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594798A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311369621.2
申请日:2023-10-20
Applicant: 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湖州)
IPC: H01M4/62 , H01M4/58 , H01M4/04 , H01M10/052 , H01M4/139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储能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磷酸铁锂储能电池及正极制备方法,将磷酸铁锂材料、导电剂、粘结剂、功率辅助剂和润滑剂加入到高速剪切混料机中进行干态混合;将混合后的材料加入到双轴热轧辊中挤压成膜片,膜片的厚度控制在80‑300um,双轴热轧辊的温度控制在120‑250℃,压力控制在10‑25T;将膜片贴合到经过表面经过胶粘化处理的8‑20um铝箔上,所述胶粘化铝箔胶层为1‑5um;所述胶粘层含70wt%导电碳和30%高分子胶水;将复合体在70‑120℃条件下热压形成磷酸铁锂正极。磷酸铁锂储能电池包括铝外壳、隔膜、电解液、正极和负极。本发明制备的磷酸铁锂电池正极在整个制造过程中降低了能耗,保护了环境,降低了整个电芯的制造成本。本发明提高了磷酸铁锂电池的高倍率特性和循环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063099A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211464700.7
申请日:2022-11-22
Applicant: 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湖州)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烯复合多孔氧化硅陶瓷的制备方法,由石墨烯泡沫和氧化硅粒子组成,氧化硅由硅酸酯水解得到,石墨烯泡沫由氧化石墨烯经过化学交联和还原得到,石墨烯的质量含量为0.05%‑5%,氧化硅的质量含量为95%‑99.95%,氧化石墨烯在溶剂热的过程中,形成三维网络结构,浸渍于硅酸酯前驱体溶液中,硅酸酯水解形成氧化硅纳米粒子附着在石墨烯片层表面,经过高温退火处理,氧化石墨烯进一步还原,同时氧化硅粒子烧结成型,形成石墨烯复合多孔氧化硅陶瓷,其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在催化,吸附分离,阻燃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5911590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486900.2
申请日:2022-11-24
Applicant: 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湖州)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解液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低成本的宽电压水系电解液及其制备方法,溶质锂盐在溶剂中的总浓度为1‑15m,有机共溶剂的体积占溶剂总体积的60%‑90%,其余溶剂为去离子水。本发明利用锂盐阴离子、有机共溶剂的强电负性原子与水分子之间的强氢键作用,一方面打破溶剂水的原始氢键网络,另一方面减少Li+溶剂化结构中的水分子数,从而降低水的反应活性,拓宽电解液的电压窗口;通过共溶剂分子、锂盐阴离子共同参与Li+第一溶剂化壳层,在负极表面还原形成稳定的有机‑无机杂化SEI,提升界面稳定性;引入较低成本的有机共溶剂,减少高成本锂盐的用量,可在拓宽电压窗口、提升界面稳定性的同时,可有效降低水系电解液的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5799626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570428.0
申请日:2022-12-08
Applicant: 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湖州)
IPC: H01M10/0565 , H01M10/05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梯度结构的复合固态电解质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包括:S1、制备均相胶状液;S2、制备复合固态电解质;S3、制备正极;S4、制备梯度结构的复合固态电解质;S5、制备梯度结构的复合固态电池。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通过浸渍均相胶状液在复合固态电解质表面构筑均相相容中间层组成梯度结构的复合固态电解质,该中间层与电解质本身具有近似的物理化学性质,在电极/电解质界面形成一种梯度结构,这种梯度结构又通过物理、化学作用与电解质本身一体化连接,能有效缓解电极/电解质直接接触带来的力学与化学性质的跃变,加速电池反应的动力学。
-
公开(公告)号:CN115477547A
公开(公告)日:2022-12-16
申请号:CN202210955211.5
申请日:2022-08-10
Applicant: 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湖州)
IPC: C04B38/00 , C04B35/10 , C04B35/622 , C04B35/63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石墨烯复合多孔陶瓷的制备方法,步骤包括:在蒸馏水或有机溶剂体系内加入氧化石墨烯,配制成均匀的氧化石墨烯分散液,再加入陶瓷粉末,搅拌形成均匀的分散液体系,将所得的分散液倒入高温反应釜,通过溶剂热反应形成自支撑的三维石墨烯‑陶瓷复合材料,再经过烘干和高温烧结,得到三维石墨烯复合多孔陶瓷材料。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粉末成型方法,制备的复合泡沫材料由多孔陶瓷骨架和三维交联的石墨烯网络组成,具有普适性强,孔隙率可调,提高陶瓷基底导电性能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9551738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672946.2
申请日:2024-11-21
Applicant: 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湖州)
IPC: C01G53/42 , H01M4/1391 , H01M4/525 , C01G53/50 , C01G53/506 , B82Y30/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两相共生结构的高镍氧化物正极材料、制备方法,本发明独特的两相共生结构可以有效抑制充放电过程中晶胞体积的剧烈变化,提高材料的机械稳定性;通过预先、可控地构筑尖晶石结构,可以有效降低材料的反应活性、提高热力学稳定性,从而抑制不可控的界面副反应、氧释放、不可逆相变;纳米化的颗粒形貌,可以实现更快速的锂离子传输,提高材料的倍率性能;一步喷雾热解法的工艺过程简单、反应迅速,无需复杂的共沉淀、过滤、洗涤、粉碎、煅烧等步骤,不产生废水,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7558889A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311515311.7
申请日:2023-11-13
Applicant: 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湖州)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成本复合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沥青原料经过预氧化处理后,再经过高温退火和球磨处理得到沥青碳材料;(2)将沥青碳材料与锰盐溶液共混,通过溶剂热反应生成锰氧化物与沥青碳复合材料;(3)溶剂热反应产物经过水和乙醇的清洗,烘干,通过高温下的碳热还原反应生成多孔MnO‑沥青碳复合负极材料。本发明的低成本复合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可以用于装配锂离子电池,低成本的原材料能够大幅降低负极材料的生产成本,氧化锰的高容量(756mAh g‑1)有利于提高电极材料的比容量和能量密度,有望应用在低成本动力电池和3C产品电池开发。
-
公开(公告)号:CN117410103A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2311642451.0
申请日:2023-12-04
Applicant: 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湖州)
IPC: H01G11/06 , H01G11/84 , H01G11/30 , H01G11/46 , H01G11/34 , H01G11/24 , H01G11/58 , H01G11/62 , H01G11/7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超级电容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双离子电化学电容器、制备方法及应用,双离子电化学电容器,包括正极、负极、电解液和壳体。正极由多孔活性炭、多元锂氧化物和含钠层状氧化物构成的复合电极;多孔活性炭经过表面电化学或化学处理,表面含氧官能团≤0.01mol/g;锂多元氧化物为锂与铝、钴、铁、镍、锰中的至少两种元素形成的金属氧化物,优选为锂、钴与镍、锰形成的四元氧化物;本发明通过多孔活性炭材料表面含氧官能团预先去除、正极/负极同时引入具有储钠和储锂功能的活性材料以及Na+/Li+双离子在碳酸丙烯酯类(PC)电解液中的协同作用,实现电化学混合电容器良好的倍率性能和低温性能,具有很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5791627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569657.0
申请日:2022-12-06
Applicant: 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湖州)
IPC: G01N21/03 , G01N21/65 , G01N23/20008 , G01N23/20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光学/谱学表征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光学谱学表征的多功能密封池及其使用方法,上盖和底座上下重叠,并通过螺丝螺栓的配合紧密连接在一起;上盖中央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底部安装有用于对开口进行密封的第一窗片;所述底座中空,底座上端面的中央设置第二窗片,待测样品放置在第二窗片的上侧中央。本发明无需使用有机粘结剂、有机胶带或玻璃管热封,可避免因有机粘结剂溶胀或涂抹不均匀、有机胶带透水透气等因素导致的密封性能下降问题,保证优异的密封性能;窗片有效避免了光谱信号的损耗;所有部件均可拆卸清洗,便于重复利用,装配、拆卸过程简单,可适用于多种反射式、透射式的光学谱学表征测试。
-
公开(公告)号:CN115639181A
公开(公告)日:2023-01-24
申请号:CN202211083808.1
申请日:2022-09-06
Applicant: 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湖州)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层状锂电正极材料荷电态的定量分析方法,通过第一次恒流充/放电过程的原位/非原位拉曼光谱测试,确定特征峰的相对峰强度值与层状正极材料的荷电态之间的标准曲线;通过拉曼光谱特征峰的相对峰强度值等数据来估算待测样品的荷电态;结合拉曼光谱成像技术和离子束切割技术,定量分析电极表面/横截面、材料颗粒表面/内部等多空间尺度的荷电态分布均匀性。本发明主要解决在锂离子电池失效分析过程中原有的正极材料荷电态估算方法计算过程繁琐、易受外部因素影响、空间尺度单一、装置设备特殊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便捷快速、多空间尺度、定量分析锂电正极材料荷电态的装置与方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