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486467B
公开(公告)日:2023-04-14
申请号:CN202110784698.0
申请日:2021-07-12
Applicant: 河南科技大学
IPC: G06F30/17 , G06F113/14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换热器管束建模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根据换热器管束截面形状确定管束等效拟合轮廓;管束等效拟合轮廓的面积与换热器管束截面的面积相等;2)对换热器管束进行等效,确定等效后管束的等效管数、管内径、管外径和管位置;具体应满足如下条件:a)相同材质下等效前后的管束总质量相同;b)等效后管束截面上各管的截面位于管束等效拟合轮廓内,且均匀分布;3)根据等效后管束建立模型。本发明的方法对换热器管束进行了简化,大幅降低管束的管数,对数千根换热管组成的管束进行等效处理,获得了较为简单的模型结构,并尽可能保证了等效后的模型在承受相同冲击载荷时,与原模型表现出相同的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689642B
公开(公告)日:2013-12-25
申请号:CN201210003269.6
申请日:2012-01-06
Applicant: 河南科技大学
IPC: B62B5/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于在台阶上行走的手拉车,其车架包括托架与拉杆,托架转动装配在拉杆底端并在托架与拉杆之间设有打开时使托架与拉杆处于相对转动状态、而闭锁时使拉杆与托架之间处于相对固定状态的锁止机构,在托架远离拉杆的末端还连接有一用于托架在台阶上拖行时支撑在台阶角部的拖行滑杆,该拖行滑杆滑动或转动装配于托架上并与托架之间具有用于在平行行走时与托架处于基本重合的0°夹角及用于在台阶上拖行时与托架呈180°夹角两个极限位置,在托架上对应拖行滑杆的两极限位置分别设有用于限位固定拖行滑杆的限位装置。本发明的手拉车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很好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手拉车无法在台阶上使用的缺陷,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03027456A
公开(公告)日:2013-04-10
申请号:CN201210512958.X
申请日:2012-12-05
Applicant: 河南科技大学
IPC: A45C1/12
Abstract: 一种磁性旋转开合式硬币盒,包括外盒和内盒,内盒可旋转套设在外盒内,外盒和内盒的盒壁上均开设有硬币取放口,内盒一端的外端面设有内盒齿牙,另一端设有两个内盒永磁体,两个内盒永磁体对称设置,外盒对应内盒齿牙的一端设有旋钮,旋钮通过内部的旋钮齿牙与内盒齿牙啮合,外盒另一端对称设置有两个外盒永磁体,所述的外盒永磁体与内盒永磁体相对的面极性相反,且外盒的外盒永磁体与其硬币取出口的位置关系跟内盒的内盒永磁体与其硬币取出口的位置关系一致。本发明的硬币盒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外观精致小巧、结构紧凑合理,制作工艺简单,制作成本低廉,便于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和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16039366B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310321664.7
申请日:2023-03-29
Applicant: 河南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混合动力系统,包括发动机、传动机构、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动力耦合器、动力电池组和驱动力输出轴,所述发动机通过传动机构分别连接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所述第一离合器与所述第一电机转子连接,所述第二离合器与所述第二电机转子连接,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分别通过第三离合器和第四离合器与所述动力耦合器连接,动力耦合器连接所述驱动力输出轴,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通过第一逆变器连接,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分别通过第二逆变器和第三逆变器与所述动力电池组连接。本申请能够提高混合动力车辆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009260B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210664228.5
申请日:2022-06-14
Applicant: 河南科技大学
IPC: B60W20/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四驱混合动力拖拉机控制策略,采用前述控制策略的四驱混合动力拖拉机有四驱模式和后驱模式,四驱模式包含普通四驱模式和混动四驱模式,后驱模式包含普通后驱模式和混动后驱模式,所述控制策略包括:P1根据动力电池的SOC手动选择四驱模式和后驱模式;P2计算需求转矩,需求转矩由牵引力力学模型求得;P3当采用后驱模式时,无需进行前后转矩分配,需求转矩即为后牵引系统转矩;P4当采用四驱模式时,进行前后转矩分配,所述控制策略采用基于模糊控制的控制策略,输入参数分别为坡度和犁耕阻力,输出参数为前后转矩分配系数,根据前后转矩分配系数和需求转矩求出前牵引电机转矩和后牵引系统转矩并进行前后转矩的分配。
-
公开(公告)号:CN116554541A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310228947.7
申请日:2023-03-10
Applicant: 河南科技大学
IPC: C08J9/36 , C08J9/42 , C08J9/26 , C08L61/16 , C08K7/06 , C08K3/04 , C08K3/26 , C08K9/04 , C08K5/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增强聚醚醚酮多孔自润滑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步骤为:步骤一、将干燥后的复合粉材研磨后与添加剂粉末混合,球磨混匀,并将混匀的复合粉材干燥,复合粉材包括碳纤维或碳纳米管、PEEK粉末、NaCl粉末;步骤二、使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PEEK/CF/NaCl或PEEK/CNTS/NaCl复合丝材;步骤三、采用复合丝材,使用FDM打印制备样件;步骤四、采用水洗法清洗步骤三制得的样件;步骤五、再对样件进行热处理,制得热处理后的复合材料试样;步骤六、将处理后的复合材料试样浸入润滑油中并置于真空箱内,得到多孔自润滑样件。本发明可控且高效制备自润滑复合材料的同时,碳纤维或碳纳米管增强相的引入及热处理工艺的实施可以有效改善摩擦副润滑环境,提高材料自润滑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5009260A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210664228.5
申请日:2022-06-14
Applicant: 河南科技大学
IPC: B60W20/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四驱混合动力拖拉机控制策略,采用前述控制策略的四驱混合动力拖拉机有四驱模式和后驱模式,四驱模式包含普通四驱模式和混动四驱模式,后驱模式包含普通后驱模式和混动后驱模式,所述控制策略包括:P1根据动力电池的SOC手动选择四驱模式和后驱模式;P2计算需求转矩,需求转矩由牵引力力学模型求得;P3当采用后驱模式时,无需进行前后转矩分配,需求转矩即为后牵引系统转矩;P4当采用四驱模式时,进行前后转矩分配,所述控制策略采用基于模糊控制的控制策略,输入参数分别为坡度和犁耕阻力,输出参数为前后转矩分配系数,根据前后转矩分配系数和需求转矩求出前牵引电机转矩和后牵引系统转矩并进行前后转矩的分配。
-
公开(公告)号:CN114329924A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111523518.X
申请日:2021-12-14
Applicant: 河南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HLA的拖拉机虚拟试验平台及虚拟试验方法,拖拉机虚拟试验平台包括高层体系结构、拖拉机各虚拟试验系统、拖拉机虚拟试验环境模拟系统、拖拉机虚拟试验监控和管理系统和多个中间件,多个中间件用于连接拖拉机各试验系统和高层体系结构中的HLA运行支撑环境RTI,以实现HLA运行支撑环境RTI与拖拉机各试验系统的双向通信;所述拖拉机各虚拟试验系统包括拖拉机发动机虚拟试验系统、拖拉机传动虚拟试验系统、拖拉机行驶虚拟试验系统、拖拉机转向虚拟试验系统、拖拉机制动虚拟试验系统、拖拉机动力输出虚拟试验系统和拖拉机整机控制虚拟试验系统。本发明将高层体系结构应用于拖拉机虚拟试验平台,为智能化拖拉机设计提供重要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3486467A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2110784698.0
申请日:2021-07-12
Applicant: 河南科技大学
IPC: G06F30/17 , G06F113/14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换热器管束建模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根据换热器管束截面形状确定管束等效拟合轮廓;管束等效拟合轮廓的面积与换热器管束截面的面积相等;2)对换热器管束进行等效,确定等效后管束的等效管数、管内径、管外径和管位置;具体应满足如下条件:a)相同材质下等效前后的管束总质量相同;b)等效后管束截面上各管的截面位于管束等效拟合轮廓内,且均匀分布;3)根据等效后管束建立模型。本发明的方法对换热器管束进行了简化,大幅降低管束的管数,对数千根换热管组成的管束进行等效处理,获得了较为简单的模型结构,并尽可能保证了等效后的模型在承受相同冲击载荷时,与原模型表现出相同的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484183A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2110785993.8
申请日:2021-07-12
Applicant: 河南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石灰生烧程度在线检测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称重传感器和反应容器,反应容器通过称重传感器支撑在机架上;过滤网,设置在反应容器内,将反应容器内的空间隔离成两部分,一部分为样品空间,供石灰样品加入,一部分为滤液空间,供样品与水反应后生成的滤液进入;样品空间与滤液空间通过过滤网上的过滤孔连通;样品进料口,与样品空间连通,用于将石灰样品加入样品空间内;加水口,用于向反应容器内加水;排渣口,与样品空间连通,用于排出过滤网内的样品残渣,排渣口连接有排渣阀,排渣阀吊装在反应容器上;排液口,设置在反应容器的底部,与滤液空间连通,用于排出反应后的滤液。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