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540613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553237.2
申请日:2024-11-01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V10/764 , G06V10/774 , G06V10/82 , G06T7/11 , G06T7/136 , G06T7/194 , G06T5/50 , G06N3/04 , G06N3/0895 , G06N3/084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目标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源场景对应的训练图像和背景图像;根据所述标注数据和所述背景图像构建标注图像训练样本对;根据所述未标注数据和所述背景图像构建未标注图像训练样本对;采用所述标注图像训练样本对和所述未标注图像训练样本对训练待训练的目标检测模型,得到预训练模型;获取目标场景的目标背景图像;将所述目标区域迁移至所述目标背景图像;本发明实施例提高了针对目标场景的目标检测模型的训练效率,进而提高了目标检测模型的部署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890922A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311796950.5
申请日:2023-12-25
Applicant: 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目标跟踪与轨迹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激光雷达数据;所述激光雷达数据包括障碍物数据;基于所述障碍物数据生成局部地图,基于所述局部地图分离得到动态障碍物;获取所述动态障碍物的历史轨迹,基于所述历史轨迹预测所述动态障碍物的未来轨迹;其中,所述历史轨迹基于跟踪所述动态障碍物的轨迹点得到。通过从激光雷达数据中分离出动态障碍物并进行跟踪,得到各动态障碍物的历史轨迹,能够在使用激光雷达进行360°全方位动态障碍物跟踪的同时,对各动态障碍物进行未来轨迹的预测,应用于机器人动态避障算法,防止移动机器人发生碰撞,有利于移动机器人进行人机协作与多机协作。
-
公开(公告)号:CN116740291A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310458939.1
申请日:2023-04-25
Applicant: 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语义地图的构建方法和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点云图,目标点云图为预设空间的点云图,目标点云图为根据相机采集得到的图像处理得到的,至少一个相机安装在预设空间的预设位置处,预设位置可以使得相机拍摄到预设空间内所有物体;获取物体分布图,物体分布图为包含有物体的标识信息的点云图;将目标点云图与物体分布图融合,得到语义地图,语义地图包括预设空间内的各物体的标识信息。该方法通过将多个相机架设在室内的高处,增加点云采集范围采集范围,实现实时对室内完整场景的重建,可以得到更准确的语义地图,解决了传统的移动机器人语义地图不准确,无法满足应用需求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680898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11903006.X
申请日:2024-12-23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弯头的筛选方法、装置、弯头筛选分类系统、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设置有视觉系统,视觉系统包括:第一相机、第二相机;第一相机用于采集弯头的侧视图像;第二相机用于采集弯头的仰视图像;该方法包括:根据侧视图像和仰视图像确定弯头的测量数据,根据测量数据确定弯头为合格品或残次品。该方案,通过设置视觉系统计算弯头的实际测量数据,根据实际测量数据判断弯头是否为合格品,实现了弯头的自动分类筛选,提高了空调自动化生产的效率,防止残次品的弯头安装到空调上,确保空调具有较高的产品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9036447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177811.9
申请日:2024-08-26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空调冷凝管环的压接方法、装置和压接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冷凝管环的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分别为双目相机的拍摄的冷凝管环的两个图像;识别第一图像中冷凝管环的中心点,得到中心点位置;根据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采用双目测距算法计算中心点位置对应的深度,中心点位置对应的深度为中心点位置的实际位置到双目相机的距离;根据中心点位置和中心点位置对应的深度确定冷凝管环的中心点的实际位置;控制机械臂的末端移动至实际位置进行压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冷凝管环人工压接良率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477260A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310404846.0
申请日:2023-04-14
Applicant: 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5G1/137 , B65G1/04 , G06Q10/083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立体仓库的取货方法和控制器,该方法应用于仓库取货系统中的控制器,仓库取货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夹持结构和立体仓库,立体仓库中包括多个货物,夹持结构和控制器通信连接,该方法包括:获取出货订单,出货订单包括待取出货物的货物编码和待取出货物的待取出数量;基于货物链表算法,根据待取出货物的货物编码确定待取出货物的位置;根据待取出货物的位置和待取出货物的待取出数量,控制夹持结构将待取出货物抓取至立体仓库的出口处。该方法利用算法在最短的时间将混合堆叠的货物取到出口,采用夹持结构代替小车可以省去地面上小车运行的空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基于立体仓库的取货方法效率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027404A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11177822.7
申请日:2024-08-26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T7/00 , G06V10/75 , G06V10/44 , G06V10/82 , G06N3/04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两器的弯头插装检测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空调两器的弯头插装图像;将弯头插装图像输入至弯头插装检测模型中,以利用弯头插装检测模型对弯头插装图像进行处理,得到弯头插装图像的匹配得分矩阵;根据匹配得分矩阵确定弯头插装图像中的目标候选区域,其中,目标候选区域包括各弯头;获取各弯头在目标候选区域中的特征信息,其中,特征信息包括:各弯头的位置信息、各弯头的角度信息;根据匹配得分矩阵和特征信息得到空调两器的弯头插装检测结果。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在空调器生产制造需要进行弯头插装,而在弯头插装过程中由于弯头的种类繁多,使得弯头插装的自动化检测比较困难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477261A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310404871.9
申请日:2023-04-14
Applicant: 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5G1/137 , B65G1/04 , G06Q10/08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立体仓的货物出入库处理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在接收到请求信号后,确定请求信号的信号类型;在确定信号类型为货物入库信号时,控制立体仓对图仓库执行搜索操作,以确定货物入库信号请求入库的第一货物在立体仓的存放位置,在控制立体仓的搬运设备将第一货物搬运至存放位置后,记录第一货物的入库货物信息至图仓库;在确定信号类型为货物出库信号时,确定货物出库信号请求出库的第二货物的出库信息,并将出库信息发送至搬运设备,以利用搬运设备将与出库信息对应的第二货物搬运出库。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立体仓无法实现自动化管理,对人力依赖较大,影响工作效率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970923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311842795.6
申请日:2023-12-28
Applicant: 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智能设备控制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机器人的轨迹生成方法、控制器及系统,其方法包括获取所述第一机器人的行走信息以及与所述第一机器人位于同一通信网段中的至少一个第二机器人传输的第二运动轨迹;根据所述行走信息生成所述第一机器人的第一运动轨迹;基于所述第一运动轨迹和所述第二运动轨迹对所述第一运动轨迹进行优化,得到优化轨迹。第一机器人能够获得第二机器人的第二运动轨迹,在根据自身的第一运动轨迹和第二机器人的第二运动轨迹对第一运动轨迹进行优化,使得第一机器人按照优化轨迹移动时,不易与第二机器人发生碰撞,提高了机器人轨迹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196939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0405001.3
申请日:2023-04-14
Applicant: 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动作教学方法、装置和动作教学系统,该方法包括:实时获取多个第一动作点云,多个第一动作点云为多角度采集的人体动作生成的点云;采用SVD分解算法生成多个第一动作点云的位姿变换矩阵,并采用位姿变换矩阵将多个第一动作点云的转换至同一坐标系,得到多个第二动作点云;将多个第二动作点云拼接合成人体动作点云;根据人体动作点云生成人体动作,并实时播放人体动作以进行动作教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动作捕捉系统无法还原真实的人体动作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