位的夹具包括:胶合区、隔离区、基准定位区,胶合区与基准定位区之间被所述隔离区隔开,基准定位区上设置有用于定位的基准平面,胶合区设置有用于容纳热熔胶的凹槽;隔离区设有用于容纳从胶合区溢出的热熔胶的隔离槽;工件上设置的待胶合平面与基准定位区上的基准平面配合方式为面接触,胶合区与工件上设置待胶合平面通过热熔胶胶合连接。基准平面与工件待胶合平面紧密贴合,防止胶合时胶层厚度不均匀导致的装夹不等厚误差,隔离区防止热熔胶污染到基准定位区;由于胶层较厚,固化所需的时间长,有效的避免了夹具形变传递给工件。

    一种电信号直接读出的光学传感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816443A

    公开(公告)日:2021-05-18

    申请号:CN202110166204.2

    申请日:2021-02-04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子信息领域,涉及一种电信号直接读出的光学传感装置及其制备方法,激发光照射至周期性金属纳米结构阵列层,待测物注入流通池并浸没传感芯片,之后,传感芯片将具有特征反射谷的反射光谱;当待测物的浓度或种类变化时,反射光谱特征反射谷的中心位置将发生变化;进而导致传感装置的光响应度谱的特征峰位发生位移,直接表现为两根引线间的光电流发生变化。通过装置输出光电流的变化,可反演出待测物的浓度或种类。本装置无需外置半导体光电探测单元,即可实现电信号直接读出的工作特性;此外,可工作在自驱动工作模式下,所采用的光源在传感测试过程中无需改变入射角度、功率和波长。

    一种双面自由曲面镜片的评价、设计加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123420A

    公开(公告)日:2013-05-29

    申请号:CN201310027992.2

    申请日:2013-01-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面自由曲面镜片的评价方法,提出将镜片—眼瞳作为一个光学系统,来评价镜片的球光度分布和散光度分布。镜片的散光度分布是镜片前后表面散光度的矢量相减。该评价方法考虑到佩戴镜片状态下的光学系统,即镜片—眼瞳,可以定量的评价镜片质量,使评价结果更合理,能够获得镜片的最佳可视性。此外,在镜片的设计过程中就能直接评价镜片,从而使设计周期缩短为:设计—评价—优化设计—加工,降低了成本,便于工业推广应用。

    一种大视区小像散的渐进多焦点镜片

    公开(公告)号:CN102436075A

    公开(公告)日:2012-05-02

    申请号:CN201110438971.0

    申请日:2011-12-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视区小像散的渐进多焦点镜片,该镜片表面的两个像散区设置有微自由曲面层,所述微自由曲面层是由众多不同曲率的微小柱面组成,各个微小柱面的方向与该点的最小曲率方向一致。这种大视区小像散的渐进多焦点镜片比初始渐进多焦点镜片的最大像散减小了14.3%。所以本发明的渐进多焦点镜片能有效减小镜片表面的最大像散,而且扩大视远区清晰范围,提高配戴者的有效视区的屈光能力。

    一种具有高增益的NPN型异质结光电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20051012A

    公开(公告)日:2025-05-27

    申请号:CN202510498280.1

    申请日:2025-04-21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高增益的NPN型异质结光电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光电探测器领域,NPN型异质结光电探测器包括依次设置于正负电极之间的第一N型半导体层、P型半导体层和第二N型半导体层;所述第一N型半导体层和所述第二N型半导体层材质相同且所述P型半导体层的掺杂浓度大于所述第一N型半导体层的掺杂浓度。本发明通过在光电探测器上加上偏置电压显著提高了光电探测器的光生电流,实现了高响应度,实现了响应度与响应时间的制约关系解耦。通过设计NPN型异质结构探测器,底部的势垒和中间层的耗尽区域能够有效地降低暗电流,实现高的比探测率。

    一种选择性检测分子的硅基反射干涉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049542B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110491003.X

    申请日:2021-05-06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光学传感技术领域,提出一种基于反射干涉光谱技术的硅基光学传感器及制备方法,沿着复合光入射方向依次包括有序硅纳米线阵列层、无序多孔硅层、平面硅基底;每根纳米线内部设置有随机分布的纳米孔;无序多孔硅层处于有序硅纳米线阵列层下方,该层设有呈树枝状随机分布的纳米孔。用于反射干涉传感测试时,小分子可以渗透到无序多孔硅层,而目标小分子和干扰大分子可同时渗入有序硅纳米线阵列层;与双层无序多孔硅结构相比,本方案不仅明显增强了待测液的流通性和传感器灵敏度,还降低了响应时间;与单层有序硅纳米线阵列结构或单层无序多孔硅结构相比,具有同时检测目标小分子和干扰大分子的优势。

    基于凹型反射光栅的微流控折射率传感器及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225737A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410478650.0

    申请日:2024-04-19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凹型反射光栅的微流控折射率传感器及其检测方法,包括多层结构,多层结构包括二氧化硅顶盖和基底,基底上设有梯形光栅结构层,梯形光栅结构层包括薄膜层和等间隔设置于薄膜层上的复数个梯形光栅,每个梯形光栅顶部均设有凹槽,所述凹槽深度为20‑100nm,宽度为100‑500nm。本发明在金属‑介质分界面激发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二氧化硅顶盖与光栅结构之间设有微流控槽腔,使得强电场与待分析物之间的空间重叠显著增加,提高了折射率传感的灵敏度;在普通的周期性光栅结构中引入凹型微结构,增强光栅对光场的束缚能力,使光场集中在高折射率区域,提高了折射率传感的品质因数。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