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使用多指灵巧手的手内物体移动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748456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510076899.3

    申请日:2025-01-17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使用多指灵巧手的手内物体移动方法、系统、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属于机械手控制领域,包括:在多指灵巧手的抓持状态与预设的移动终止条件不匹配的情况下,获取多指灵巧手的第一空间位姿数据,以及物体的第二空间位姿数据;将第一空间位姿数据、第二空间位姿数据,作为多指灵巧手抓持物体的控制优化模型的初值,对控制优化模型进行求解,以确定多指灵巧手抓持物体的抓持控制数据;根据抓持控制数据控制多指灵巧手的抓持姿势。本申请通过自动调整抓持姿态和优化控制,使多指灵巧手在大范围移动物体的过程中保持稳定,解决了多指灵巧手握持物品移动时,精度不足、适用性低的问题。

    基于触觉传感多指灵巧手的机器人自主捋线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526451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727889.3

    申请日:2024-11-28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触觉传感多指灵巧手的机器人自主捋线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属于机械手控制领域,包括:获取采集自触觉传感多指灵巧手的指端的力学输入数据;根据力学输入数据,生成对线缆的位姿估计数据;根据位姿估计数据和/或力学输入数据,生成触觉传感多指灵巧手的动力学期望数据;根据动力学期望数据,生成对触觉传感多指灵巧手的控制指令,以控制通过触觉传感多指灵巧手进行捋线的过程。本申请通过实时获取和利用触觉传感数据,实现对多指灵巧手的精准控制,最终实现对线缆稳定、高效的抓握和跟随。解决了机械手对捋线任务的适应性以及操作效率低下的问题。

    一种用于晶体生长的装置及方法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491298A

    公开(公告)日:2025-02-21

    申请号:CN202411660760.5

    申请日:2024-11-20

    Abstract: 一种用于晶体生长的装置及方法,包括:真空炉体系统;双区加热器,包括两个能独立控制的上加热器和下加热器,双区加热器布置在炉体内,用于分别调节上下区域的温度以形成所需的温度梯度;保温结构,设置在炉腔内,与双区加热器协同作用,以形成稳定的上部高温区、中部梯度区及下部低温区;多棒坩埚组件,布置在保温结构内的温场中,具有对称排列的特征;坩埚升降机构,连接至多棒坩埚组件,用于在晶体生长过程中调整坩埚的位置。本申请实现了温场的稳定、结构的简化和成本的降低,有效减少了应力聚集。同时,该方法支持高通量的晶体生长,增加了生长晶体规格的自由度,提升了组分筛选效率,缩短晶体研发周期,并提高生产效率。

    基于生成模型的下肢外骨骼轨迹定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458317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502558.X

    申请日:2024-10-25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生成模型的下肢外骨骼轨迹定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属于助力设备领域,包括:响应于用户在第一行进状态下的第一行走过程中,用户的下肢与外骨骼之间的第一力学反馈,生成用户的第一步相反馈数据;根据第一步相反馈数据,确定对第一行走行为的异常评价指标值;根据异常评价指标值,调整第一反馈值,以使得异常评价指标值减小。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通过对异常检测和反馈值的实时调整,实现了外骨骼设备的个性化和实时优化,提高了助力设备的响应能力和适用性,弥补了现有技术在实时优化和个性化定制方面的不足,解决了现有助力设备存在的助力模式单一,助力效果泛用型不足的问题。

    面向微纳操作的两阶段视觉检测方法、系统、装置和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6543049A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310519515.1

    申请日:2023-05-09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nventor: 李翔 刘昊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面向微纳操作的两阶段视觉检测方法、系统、装置和设备,所述方法包括:将待检测图片输入到第一阶段对象检测网络进行位置检测,得到微物体的初始位置;第二阶段位置修正网络基于卡尔曼滤波算法,利用微物体的位置偏移对所述微物体的初始位置进行修正,得到所述微物体的实时位置,其中,所述微物体的位置偏移是根据预先训练的卡尔曼增益矩阵而确定。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第一阶段快速输出微物体的初始位置,进而保证检测的实时性;同时在第二阶段利用位置修正方法处理实时运动位置变换问题,保证了检测结果的精度,因此该方法能够更好地平衡了检测精度和实时性能之间的平衡,得到的检测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度和鲁棒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