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装配系统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6021250B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310316186.0

    申请日:2023-03-29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装配系统,包括:语音系统、视觉系统、决策系统、电控系统、物料系统、机械操作台和协作机器人;语音系统将内容数据发送至决策系统;视觉系统将图像数据发送至决策系统;物料系统将物料状态数据发送至电控系统;机械操作台将自身的操作台状态数据发送至电控系统;电控系统将总状态数据反馈至决策系统;决策系统用于根据所接收到输入数据,生成相应的装配指令,并将装配指令发送至协作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用于响应装配指令,对物料系统中的物料进行装配。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装配系统,能够识别出与车间环境相关的信息,能有效提高装配中的智能化水平。

    一种多荧光特性的复合荧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3861965A

    公开(公告)日:2021-12-31

    申请号:CN202111319554.4

    申请日:2021-11-09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载钙钛矿纳米晶或其复合材料的微米花状稀土金属骨架结构有机复合荧光材料。微米级尺寸的稀土金属骨架结构有机颗粒因其优异的聚集诱导发光效应,具有高荧光发光强度。同时,其花状结构具有的大比表面积和多活性位点特性,有利于钙钛矿纳米晶或其复合材料的附着和分散,进而可以降低钙钛矿纳米晶或其复合材料的荧光淬灭现象、提高其荧光发光强度。此外,钙钛矿‑稀土金属骨架结构有机复合荧光材料具有多荧光特性,并可用于多种离子和小分子的识别。

    压电薄膜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447979B

    公开(公告)日:2019-09-20

    申请号:CN201810191291.5

    申请日:2018-03-08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压电薄膜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压电薄膜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包括提供一种压电薄膜层状结构。所述压电薄膜层状结构包括基底、第一绝缘层、压电薄膜器件和第二绝缘层。利用干法刻蚀将所述第二绝缘层与所述压电薄膜器件相对的部分去除,并漏出部分所述第二表面。对于所述第二表面漏出的部分进行刻蚀,刻蚀深度等于所述基底的厚度。

    基于“云-端”紧耦合的智能网联汽车车载终端平台

    公开(公告)号:CN109709593A

    公开(公告)日:2019-05-03

    申请号:CN201811622502.2

    申请日:2018-12-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云-端”紧耦合的智能网联汽车车载终端平台,与云平台交互,高精度定位单元通过GNSS定位、网络定位或自主定位模式实现车辆的全天候高精度定位;地图匹配识别单元结合车辆的定位信息,调用云平台当前车辆区域高精度地图信息,在此基础上形成动态高精度地图;驾驶环境感知单元利用传感器和网联通信技术实现车辆本身和环境数据的感知;车路协同控制单元综合驾驶环境感知单元、地图匹配识别单元和高精度定位单元的数据,进行多源数据的融合,做出驾驶环境分析,并结合云控命令做出驾驶决策,上报至云平台。本发明通过采用“云-端”紧耦合的方式实现了车辆与外部环境的深度融合交互。

    压电薄膜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447979A

    公开(公告)日:2018-08-24

    申请号:CN201810191291.5

    申请日:2018-03-08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压电薄膜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压电薄膜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包括提供一种压电薄膜层状结构。所述压电薄膜层状结构包括基底、第一绝缘层、压电薄膜器件和第二绝缘层。利用干法刻蚀将所述第二绝缘层与所述压电薄膜器件相对的部分去除,并漏出部分所述第二表面。对于所述第二表面漏出的部分进行刻蚀,刻蚀深度等于所述基底的厚度。

    一种钢网格筒和核心筒及径向柔性索盘组成的杂交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5756194B

    公开(公告)日:2018-01-12

    申请号:CN201610258680.6

    申请日:2016-04-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网格筒和核心筒及径向柔性索盘组成的杂交结构,属于结构工程技术领域。在传统钢网格筒与混凝土核心筒之间设置径向布置的预应力拉索形成杂交结构,实现提高外围钢网格筒竖向承载力的目的,从而形成更为稳固的空间结构体系。通过设置空间辐射式柔性索,保证在钢网格筒与混凝土核心筒之间形成较为通透的建筑效果。利用柔性索对钢网格筒的面外约束作用,有效牵制筒构件的面外局部变形,降低钢网格筒的缺陷敏感性,进而有效防止群柱失稳破坏发生。柔性索盘能保证核心筒与外围钢网格筒协同受力,降低对核心筒及钢网格筒的强度和刚度要求,显著提高结构设计的经济性。

    智能装配系统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021250A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2310316186.0

    申请日:2023-03-29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装配系统,包括:语音系统、视觉系统、决策系统、电控系统、物料系统、机械操作台和协作机器人;语音系统将内容数据发送至决策系统;视觉系统将图像数据发送至决策系统;物料系统将物料状态数据发送至电控系统;机械操作台将自身的操作台状态数据发送至电控系统;电控系统将总状态数据反馈至决策系统;决策系统用于根据所接收到输入数据,生成相应的装配指令,并将装配指令发送至协作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用于响应装配指令,对物料系统中的物料进行装配。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装配系统,能够识别出与车间环境相关的信息,能有效提高装配中的智能化水平。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