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453138A
公开(公告)日:2019-03-12
申请号:CN201811434742.X
申请日:2018-11-28
Applicant: 江苏大学
IPC: A61K9/51 , A61K47/42 , A61K31/12 , A61K31/155 , A61K31/337 , A61K31/585 , A61K31/706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载药白蛋白微粒或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备白蛋白聚合物水溶液:将药用辅料和白蛋白加入到定量水中,搅拌得到白蛋白聚合物水溶液,其中,所述药用辅料的重量占水的1%~20%,所述白蛋白的重量占水的3%~30%;制备载药白蛋白微粒或纳米粒:应用静电喷雾技术制备得到负载药物的白蛋白微粒或纳米粒;水溶性药物采用单轴静电喷雾技术,脂溶性药物采用同轴静电喷雾技术。本发明操作简单,条件温和,可避免或有效降低蛋白材料与有机溶剂的接触,有利于保持白蛋白材料的生物活性,解决蛋白成型性问题,并通过单轴及同轴工艺可有效用于水溶性及脂溶性药物的包载。
-
公开(公告)号:CN119746737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950555.2
申请日:2024-12-27
Applicant: 江苏大学
IPC: B01J13/00 , C01B32/921 , C01B32/198 , C01B32/168 , C01B32/956 , B82Y30/00 , B82Y40/00 , F41H3/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隐身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红外隐身杂化Mxene气凝胶、制备方法及应用,所述红外隐身杂化Mxene气凝胶为掺杂了改性碳化硅纳米线(SiCnw)、改性碳纳米管(CNTs)与改性还原氧化石墨烯(RGO)的红外隐身杂化MXene气凝胶。以MXene气凝胶为主体,利用Mxene材料低红外发射特性,可减少气凝胶烟幕与周围环境的红外辐射差异;通过添加改性RGO提升气凝胶烟幕的中远红外消光性能;通过引入CNTs作为交联剂实现RGO与MXene结合,改善Mxene弱凝胶化现象;通过引入改性SiCnw提高MXene气凝胶机械强度,利用其高热导率特性实现烟幕散热均匀。所述红外隐身杂化MXene气凝胶材料具备良好的红外消光性能,适合作为隐身烟幕材料中的红外消光剂,实现红外隐身。
-
公开(公告)号:CN119125886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308219.8
申请日:2024-09-19
IPC: G01R31/36 , G01R31/387 , G01R31/378 , G01R31/36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非完整恒压工况的锂离子电池实际容量估算方法,包括:离线确定电池模型结构;辨识对应不同数据长度的电池模型参数;进一步确定有效数据长度区间,同时确定表征电池容量衰减的特征变量并归一化;构建对应不同恒压充电数据长度的电池实际容量估算模型并存储;实时记录并存储电池恒压充电时间‑电流序列;充电过程结束后辨识得到特征变量并进行归一化转换;查询得到对应实际恒压充电数据的电池实际容量估算模型;计算电池的实际容量值。本发明提出的估算方法相比于基于动态放电数据和恒流充电数据的电池实际容量估算方法,本发明提供的估算方法具有较高的鲁棒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903497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439771.1
申请日:2022-11-17
Applicant: 江苏大学
IPC: G05B1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磁悬浮轴承及其控制领域中的一种五自由度主动磁悬浮电主轴遗传粒子群优化解耦控制系统,每个径向、轴向控制位移作为相对应一个遗传粒子群优化的自抗扰径向、轴向解耦控制器的输入,经解耦控制得到等效控制电流期望值,作为复合被控对象的输入;每个遗传粒子群优化的自抗扰径向、轴向解耦控制器均由跟踪微分器、非线性状态误差反馈控制规律、RBF神经网络、非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遗传粒子群算法模块和第一补偿因子、第二补偿因子组成;利用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对状态误差反馈控制律中参数进行实时优化,实现参数的在线调整,利用遗传粒子群算法对非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进行优化,提高观测器对扰动的观测精度,减轻其观测负担。
-
公开(公告)号:CN120012279A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510487767.X
申请日:2025-04-18
Applicant: 南京远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江苏大学
IPC: G06F30/15 , G06F30/17 , G06F30/20 , G16C10/00 , G06F111/04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Modelica语言的发动机模型建模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读取外部发动机ECU指令信息;根据发动机动力参数特性、ECU指令信息计算当前发动机平均有效压力以及理想输出扭矩;结合发动机理想输出扭矩、温度与动态修正系数进行发动机对外扭矩输出值计算;建立外部交互接口,结合发动机对外扭矩输出值进行动力学平衡以及热力学平衡计算,得到发动机模型,其中,外部交互接口包括热接口和法兰接口,热接口用于发动机与冷却部件连接,法兰接口用于发动机与负载部件连接。本发明基于Modelica语言建立了发动机模型,实现综合分析发动机工作过程中的动态转速、扭矩情况,同时分析该过程中发动机经济、环保等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903415A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10640555.1
申请日:2023-06-01
Applicant: 江苏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藻培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促进湛江等鞭金藻生长的高效肥水剂的生产方法。步骤为:本发明以次粉和羽毛粉为发酵原料,并筛选到对微藻的生长促进作用显著的菌株,将产乙酸高的布氏乳杆菌、弯曲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双歧杆菌、产朊假丝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作为发酵菌种;同时克隆表达一种酸性条件下活性高的角蛋白酶高效工程菌并加入还原剂亚硫酸钠进行协同发酵,最终获得的肥水剂中乙酸、小肽、氨基酸、矿物质螯合率高;此外,肥水剂中的氨基酸,矿物质可也作为湛江等鞭金藻的营养补剂。本方法适用于任何开放式或封闭式培养体系,安全环保、成本低且还能避免有害菌的大量繁殖,改善水产养殖环境,应用前景广阔。
-
公开(公告)号:CN115088785A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210754136.6
申请日:2022-06-29
Applicant: 江苏大学
IPC: A23K10/12 , A23K10/30 , A23K10/37 , A23K20/189 , A23K50/80 , A01K67/02 , C12N1/16 , C12N1/20 , C12Q1/04 , A61K36/539 , A61K35/64 , A61K36/287 , A61K36/47 , A61P31/04 , C12R1/125 , C12R1/865 , C12R1/25 , C12R1/22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饲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治嗜水气单胞菌的复方发酵中药饲料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步骤为:活化菌株、培养得到芽孢杆菌、酵母菌和乳酸菌发酵种子液;将研磨成粉的复方中药材与豆粕、次粉混合后,添加复合酶得到发酵培养基,接种芽孢杆菌发酵种子液、酵母菌发酵种子液以及乳酸菌发酵种子液,在密闭条件下进行厌氧发酵后得到最终产品;本发明采用复方中药材进行菌酶协同发酵,得到的产品能够有效控制嗜水气单胞菌,且该饲料添加剂中富含益生菌,可有效提升养殖动物的免疫力,具还有酸香味、动物喜食;且利于工业生产,使用方便、便于贮藏,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3416663B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110627093.0
申请日:2021-06-04
Applicant: 江苏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饲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协同降解发酵小麦秸秆转化成高品质生物饲料的方法。首先将来源于白囊耙齿菌的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基因优化后导入缺陷型粟酒裂殖酵母中,得到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粟酒裂殖酵母重组工程菌;然后以重组工程菌联合粗糙脉孢菌、发酵乳杆菌、产阮假丝酵母以及产锰过氧化物酶的S.pombe‑pREP‑mnp发酵菌种,并添加葡萄糖、氮源、漆酶和葡萄糖氧化酶以及小分子物质进行菌酶协同混菌发酵秸秆,得到高品质生物饲料。本发明合理利用农业废弃物,促进秸秆中木质纤维素转化,提高秸秆饲料中真蛋白含量、降解其中木质纤维素含量,短时间内显著提升发酵饲料的品质和营养价值,获得优质秸秆发酵饲料。
-
公开(公告)号:CN113422467B
公开(公告)日:2022-04-26
申请号:CN202110521559.9
申请日:2021-05-13
Applicant: 江苏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超薄式车载磁悬浮飞轮电池及其工作方法,外壳内自上而下同轴设置电机支架、轴向磁通电机、飞轮、五自由度磁轴承的内定子、线圈和永磁体,飞轮由连续的上、中、下三层组成,上层的飞轮上环形层的正中间是上环形凹槽,轴向磁通电机置放在上环形凹槽内,环形内槽、中层圆环腔和下环形凹槽相通且共同置放五自由度磁轴承的内定子、线圈和永磁体,五自由度磁轴承从内至外分别是轴向磁轴承、斥力磁轴承、扭转磁轴承和径向球面磁轴承;采用不同性质磁轴承复用的模式,实现其优势互补,不仅可提高磁轴承支承的承载力和控制精度,显著提高飞轮的稳定性,又可有效弥补复杂工况导致控制线圈损耗较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416663A
公开(公告)日:2021-09-21
申请号:CN202110627093.0
申请日:2021-06-04
Applicant: 江苏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饲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协同降解发酵小麦秸秆转化成高品质生物饲料的方法。首先将来源于白囊耙齿菌的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基因优化后导入缺陷型粟酒裂殖酵母中,得到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粟酒裂殖酵母重组工程菌;然后以重组工程菌联合粗糙脉孢菌、发酵乳杆菌、产阮假丝酵母以及产锰过氧化物酶的S.pombe‑pREP‑mnp发酵菌种,并添加葡萄糖、氮源、漆酶和葡萄糖氧化酶以及小分子物质进行菌酶协同混菌发酵秸秆,得到高品质生物饲料。本发明合理利用农业废弃物,促进秸秆中木质纤维素转化,提高秸秆饲料中真蛋白含量、降解其中木质纤维素含量,短时间内显著提升发酵饲料的品质和营养价值,获得优质秸秆发酵饲料。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