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盾构隧道病害的多功能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234301A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2210904247.0

    申请日:2022-07-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治盾构隧道病害的多功能结构及其施工方法,防治盾构隧道病害的多功能结构包括阻水环、气囊、充气孔、充气管、输气口、折叠杆、支撑板、支撑柱体、轴套、驱动器、感应式紫外灯、链条、链接点、涡轮、涡杆、感应式电机、卡环、独立式遥控器、气囊外壁、气囊内壁、树脂玻璃纤维组成;气囊通过驱动器带动折叠杆扩张固定;树脂玻璃纤维由感应式紫外灯固化;施工步骤包括:施工前设备准备、设备分配、现场施工、场地清理。本发明的防治盾构隧道病害的多功能结构具备优势为:针对隧道突发性多重病害进行处治,高效便捷;通过驱动器本身的调节性、自锁性,提高整体结构的安全性能;引入紫外固化技术,可有效降低隧道病害程度。

    一种盾构隧道施工用渣土处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857593A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510090603.3

    申请日:2025-01-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盾构隧道施工用渣土处理装置,属于渣土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前端输送设备、末端排出装置和土石分离装置,前端输送设备固定安装在末端排出装置上,土石分离装置固定安装在末端排出装置上;土石分离装置包括离心分离装置、挤压出料装置和组合式密封结构。本发明为节约渣土运输成本,提高渣土的利用率,提供一种盾构隧道施工用渣土处理装置,在隧道内将渣土中的大块石料分离,并在挤压土料的同时释放石料,实现对渣土的初步筛分,缩减渣土车从隧道内向外界运输渣土的成本,将有利用价值的细渣土保留在隧道中用于后续的隧道建设。

    一种充气折叠式盾构隧道用防洪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263426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0959878.2

    申请日:2022-08-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气折叠式盾构隧道用防洪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分为内外两个部分,外部有弧形阻水外壳以及弧形阻水环,弧形阻水环附着弧形阻水外壳表面,弧形阻水外壳内部有金属支撑柱、金属齿条、扩张支撑杆、壳柱连接件、柱杆连接件、柱底轴套以及蜗轮,蜗轮为主体的蜗轮蜗杆装置是整个结构的动力装置;按要求将防洪结构放在相应位置,通过蜗轮蜗杆结构带动扩张支撑杆横向扩张同时对外部气囊充气,最终带动结构扩张膨胀,最后起到盾构隧道内防洪作用。本发明的盾构隧道用防洪结构具有的优势包括:专门针对盾构隧道渗水防洪,针对性强,采用新型充气折叠结构,可以显著提高防洪效果。

    一种电磁驱动多功能浆液导流套头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928738A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1601799.0

    申请日:2022-12-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磁驱动多功能浆液导流套头装置,包括:浆液进流系统、套头清洁系统、温控自动调节系统、调节变速系统、浆液搅拌系统以及浆液出流系统,温控自动调节系统由温度检测装置和恒温加热器组成,调节变速系统由电磁涡轮变速器、散热装置、变速交互表盘、控制系统、交流变频电机组成,浆液搅拌系统包括传动管道、浆液搅拌管道、搅拌装置;使用方法包括:恒温加热过程、控制变速过程、搅拌处理过程、浆液出流过程;本发明可以通过电磁驱动改变浆液出流速度,同时兼备调温、搅拌、清洁等功能,可以防止浆液溢流、浆液飞溅的情况出现,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浆液的浪费,同时也能防止浆液的堵塞。

    特大型独立式地下车库改造为道路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39267B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210140501.4

    申请日:2022-02-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特大型独立式地下车库改造为道路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解决了新建城市快速路通过大型地下空间的问题。其技术要点是一种特大型独立式地下车库改造为道路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00、车库分段;S200、施工前准备,将施工所需的材料和设备运入场地,清理施工现场;S300、前段改造;S400、中段改造;S500、后段改造。本发明的创新在于采取分段施工,前段全部废弃,中间设置过渡段,后段采取双层道路设计,充分利用原地下车库结构;选用泡沫混凝土材料填充,不仅减轻荷重,减小沉降量,还填充得十分密实,能够充分地承载上部道路结构;改造设计的新型沉降缝,有效解决沉降不均匀问题;后段采取双层改造,实现车辆分流,缓解道路拥堵状况。

    一种充气折叠式隧道用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288726A

    公开(公告)日:2022-11-04

    申请号:CN202211022632.9

    申请日:2022-08-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气折叠式隧道用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充气折叠式隧道用加固结构包括充气口、气囊、阻水网、钢板、剪式折叠机构、竖向支撑板、弧形支撑板、引水槽、上支撑杆、下支撑杆、卡销、螺纹钢杆、滚动连接销、感应式电机组成;钢板通过上支撑杆、下支撑杆对向扩张至预定位置;通过引水槽抵抗、牵引水体进行防渗;施工步骤包括:施工前准备、设备固定、现场施工、结构检查、场地清理。本发明的充气折叠式隧道用加固结构具备优势为:针对隧道多重病害进行处治,高效便捷;通过上支撑杆、下支撑杆、卡销、螺纹钢杆、滚动连接销、感应式电机相互配合,扩张速度快,安全性能好;通过在气囊外表面固定连接阻水网来防治隧道渗水,防渗效果佳。

    一种防剥落的开放式盾构隧道充气折叠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263354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0959884.8

    申请日:2022-08-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防剥落的开放式盾构隧道充气折叠结构,该结构由两个部分组成:充气结构和折叠机构。充气结构由可充气气囊、涂料、紫外光固化内衬玻璃纤维组成,可充气气囊外部涂有防剥落涂料和紫外光固化内衬;涂料附着在隧道内壁上,填补隧道衬砌空隙,再打开紫外灯照射气囊上层的树脂玻璃纤维,形成固化层,从而加固隧道;折叠结构包括滑杆、支撑杆、可移动滑块、固定滑块、转轴;施工前设备准备、设备分配现场施工、场地清理;本发明的一种具有防剥落的开放式盾构隧道充气折叠结构具有的优势为:提高隧道的承载能力,以此加固隧道。同时,该发明气囊内部中空,工人可监察隧道内情况,同时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

    特大型独立式地下车库改造为道路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39267A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2210140501.4

    申请日:2022-02-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特大型独立式地下车库改造为道路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解决了新建城市快速路通过大型地下空间的问题。其技术要点是一种特大型独立式地下车库改造为道路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00、车库分段;S200、施工前准备,将施工所需的材料和设备运入场地,清理施工现场;S300、前段改造;S400、中段改造;S500、后段改造。本发明的创新在于采取分段施工,前段全部废弃,中间设置过渡段,后段采取双层道路设计,充分利用原地下车库结构;选用泡沫混凝土材料填充,不仅减轻荷重,减小沉降量,还填充得十分密实,能够充分地承载上部道路结构;改造设计的新型沉降缝,有效解决沉降不均匀问题;后段采取双层改造,实现车辆分流,缓解道路拥堵状况。

    一种具有清孔功能的钻头

    公开(公告)号:CN216811568U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2220620386.6

    申请日:2022-03-2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清孔功能的钻头,钻头由6片钻片组成,钻片上部设置有对拉孔,下部设置有螺纹,外侧设置有钻纹,钻杆下部设置有移动卡环,移动卡环上部设置有固定扣,中部均匀的设置有6个对拉孔,钻杆下端设置有6根伸缩支撑杆,钻片通过可拆卸铰链与对应的伸缩支撑杆相连同时通过对拉孔上的拉杆与移动卡环上对应的对拉孔相连,钻片通过下部的螺纹连接闭口环,伸缩支撑杆上设置有用于调节伸缩支撑杆长度的卡扣。本实用新型的特别之处和有益效果是:有利于提高钻孔的速度,钻头内部中空,钻孔时土体会落入钻头内部,钻头上提之后,通过松开闭口环将土体外出,钻头可以利用可上下移动的移动卡环和可伸缩的伸缩支撑杆连接不同规格的钻片。

    一种潮汐车道用移动路障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7078283U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20934687.6

    申请日:2022-04-21

    Abstract: 本实用涉及一种潮汐车道用移动路障,主体为路障杆,路障杆下端设置有滑轮,滑轮与凹槽内的滑槽相连,凹槽设置在潮汐道上,凹槽的宽度为0.1~0.15m,凹槽的深度0.1~0.2m,凹槽的长度与潮汐道的宽度相同,每个凹槽上边缘均连接有带卡扣的翻盖,翻盖的宽度与凹槽的宽度相等,翻盖的长度比凹槽短0.2~0.3m,所述路障杆的高度为0.8~1.2m,路障杆的间距为0.6~1.2m。本实用新型的特别之处和有益效果是:潮汐车道用移动路障与潮汐道相连,在使用过程中能有效防止路障因为各种原因位置偏移;潮汐车道用移动路障设置有翻盖,在路障移位之后,盖上翻盖之后完全不影响车辆通行,且翻盖上设置有卡扣,可以有效防止在使用时翻盖上翻,影响车辆通行,路障杆下端通过连接螺栓与滑轮相连,路障杆可以根据需要拆装、更换。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