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050583A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311113897.4
申请日:2023-08-31
Applicant: 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湖州) , 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纳米颗粒胶体‑量子点打印墨水掺杂制备方法,属于光电技术领域。该方法先将银离子还原成纳米颗粒,再将二氧化硅包裹在银纳米颗粒外层,制备二氧化硅包裹银纳米颗粒胶体溶液;然后制备CdSe量子点墨水;将二氧化硅包裹银纳米颗粒胶体溶液与CdSe量子点墨水按体积比为1~5:100的比例混合,制备得到金属纳米颗粒胶体‑量子点墨水。发明方法制备的金属纳米颗粒胶体‑量子点墨水成功提升了半导体量子点墨水的光效转换性能,在相同的输入电能条件下,能够产生更多的可见光输出,并同时减少能量的损耗。这项技术进步为QLED照明和显示应用带来了明显的性能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6764913B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310522297.7
申请日:2023-05-10
Applicant: 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湖州) , 电子科技大学
IPC: B05D5/00 , B05D3/00 , B05D3/14 , B05D3/10 , B05D1/38 , B05D7/14 , B05D7/24 , C09D183/07 , C09D5/00 , C09D18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跨尺度仿鱼鳞阵列结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疏水材料领域。该材料表面制备有若干列跨尺度鱼鳞线性阵列并且表面涂覆有疏水薄膜,每一列线性阵列由若干鱼鳞减阻单元依次排列组成,相邻线性阵列之间交错半个单元周期;每个减阻单元蚀刻有若干介观尺度上的条状微流道,且中部蚀刻有一条贯穿所有微流道的鱼鳞状弧形流道。本发明的条状微流道能够显著降低材料表面的阻力,并减少生物聚集带来的污染,起到防污功效;鱼鳞状弧形流道能够减少层流‑湍流转换消耗,进一步降低阻力,从而提供更好的减阻防污性能。同时本发明制备方法结合了飞秒激光刻蚀及超疏水凝胶膜涂覆技术,能够快速、大面积加工符合要求的跨尺度仿鱼鳞阵列结构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6913999A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11116525.7
申请日:2023-08-31
Applicant: 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湖州) , 电子科技大学
IPC: H01L31/0352 , H01L31/102 , H01L31/18 , B82Y4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窄线宽小周期高吸收率的石墨烯纳米线阵列红外探测器,属于光电技术领域。该器件包括衬底、石墨烯纳米线阵列、金电极,通过改变石墨烯纳米线的宽度、周期和器件费米能级,从而调控探测器的吸收率和吸收波段;该器件的制备方法首先在衬底上制备石墨烯薄膜,然后采用EBL刻蚀工艺、电子束蒸镀机完成电极加工;最后结合EBL刻蚀和ICP刻蚀,制备得到石墨烯纳米线阵列红外探测器。本发明提出的窄线宽小周期高吸收率的石墨烯纳米线阵列红外探测器,具有吸收率高、探测范围广、光谱可调谐等特点,对长波、甚长波红外波段具有较好的探测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6764913A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0522297.7
申请日:2023-05-10
Applicant: 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湖州) , 电子科技大学
IPC: B05D5/00 , B05D3/00 , B05D3/14 , B05D3/10 , B05D1/38 , B05D7/14 , B05D7/24 , C09D183/07 , C09D5/00 , C09D18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跨尺度仿鱼鳞阵列结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疏水材料领域。该材料表面制备有若干列跨尺度鱼鳞线性阵列并且表面涂覆有疏水薄膜,每一列线性阵列由若干鱼鳞减阻单元依次排列组成,相邻线性阵列之间交错半个单元周期;每个减阻单元蚀刻有若干介观尺度上的条状微流道,且中部蚀刻有一条贯穿所有微流道的鱼鳞状弧形流道。本发明的条状微流道能够显著降低材料表面的阻力,并减少生物聚集带来的污染,起到防污功效;鱼鳞状弧形流道能够减少层流‑湍流转换消耗,进一步降低阻力,从而提供更好的减阻防污性能。同时本发明制备方法结合了飞秒激光刻蚀及超疏水凝胶膜涂覆技术,能够快速、大面积加工符合要求的跨尺度仿鱼鳞阵列结构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6281933B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310011257.6
申请日:2023-01-05
Applicant: 电子科技大学
IPC: C01B25/455 , H01M4/5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氟代磷酸铁材料及制备方法与应用,通过对LiFePO4进行脱锂得到FePO4,再通过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进行氟代,相比于未氟代的磷酸铁材料,选择将具有高电负性的氟离子引入磷酸铁的结构中,构建了氟代磷酸铁正极材料,由于氟离子的高电负性,能形成较强的P‑F键,能提升材料的能量密度,并将离子的扩散通道扩宽为三维通道,有利于离子的传输,降低电化学极化,提升其电导率,并且氟离子的引入可以有效的进一步稳定结构,导电能力得到提高,并且有效提升材料的能量密度,在锂离子和钠离子电池上有巨大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7660986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645451.6
申请日:2023-12-04
Applicant: 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湖州)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池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离子交换制备磷酸铁钠正极材料的方法及系统,将LiFePO4极片剪裁,放入电解槽中固定,再放入同样大小的钛板作为对电极,加入钠电解液淹没极片和钛板;设置脱锂电压,直到脱锂比容量达到160mAh g‑1时,脱锂完成,取出极片,用蒸馏水反复洗涤,烘干得到FePO4极片;使用FePO4作为阴极,以钠片作为阳极,玻璃纤维作为隔膜;以1M含钠溶液作为电解液进行电池的装配。本发明通过离子交换方法制备了磷酸铁钠正极材料,以1M106. NaClO8mAh g4为电‑1,循环解液100,圈后的容量保持率为在0.1C倍率下NaFePO90.4的07放电%。比容量为
-
公开(公告)号:CN114256737B
公开(公告)日:2023-09-26
申请号:CN202111532759.0
申请日:2021-12-15
Applicant: 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窄线宽DFB纳米等离子体激光器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光电技术领域。该激光器包括衬底、纳米结构、绝缘层、金属膜、电极及电极引线、布拉格光栅结构。本发明通过在传统的纳米等离子体激光源器件上集成布拉格光栅结构,利用DFB线宽压缩技术,使激光器谐振腔内的有效折射率产生周期性的微扰,对激光器的纵向激射模式进行有选择性的正反馈,抑制其他模式,实现优质的窄线宽、单模、高稳定激光输出。本发明的窄线宽DFB纳米等离子体激光器在微纳传感、片上集成光源、激光雷达、泵浦光源、通信、光集成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6754897A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310940908.X
申请日:2023-07-28
Applicant: 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缆监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SSTDR的井中电缆监测系统及其监测方法,实现了对井中电缆故障的实时监测,同时实现了阻抗匹配,极大地降低了电缆中信号的损失度。本发明基于SSTDR的井中电缆监测系统包括FPGA控制模块、通信模块以及阻抗匹配模块,所述FPGA控制模块用于生成检测信号,通过通信模块将检测信号输出至被检测电缆获得反射信号,对检测信号与反射信号进行分析,获得被检测电缆阻抗以及故障信息,并根据阻抗值调整阻抗匹配模块中的数字电位器,使阻抗处于匹配状态。本发明适用于井中电缆的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16281933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011257.6
申请日:2023-01-05
Applicant: 电子科技大学
IPC: C01B25/455 , H01M4/5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氟代磷酸铁材料及制备方法与应用,通过对LiFePO4进行脱锂得到FePO4,再通过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进行氟代,相比于未氟代的磷酸铁材料,选择将具有高电负性的氟离子引入磷酸铁的结构中,构建了氟代磷酸铁正极材料,由于氟离子的高电负性,能形成较强的P‑F键,能提升材料的能量密度,并将离子的扩散通道扩宽为三维通道,有利于离子的传输,降低电化学极化,提升其电导率,并且氟离子的引入可以有效的进一步稳定结构,导电能力得到提高,并且有效提升材料的能量密度,在锂离子和钠离子电池上有巨大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3376704B
公开(公告)日:2023-01-10
申请号:CN202110632325.1
申请日:2021-06-07
Applicant: 电子科技大学
IPC: G01V3/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发射‑磁接收的井间电磁探测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发射模块和接收模块,其中,发射模块,包括分别设置于井下的发射电极和地面的接地电极,用于在地层中产生电磁场;接收模块,包括相互连接的磁场接收单元和接收机,用于接收电磁场并分析磁场强弱情况,实现井间电磁探测。本发明系统结构可用于小口径的井间电磁探测,且接收到的信号能够有效反映地层中异常体的位置信息,因此本发明方法对于小口径远距离的固体金属矿探测有重要意义。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