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竖井施工的地面施工机具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10085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397534.7

    申请日:2022-04-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竖井施工的地面施工机具及其使用方法,包括钢套筒由标准段筒体和连接段筒体组成,标准段筒体和连接段筒体均由两个半圆柱通过螺栓连接而成,后盖嵌入在标准段筒体内,千斤顶放置于后盖和龙门架之间,卸压口位于标准段筒体两侧,支撑杆件位于龙门架和钢套筒之间,定位装置位于掘进机尾部,土压力计位于掘进机顶部;使用步骤包括:施工准备、钢套筒结构安装、加载装置安装、掘进机施工、机具拆卸。本发明克服了竖井施工在出土段控制掘进时的顶力不易控制的情况,减小出土过程掘进机掘进过程对周围的影响;对地面交通影响和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一种基坑开挖引起的旁侧盾构隧道纵向变形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391869A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210045638.1

    申请日:2022-01-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坑开挖引起的旁侧盾构隧道纵向变形计算方法,包括建立计算模型;基坑侧壁变形计算;隧道轴线处土体位移计算;引入转动错台协同变形模式;盾构隧道总势能计算;建立盾构衬砌位移函数;变分控制方程求解。本方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引入基坑侧壁变形模型和转动错台协同变形隧道模型,充分考虑了隧道的结构特性和物理特性,运用Matlab可以快速计算得到由于基坑开挖引起的旁侧盾构隧道纵向位移以及盾构隧道环之间的错台量、转角以及环间剪切力。且本发明基于影像源法计算由于基坑坑底隆起引起的土体位移场,该方法可以充分利用基坑工程的实际监测数据,计算得到的旁侧盾构隧道纵向变形更具有可靠性。

    一种试验用竖向管道掘进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12471A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210078498.8

    申请日:2022-01-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试验用竖向管道掘进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试验用竖向管道掘进装置包括液压千斤顶、模型主体单元、注浆泵、数据量测单元,模型主体单元由模型箱、盾构隧道模型和竖向顶管模型组成,注浆泵和所述注浆孔通过注浆管相连通;数据量测单元,由位移传感器、应变片、土壤应力传感器中的一个或多个组成;使用方法包括:顶进切土过程、注浆排土处理、监测观察;本发明可以模拟真实工程下的顶管排土过程,在液压千斤顶和螺旋取土器向上顶升过程中观察监测项目数据变化,从而探究竖向顶管施工全过程对周边地表及盾构隧道模型的影响。

    一种盾构隧道局部管片置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320350A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210124442.1

    申请日:2022-02-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盾构隧道局部管片置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其中结构包括支撑架、钢支撑板、T型固定钉、新管片和细石混凝土层;支撑架由支撑球、旋转轨道、若干固定球、支撑杆、支撑脚组成;钢支撑板呈现圆柱状、长度为管片长的2‑3倍。施工步骤包括:确定材料规格、钢支撑板安装与支撑架安装架设、细石混凝土层施工、管片置换、场地清理。本发明的优势包括:采用细石混凝土层加更换新的管片的方式加固破损处管片,较传统的注浆加固效果更好;新管片与两侧原有管片间除传统的螺栓连接外,还增加了T型固定钉,连接更加牢固;在支撑架和钢支撑板共同作用下,能够为管片更换过程中提供足够的支撑力。

    一种盾构隧道管片接缝加固结构的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320351B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210124733.0

    申请日:2022-02-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盾构隧道管片接缝加固结构的施工方法,该盾构隧道管片接缝加固结构包括长条钢扣、卷扬机、带孔锚杆;长条钢扣固定在盾构隧道破损环的正常接缝或破损接缝上,长条钢扣通过带有轴力计的钢索与卷扬机相连;带孔锚杆通过弧形扣盘与固定在破损接缝的长条钢扣相连,水泥砂浆通过带孔锚杆注入土体;施工步骤包括:施工前材料和设备的准备、设备固定、场地清理、现场施工、场地清理。本发明的盾构隧道管片接缝加固结构具有的优势包括:专门针对施工盾构隧道管片接缝加固针对性强,施工设备简单,加固效果有保障。

    一种适用于窄幅深厚软土地基的螺旋桩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541376A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210205342.1

    申请日:2022-03-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窄幅深厚软土地基的螺旋桩及其施工方法,螺旋桩包括桩体和桩套两部分;桩体上端面有4个注浆口和1个旋转凹槽,桩体上部和下部设置有外螺纹,桩体中部设置有4个出浆口,桩体下端自带桩尖;桩套从上到下依次是上内螺纹套、4块上伸展板、4块下伸展板和下内螺纹套且相互之间通过连接扣连接。螺旋桩的施工方法包括:螺旋桩制备、螺旋桩压桩、连接杆连接、螺旋桩注浆、后续施工。本发明的主要有益之处包括:采用桩体和桩套的结构,施工时形成空腔,再注入混凝土,最终桩体形成扩径能有效提高桩体的承载力;螺旋桩通过连接孔和连接杆与临近建筑物相连,在螺旋桩完成施工后桩顶浇筑承台可以进一步提高桩体的承载力。

    一种盾构隧道管片接缝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320351A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210124733.0

    申请日:2022-02-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盾构隧道管片接缝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盾构隧道管片接缝加固结构包括长条钢扣、卷扬机、带孔锚杆组成;长条钢扣固定在盾构隧道破损环的正常接缝或破损接缝上,长条钢扣通过带有轴力计的钢索与卷扬机相连;带孔锚杆通过弧形扣盘与固定在破损接缝的长条钢扣相连,水泥砂浆通过带孔锚杆注入土体;施工步骤包括:施工前材料和设备的准备、设备固定、场地清理、现场施工、场地清理。本发明的盾构隧道管片接缝加固结构具有的优势包括:专门针对施工盾构隧道管片接缝加固针对性强,施工设备简单,加固效果有保障。

    特大型独立式地下车库改造为道路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39267B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210140501.4

    申请日:2022-02-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特大型独立式地下车库改造为道路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解决了新建城市快速路通过大型地下空间的问题。其技术要点是一种特大型独立式地下车库改造为道路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00、车库分段;S200、施工前准备,将施工所需的材料和设备运入场地,清理施工现场;S300、前段改造;S400、中段改造;S500、后段改造。本发明的创新在于采取分段施工,前段全部废弃,中间设置过渡段,后段采取双层道路设计,充分利用原地下车库结构;选用泡沫混凝土材料填充,不仅减轻荷重,减小沉降量,还填充得十分密实,能够充分地承载上部道路结构;改造设计的新型沉降缝,有效解决沉降不均匀问题;后段采取双层改造,实现车辆分流,缓解道路拥堵状况。

    一种双重防卡管堵管的测斜监测管

    公开(公告)号:CN114923462A

    公开(公告)日:2022-08-19

    申请号:CN202210560532.5

    申请日:2022-05-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重防卡管堵管的测斜监测管,一种双重防卡管堵管的测斜监测管,由PVC测斜管管体、保护系统Ⅰ、保护系统Ⅱ、测斜管上部保护盖组成组成;保护系统Ⅰ,由测斜管下部保护盖、胶结材料、第一铁丝网、反滤土工布、第二铁丝网、固定挡板、弹簧缓冲装置、泡沫缓冲球组成;保护系统Ⅱ,由上部开孔盖、左部开孔固定管壁、左部调节螺栓、左上固定装置、左上调节弹簧、左下固定装置、左下调节弹簧、左部缓速挡板、右部开孔固定管壁、右部调节螺栓、右上固定装置、右上调节弹簧、右下固定装置、右下调节弹簧、右部缓速挡板组成。本发明不仅可用于基坑工程的土体水平位移监测工作,还可以预防测斜探头卡管、泥浆或混凝土堵管的问题。

    特大型独立式地下车库改造为道路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39267A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2210140501.4

    申请日:2022-02-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特大型独立式地下车库改造为道路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解决了新建城市快速路通过大型地下空间的问题。其技术要点是一种特大型独立式地下车库改造为道路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00、车库分段;S200、施工前准备,将施工所需的材料和设备运入场地,清理施工现场;S300、前段改造;S400、中段改造;S500、后段改造。本发明的创新在于采取分段施工,前段全部废弃,中间设置过渡段,后段采取双层道路设计,充分利用原地下车库结构;选用泡沫混凝土材料填充,不仅减轻荷重,减小沉降量,还填充得十分密实,能够充分地承载上部道路结构;改造设计的新型沉降缝,有效解决沉降不均匀问题;后段采取双层改造,实现车辆分流,缓解道路拥堵状况。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