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更换固态储氢模块的燃电叉车能量管理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796001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510061022.7

    申请日:2025-01-15

    Inventor: 丁成 王凯 郭增琪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更换固态储氢模块的燃电叉车能量管理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驾驶模式,根据驾驶模式计算相应的SOC需求;根据SOC需求控制动力电池系统对固态储氢系统中的固态储氢模块加热,使固态储氢模块释放氢气以启动燃料电池系统;实时获取燃料电池电堆电流,当燃料电池电堆电流达到预设值时,控制燃料电池系统对固态储氢系统加热并对动力电池系统进行补能,实现更换固态储氢模块后燃电叉车的能量管理。本发明通过能量管理的精细化控制实现了固态储氢模块更换后固态储氢系统的高效、稳定供氢,提高了燃电叉车的运行安全性以及出勤率。

    一种机械式背压装置及叉车燃料电池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213563A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410338661.9

    申请日:2024-03-25

    Inventor: 王佳 郭增琪 丁成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械式背压装置及叉车燃料电池系统,包括背压墩头;所述背压墩头内设置有用于分隔进气口和出气口的分隔体;所述分隔体上设置有安装面,所述安装面由顶部至底部向出气口倾斜设置;所述安装面设置有通气孔和挡板;所述通气孔连通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挡板转动连接于所述分隔体上;所述挡板覆盖通气孔上,当工作时,进气口的气压大于出气口的气压,系统排出的气体可以将挡片顶开;当关闭时,挡片由于自身重力将通气孔封闭住,所述挡板阻挡气体由出气口进入所述进气口,对燃料电池进行保护;本发明采用偏心小孔节流的方式控制叉车燃料电池系统空气路压力,降低背压阀的体积和成本。

    一种固态储氢应急电源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518053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547833.X

    申请日:2024-10-3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氢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固态储氢应急电源。本发明的电源外壳上设置有电源接口,电源接口用于向外部设备供电;固态储氢系统通过氢气管路与燃料电池系统相连通,用于向燃料电池系统供给氢气;燃料电池系统的电能输出端与储能电池的电能输入端相连,储能电池的电能输出端、手摇发电机的电能输出端均燃料电池系统的电能输入端相连,用于为燃料电池系统提供启动所需电能。通过储能电池和手摇发电机的设置,可在储能电池亏电时为燃料电池提供启动所需的能量,不仅提高续航能力,提高燃料电池的高效发电,而且仅需简单操作即可将长期不用的应急电池启动,为野外急救站或避免场所的电力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种高效燃料电池分水器及热控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156548A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410297564.X

    申请日:2024-03-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燃料电池分水器及热控系统,分水器包括分水器本体、空气盘管和混合罐,分水器本体顶部两侧分别设有阳极进气口和阳极出气口,分水器本体底部设有排水口,排水口连通混合罐,空气盘管盘绕在分水器本体外围,空气盘管包括空气盘管入口和空气盘管出口,空气盘管入口与电堆空气出口连接,空气盘管出口与混合罐连通,通过在分水器外侧设置空气管路及混合罐,使电堆出口处空气的废热提升分水器的温度降低液态水的凝结,提升氢气尾排中的湿度,可在利用氢气废热的同时,降低增湿器的能耗,提升燃料电池系统的整体效率。

    一种尾排气水分离器及燃料电池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059648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339355.7

    申请日:2024-03-25

    Inventor: 郭增琪 王佳 王凯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尾排气水分离器及燃料电池系统,包括气水分离壳体;所述气水分离壳体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气水分离壳体内设有气体通道和储水空腔;所述气体通道连通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气体通道内设有涡轮,所述气体通道内流动的气体驱动所述涡轮转动;所述储水空腔设置于所述气体通道底部,所述气体通道和储水空腔通过排水槽连通;所述涡轮引导气体通道内流动的气体旋转,增加气体与所述气水分离壳体的接触距离,使其中水蒸气充分冷凝为液态水,其过程气体方向没有发生突变,较大程度上减少了气体损失的能量,降低气水分离器的流阻,同时提高了气水分离的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