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碳化硅多孔陶瓷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503521A

    公开(公告)日:2012-06-20

    申请号:CN201110375104.7

    申请日:2011-11-23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强度碳化硅多孔陶瓷的制备方法,以重量百分含量为98%~99%的由α-碳化硅粉体和β-碳化硅粉体组成的混合物、0.1%~1.0%的二硼化铝以及0.5%~1%的聚碳硅烷组成原料,依次包括以下步骤:1)将上述原料加入到有机分散溶剂中,球磨混合、干燥;2)将所得的碳化硅复合粉体于45~55MPa下进行干压成型;3)将所得的碳化硅坯体放入真空无压烧结炉中,进行两步烧结,得到高强度碳化硅多孔陶瓷。该方法工艺简单,所制备的碳化硅多孔陶瓷具有机械强度高、孔隙率适中等特性。

    一种搅拌通风联动往复式好氧堆肥装置及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836008A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310774562.0

    申请日:2023-06-28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搅拌通风联动往复式好氧堆肥装置及使用方法,属于有机固废好氧发酵领域。所述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和电控系统。鼓风泵通过进气端电磁阀与上进气口、下进气口连接,抽气泵通过出气端电磁阀与下进气口、下出气口连接,搅拌泵通过变速联轴器连接搅拌轴与搅拌桨,可以实现装置交替搅拌联动,定期往复式换向。罐体设温度传感器可以实现温度智能监测,装置主体弧形盖和罐体之间连接有液压提升器同时可以实现液压盖罐分离便于检修。全过程由电控系统可视化平台操作。罐体整体覆盖保温棉,并装设在移动架上,拆卸移动方便。本发明可以优化堆体传热传质过程,提升堆体松散度和透气性,加速堆肥生物转化效率。

    一种基于欧氏距离的高维数据准确近邻快速检索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279551B

    公开(公告)日:2016-06-29

    申请号:CN201310226758.2

    申请日:2013-06-06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欧氏距离的高维数据准确近邻快速检索方法,将高维数据表述成向量形式,然后嵌入到均值和方差构成的二维空间中,同时建立原高维数据的采样索引;进行近邻查询时,在输入查询点后,首先通过采样索引获得过滤阈值,然后利用过滤阈值在二维空间中对非近邻数据进行过滤,得到候选数据集;最后线性遍历计算所有候选数据点到查询点的距离,并计算出查询点的最近邻点;本方法的优点在于能够快速处理高维数据,并且能够查询准确的近邻点。

    一种远程调试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7714515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1842756.6

    申请日:2023-12-27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远程调试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获取系统任一节点的第一连接信息,基于所述第一连接信息对所述任一节点的运行状态进行判定,基于所述判定结果确定运行状态异常的节点作为异常节点;或基于所述第一连接信息和第一算法,计算所述任一节点中连接数最少的节点,将所述连接数最少的节点确定异常节点;基于所述异常节点的节点信息暂停新增所述异常节点与用户网络之间的连接,所述异常节点与现存用户网络之间的连接数为零后,建立所述异常节点与调试服务器之间的调试通路;基于所述调试通路对所述异常节点进行线上调试;所述线上调试完成后,基于所述异常节点的节点信息恢复所述异常节点与所述用户网络之间的连接。

    一种脉冲交替式通风堆肥装置及堆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813399A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310496430.6

    申请日:2023-05-05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脉冲交替式通风堆肥装置,属于有机固废生物转化领域,该装置包括反应器主体和气体换向系统,反应器主体上下进出气口连接两组真空电磁阀,分别连接定时开关,可以实现脉冲式下进上出式和上进下出式交替通风;进气端连接有鼓风机,进气阀,数字气体流量计,气体管道加热器,出气端连接管道温湿度记录仪,可以实现气体流量温度调控;反应器主体的不同高度上分别设置有温度传感器与氧浓度传感器,可以实现在线监测;滤网下设渗滤液排出口,连接回流泵,回流管与喷淋头,可以实现渗滤液回流,通过上述结构相互配合,本发明装置能够实现堆体脉冲式上下交替通风,有效调控堆体内部温度、氧浓度、含水率分布均匀,提升堆肥效率。

    碳化硅蜂窝陶瓷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503533B

    公开(公告)日:2013-06-05

    申请号:CN201110327201.9

    申请日:2011-10-25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nventor: 郭兴忠 朱林 杨辉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化硅蜂窝陶瓷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竹炭微粉、二氧化硅溶胶、氧化铝、氧化钇和有机物淀粉按照70∶20∶1~5∶1~5∶1~8的重量比混合,得蜂窝陶瓷粉料;2)混合练泥:将水、聚乙烯醇和聚羟基乙醇按照70∶10~20∶10~20的重量比混合,均匀搅拌,得溶液;将溶液与蜂窝陶瓷粉料按照100∶65~80的重量比混合,然后在常温常压下于混炼机中充分混练0.5~1小时,接着在常温常压下陈腐2~3小时;得泥料;3)挤出成型;4)干燥;5)烧成。采用该方法所生产的碳化硅蜂窝陶瓷具有孔洞可控,比表面积高,强度满足要求等特点。

    碳化硅蜂窝陶瓷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503533A

    公开(公告)日:2012-06-20

    申请号:CN201110327201.9

    申请日:2011-10-25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nventor: 郭兴忠 朱林 杨辉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化硅蜂窝陶瓷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竹炭微粉、二氧化硅溶胶、氧化铝、氧化钇和有机物淀粉按照70∶20∶1~5∶1~5∶1~8的重量比混合,得蜂窝陶瓷粉料;2)混合练泥:将水、聚乙烯醇和聚羟基乙醇按照70∶10~20∶10~20的重量比混合,均匀搅拌,得溶液;将溶液与蜂窝陶瓷粉料按照100∶65~80的重量比混合,然后在常温常压下于混炼机中充分混练0.5~1小时,接着在常温常压下陈腐2~3小时;得泥料;3)挤出成型;4)干燥;5)烧成。采用该方法所生产的碳化硅蜂窝陶瓷具有孔洞可控,比表面积高,强度满足要求等特点。

    基于机器学习的食品质量检测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831026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311842746.2

    申请日:2023-12-28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食品质量检测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收集食品质量检测的历史检测记录、公开数据集、合作伙伴提供的数据的相关数据,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合,确保数据的格式和结构一致;对格式和结构一致的数据进行标注,为每个样本数据分配质量标签;将标注数据输入yolo‑v5模型进行训练;对yolo‑v5模型确定的每个锚框进行分类,以区分锚框内存在物体状况;对yolo‑v5模型输出的检测数据进行持续监控,观察数据的分布、变化等情况,并在监控到数据出现异常时,确定数据值超出阈值、分布发生变化的信息,并输出异常识别,作为食品质量检测异常的记录。本公开提高了食品质量检测的准确性、效率和自动化程度,降低了检测成本。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