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端盖减振组件、压缩机和空调器

    公开(公告)号:CN113251498B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110584878.4

    申请日:2021-05-27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端盖减振组件、压缩机和空调器,端盖减振组件包括:端盖和端盖减振器,所述端盖减振器包括开设于所述端盖内部的容积腔和阻尼部件,所述阻尼部件设置于所述容积腔中,能与所述容积腔的内壁之间发生碰撞和/或摩擦;所述端盖减振器还包括分隔部,所述分隔部设置于所述容积腔中以将所述容积腔分隔成容积更小的腔体,且每个所述腔体中均设置有至少一个阻尼部件。根据本公开能够使得压缩机在运行过程中通过壳体产生的振动能量能够被端盖内部的阻尼部件与容积腔之间的膨胀和/或摩擦而被转化为摩擦能而被吸收,有效减小压缩机的振动;通过多个减振单元能够产生大小不同、方向不同等的碰撞或运动,提高对压缩机的减振效果。

    一种卧式涡旋压缩机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333397A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1494952.3

    申请日:2024-10-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卧式涡旋压缩机,包括壳体、后盖和曲轴,壳体形成有壳体腔,后盖设置在壳体的后端;曲轴设置在壳体腔内且曲轴的后端设置在第一轴承内,曲轴形成有第一偏心部;后盖的凸台形成有依次连通的润滑腔、油道和泵油腔,润滑腔和第一轴承孔连通;泵油腔和油池通过油孔连通,泵油腔内设置有滑杆,滑杆的一端和第一偏心部抵接在一起,另一端设有活塞;曲轴被控制转动时,在弹性件和第一偏心部的作用下,滑杆在泵油腔内往复滑动,进而油池内的油经油孔进入泵油腔,或泵油腔内的油经油道进入润滑腔,实现第一轴承的循环润滑;油与第一轴承接触并热交换,起到降温作用;油经过第一轴承后流到第一偏心部并随第一偏心部转动,可分离油中的冷媒。

    泵体组件和涡旋压缩机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564455A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411001234.8

    申请日:2024-07-25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泵体组件和涡旋压缩机。该泵体组件包括动盘组件,包括动盘体和动盘涡旋齿;所述动盘体设为环状,所述动盘涡旋齿设在所述动盘体中,且固定于所述动盘体的内壁上;静盘组件,包括第一静盘体、第二静盘体和静盘涡旋齿,所述静盘涡旋齿穿设于所述动盘体中,与所述动盘涡旋齿啮合设置;所述第一静盘体和所述第二静盘体分别封盖于所述动盘体的轴向两端,且都与所述静盘涡旋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静盘体或所述第二静盘体上设有吸气口,所述第一静盘体或所述第二静盘体上设有排气口。本申请通过设置两个静盘体夹设动盘体,这样泵体组件产生的高压,由两个静盘体相互抵消,有效减小齿顶泄露,无需设置背压腔等相关结构,提高了压缩机效率。

    一种压缩机排气结构、压缩机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306681A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211121913.X

    申请日:2022-09-15

    Inventor: 教柳 韦衍 高照源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压缩机排气结构、压缩机,其中,一种压缩机排气结构,包括:泵体和主体,主体上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内设置有阀体单元,阀体单元能在第一凹槽内运动,主体设置在泵体上,主体具有中空空腔,中空空腔与第一凹槽相连通,泵体具有排气孔,第一凹槽与排气孔相对,阀体单元只能沿排气孔的中心轴线方向上运动,以使排气孔打开或关闭,且,当阀体单元打开排气孔时,排气孔排出的气体能进入第一凹槽内,然后进入中空空腔中。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在高压气体排出的过程中,排气阀片在排气挡板和泵体机体之间反复剧烈碰撞,易造成排气阀片的断裂的缺陷。

    一种油气分离结构及压缩机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775272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0951841.4

    申请日:2024-07-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气分离结构及压缩机,所述油气分离结构包括:分油管及伞状分离器,所述伞状分离器设置在所述分油管内;所述伞状分离器包括分流管及至少一个贯穿所述分油管的吹油喷管,所述吹油喷管均设置在所述分流管的上端与所述分流管相连通,所述吹油喷管的末端朝下。本发明实施例可通过在所述分油管内设置所述伞状分离器将分油腔壁面上粘附的油滴吹落至分油腔的底部,可以避免附着在分油腔壁面上的油滴再次被气体携带从排气口排出,能有效提高冷冻油的回油速度及油气分离效果。

    压缩机的轴承润滑组件、压缩机和空调

    公开(公告)号:CN118481992A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410908658.6

    申请日:2024-07-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压缩机的轴承润滑组件、压缩机和空调。属于压缩机技术领域。压缩机的轴承润滑组件包括外壳、第一轴、第一轴承、第二轴和风叶,第一轴、第一轴承设置在外壳内,第一轴承套装在第一轴上,外壳设有吸气口;外壳设置第一轴承座,第一轴承座设置相互连通的第一轴承孔和储油腔,第一轴承安装在第一轴承孔中,第一轴承座设有连通至储油腔的第一漏油孔;第二轴和风叶均设置在外壳内,第二轴由第一轴带动旋转,风叶由第二轴带动旋转,风叶设置在吸气口与第一轴承座之间。压缩机包括上述的轴承润滑组件。空调包括上述的压缩机。本发明不增设油泵结构,工作也不需要利用压差进行,适合于卧式涡旋压缩机且不影响压缩机容积效率。

    一种密封组件、静涡旋盘组件、泵体及压缩机

    公开(公告)号:CN117249085A

    公开(公告)日:2023-12-19

    申请号:CN202311116120.3

    申请日:2023-08-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静涡旋盘的密封组件、静涡旋盘、泵体及压缩机,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解决了动涡旋盘易波动或倾覆,造成泄露或摩擦的技术问题。该密封组件,包括静盘压力通道,开设在静涡旋盘内部,用以输送补偿油气;节流组件,与静盘压力通道连通,用于将排气中的油液降压后输送到静盘压力通道内;静涡旋盘齿底压力通道,设置在静涡旋盘涡旋齿底部,用以接收静盘压力通道输送的补偿油气,实现静涡旋盘和动涡旋盘密封间隙的轴向补偿;静涡旋盘齿底压力通道与动涡旋盘之间设置有涡旋密封片。本发明静涡旋盘齿底压力通道内压力使得涡旋密封片悬浮起来接触动盘齿底,达到轴向密封作用,有效地减小了泄露量,增大了压缩机的容积效率。

    一种偏心套及涡旋压缩机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128168A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2311086394.2

    申请日:2023-08-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偏心套及涡旋压缩机。该偏心套包括轴部和边部,所述边部包括设于所述轴部径向的前端缘和后端缘,所述边部由所述前端缘沿所述轴部的边缘向所述后端缘环绕延伸形成;其中,所述前端缘和/或所述后端缘至少部分呈切面结构。通过实施本发明,将前端缘和后端缘设计成切面结构,当偏心套转动时,正是由于前端缘和后端缘的切面结构,使得前端缘和后端缘切向冷冻油,前端缘和后端缘与冷冻油的接触面积小,极大地减少了对冷冻油的搅动,减少产生涡流,降低了压缩机功耗,从而提高压缩机的能效。

    压缩机轴承冷却组件、涡旋压缩机和空调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788899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540972.0

    申请日:2022-12-01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压缩机轴承冷却组件、涡旋压缩机和空调系统。该压缩机轴承冷却组件包括密封腔室和轴承,所述轴承设在所述密封腔室内;制冷剂循环回路,所述密封腔室设在所述制冷剂循环回路中,所述制冷剂循环回路中的流体对所述轴承进行冷却。本申请利用充分利用制冷剂循环回路中冷媒流动,对涡旋压缩机内部的轴承进行有效降温,同时在腔体内部形成压力,降低动涡旋盘倾覆的可能性,提高轴承的运行寿命和整机可靠性。

    一种新型排气结构、压缩机和调温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8327964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561896.4

    申请日:2024-05-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排气结构、压缩机和调温设备,所述新型排气结构设置于泵体组件上,所述泵体组件上设置有排气腔以及与所述排气腔连通的排气孔,所述新型排气结构包括:动力组件、传动组件和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设置用于检测所述排气腔的气体参数的检测头,所述动力组件与所述传动组件的一端连接,所述传动组件的另一端设置有封堵部,所述检测组件与所述动力组件信号连接,所述动力组件可根据所述检测组件反馈的信号驱动所述封堵部关闭或打开所述排气孔,如此,可以实时检测排气腔内气体的情况,并同步关闭或打开排气孔,大幅减少了排气余隙,提高了压缩机的工作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