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传感反馈融合指环及人机交互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426589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646934.6

    申请日:2024-05-23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人机触觉交互指环,包括指环本体、液态金属图形层、反馈层、以及仿指纹层,所述液态金属图形层信号连接控制中心,其中所述液态金属图形层固定于所述指环本体的内圈,所述仿指纹层固定在所述指环本体的内圈与所述液态金属图形层之间,所述反馈层安装于所述液态金属图形层内部;本申请使用时,指环佩戴于机械手指上,对物体进行抓持时,根据液态金属图形层、反馈层、以及仿指纹层的对感知信息的传递和处理,使得控制中心发出精准的指令,提高空间一致性,实际应用中通过给机器人穿戴指环或结合特定电子皮肤,即可实现直观的双向交互感知,可以通过重复训练让机器人学习用户的手部交互行为特征,使其拥有自主控制能力。

    一类固体有机硅锌试剂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524838B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210072551.3

    申请日:2022-01-21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nventor: 李杰 王吉鑫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类固体有机硅锌试剂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合成有机化学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固体有机硅锌试剂通式为:R3Si‑ZnOPiv·LiCl;其中,R为取代芳基、链式烷基、环状烷基、叔丁氧基、二乙基氨基、环己二醚和环庚二醚中的一种或多种。其具体制备方法为:有机溶剂中,在催化剂作用下,有机硅烷与金属锂或锂试剂混合反应得到有机硅锂试剂,并使用Zn(OPiv)2将所得有机硅锂试剂进行转金属化反应。本发明通过阴离子配位调控策略设计、制备一类对空气和水具有良好稳定性的新型固体有机硅锌试剂,并实现对反应性的有效调控。

    一类烷基锌试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003445A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310058778.7

    申请日:2023-01-17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nventor: 李杰 林杰 陈开鑫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类烷基锌试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合成有机化学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烷基锌试剂的结构通式:R‑znOPiv·Mg(OPiv)Br,其中,R选自链状烷基,环状烷基或取代烷基。本发明通过锂盐催化或者碘单质催化,完成格式试剂的制备,再通过转金属化和无机盐活化策略完成锌试剂的制备进而合成烷基取代的烷基二氟试剂,上述烷基取代的烷基二氟试剂的结构通式:其中,R1选自酯基、烷基、炔基、酰胺、苯并恶唑、磷酸二乙酯或全氟取代烷基;R选自链状烷基、环状烷基或含取代烷基;R2,R3独立选自有取代的烷基;R4选自酯基。所述烷基锌试剂应用于烯烃的双官能团反应中,以及烷基取代的烷基二氟试剂在点击化学反应中得到应用。

    阳离子有机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8102092B

    公开(公告)日:2020-07-14

    申请号:CN201810017932.5

    申请日:2018-01-09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含有咪唑基团或吡啶基团的化合物与卤代烃按咪唑或吡啶基团与卤素之比为1:1在有机溶剂中进行聚合反应,反应温度为0‑300℃,反应时间为0‑24小时,得到阳离子有机聚合物;其中含有咪唑基团或吡啶基团的化合物选自或其中,R1为咪唑基团或吡啶基团,m、n、p和r均独立的选自0以上的整数;卤代烃选自或其中X独立的选自氟(F)、氯(Cl)、溴(Br)或碘(I)元素,m为0以上的任意整数。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制备方法所制备的阳离子有机聚合物在作为高锝酸根和/或高铼酸根吸附剂中的应用。

    新型多功能纳米纤维静电纺丝机

    公开(公告)号:CN103952777A

    公开(公告)日:2014-07-30

    申请号:CN201410124491.0

    申请日:2014-03-31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多功能纳米纤维静电纺丝机,包括高压发生装置,纺丝装置,支架本体以及设于所述支架本体上并用于放置所述纺丝装置的支撑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拆卸式接收装置组,以及设于所述支架本体底部并位于所述支撑平台正下方的接收装置固定板,所述可拆卸式接收装置组包括可拆卸式浴液盘和可拆卸式接收滚筒,且所述可拆卸式浴液盘和所述可拆卸式接收滚筒以择一方式固定于所述接收装置固定板上;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既可以纺制连续卷绕的纳米纤维纱,也可以纺制纳米纤维膜,适用范围广。

    碳纳米管/聚酰胺6复合纳米纤维长丝纱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45680B

    公开(公告)日:2011-11-16

    申请号:CN201010151036.1

    申请日:2010-04-08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nventor: 潘志娟 刘洋 李杰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纳米管/聚酰胺6复合纳米纤维长丝纱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碳纳米管的预处理,(2)制备纺丝液,(3)制备浴液,(4)采用静电纺丝方法获得初纺纱,(5)后处理:将步骤(4)得到的初纺纱在步骤(3)的浴液中进行湿拉伸,即得到所述碳纳米管/聚酰胺6复合纳米纤维长丝纱。本发明形成了碳纳米管/聚酰胺6纳米纤维长丝纱的10小时以上无断头的连续纺丝技术,制得的碳纳米管/聚酰胺6复合纳米纤维长丝纱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有望应用于微型电子器件、超轻薄型功能纺织品、智能纺织品以及高强度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等。

    一种制备纳米纤维束的静电纺丝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993376A

    公开(公告)日:2014-08-20

    申请号:CN201410178328.2

    申请日:2014-04-30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nventor: 潘志娟 田龙 李杰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纳米纤维束的静电纺丝装置,装置中多喷头纺丝板上配置了辅助电极,由于辅助电极的存在,减小了各喷头间的电场干扰,使得多喷电场分布变均匀,从而使所纺纳米纤维束的定向度提高了约25%,力学性能也随之提高,并且所纺纳米纤维束的线密度随喷丝头数的增加而增加,断裂强力也随之增强。此装置制备的纳米纤维束可直接用于纺织加工。其优良的结构和力学性能,在超轻薄型纺织品、智能纺织品,传感器及生物医用材料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碳纳米管/聚酰胺6复合纳米纤维长丝纱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45680A

    公开(公告)日:2010-09-29

    申请号:CN201010151036.1

    申请日:2010-04-08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nventor: 潘志娟 刘洋 李杰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纳米管/聚酰胺6复合纳米纤维长丝纱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碳纳米管的预处理,(2)制备纺丝液,(3)制备浴液,(4)采用静电纺丝方法获得初纺纱,(5)后处理:将步骤(4)得到的初纺纱在步骤(3)的浴液中进行湿拉伸,即得到所述碳纳米管/聚酰胺6复合纳米纤维长丝纱。本发明形成了碳纳米管/聚酰胺6纳米纤维长丝纱的10小时以上无断头的连续纺丝技术,制得的碳纳米管/聚酰胺6复合纳米纤维长丝纱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有望应用于微型电子器件、超轻薄型功能纺织品、智能纺织品以及高强度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等。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