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495852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573940.3
申请日:2024-05-10
Applicant: 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C04B24/28 , E01C7/26 , C04B26/26 , C04B111/34 , C04B111/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沥青路面材料外加剂、自修复沥青路面及制备方法,属于自修复沥青技术领域。外加剂由银纳米线改性微胶囊、以及沥青再生剂和多孔碳酸钙的复合材料混合而成。当沥青在外界作用下开裂而产生裂纹时,会刺激微胶囊囊壁破裂,释放出其中的光热双重固化树脂体系,树脂体系流动进入裂缝,在太阳光照射下及由太阳光照射转化的热能下发生光热双重固化行为,使沥青微裂纹得到修复,改善沥青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而沥青再生剂和多孔碳酸钙的复合材料则在沥青路面形成之时便开始缓慢且长效地释放沥青再生剂,及时弥补沥青缺失的芳香分组分,延缓了沥青老化开裂的进程。二者协同配合,可有效提高沥青路面的耐用性和自修复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8026563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103044.0
申请日:2024-01-25
Applicant: 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丙烯酰胺改性增强的地聚合物凝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该凝胶材料由地聚合物基料和聚丙烯酰胺混合而成,所述聚丙烯酰胺添加量为地聚合物基料质量的3.5%至5%。本发明优点为,地聚合物基料与适当比例的聚丙烯酰胺充分混合后,不需要阵化处理,即可收获较适合的粘附能力的流动性,可立即与沉积岩骨料混合搅拌使用,其既能均匀覆盖骨料,又能粘附于骨料表面不下沉,随后直接覆膜养护144h以上即可得到增强凝聚体,增强凝聚体与未添加聚丙烯酰胺并通过阵化作用增加粘附能力后再与骨料混合获得凝聚体相比,抗压强度能够提高3.1%~8.2%,弯拉强度能够提高44.4%~61.1%。
-
公开(公告)号:CN119371145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0974541.8
申请日:2024-07-19
Applicant: 路城新材料(湖北)有限公司 , 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武汉市园林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C04B28/00 , C04B38/00 , C01G9/02 , C01G23/053 , C01B32/194 , B01D53/86 , B01D53/56 , B01D53/72 , E01C5/00 , E01C11/22 , C04B111/40 , C04B11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净化空气的环保生态滤水板及其制备方法,该环保生态滤水板是将原料混合后整体压制而成;所述材料包括:骨料300~380重量份,聚合物和树脂改性的水泥基复合粘接剂50~70重量份,复合净化剂10~30重量份;所述复合净化剂为氧化锌‑二氧化钛‑石墨烯纳米复合粉体。本发明环保生态滤水板具有优异的抗压强度、耐磨性和透水性,同时还兼具空气净化功能,可净化空气中的氮氧化物和甲苯等有害气体,可广泛应用于市政道路、小区、公园、步行街等。
-
公开(公告)号:CN118771819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0839376.5
申请日:2024-06-26
Applicant: 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化再生微粉隔热泡沫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其中碳化再生微粉隔热泡沫混凝土包括发泡剂和混合物,发泡剂的重量份占混合物重量份的1.5wt%~2.0wt%,混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0~0.075mm碳化再生微粉18wt%~22wt%、水泥28wt%~32wt%、凹凸棒土8wt%~12wt%、减水剂0.8wt%~1.2wt%和水37wt%~41wt%。本发明使用经过碳化处理后的再生微粉作为矿物掺合料替代水泥,最大用量为40wt.%,并加入凹凸棒土增强孔隙率;制备出的碳化再生微粉隔热泡沫混凝土,强度达到了3.62MPa,且导热率进为0.28W/Mk,有利于增强建材体系的功能化应用;原料来源广泛且价格便宜,大大减少了天然资源的消耗和CO2环境危害,碳化再生微粉隔热泡沫混凝土的加工流程简单价格低廉,便于广泛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7024978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0938795.X
申请日:2023-07-28
Applicant: 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介孔碳改性导电沥青及其制备方法,该导电沥青至少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各原料:基质沥青100‑120份;导电纤维0.5‑2份;表面改性介孔碳0.5‑2份;偶联剂0.3‑0.8份。步骤制备为:S1.将相应重量份的基质沥青加热熔融,保持温度在145‑165℃之间,在搅拌条件下,加入相应重量份的表面改性介孔碳,充分搅拌混匀,保温备用;S2.室温下将相应重量份的偶联剂用去离子水稀释得稀释液,将相应重量份的导电纤维加入至稀释液中搅拌混匀得浆液;S3.将S2的浆液倒入至S1中,充分搅拌,混匀,即得。优点为,以导电纤维和表面改性介孔碳为导电相对沥青改性,较少的添加量即可收获理想的导电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220759953U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322163668.5
申请日:2023-08-11
Applicant: 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道路工程实验的圆形摇筛机,包括主机和底板,主机通过弹性驱动机构活动设置在底板上,主机内上下间隔设置有多层孔径不同的筛网,主机的上方设置有料斗,主机的顶部上设置有进料口,且料斗通过软管与进料口连通设置,主机的侧壁上设置有平开门,弹性驱动机构可驱动主机相对于底板摇晃。本实用新型通过弹性驱动机构驱动主机相对于底板摇晃,进而使得从料斗进入主机内的物料经过多层孔径不同的筛网逐层筛选,方便对不同粒径的物料进行分别卸货,同时弹性驱动机构可以起到缓震的作用,减少安全隐患,延长使用寿命,并且摇动的幅度可以进行控制,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具有较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221501627U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322582815.2
申请日:2023-09-22
Applicant: 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E01C9/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公交站台无障碍结构,应用于人行道和公交站台之间的非机动车道上,包括连接部和两段坡道段,所述连接部沿着所述非机动车道的宽度方向设置在所述人行道和公交站台之间,两段所述坡道段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接部的两侧,且所述坡道段的较高一端与所述连接部的顶部接平设置,所述坡道段的较低一端与所述非机动车道接平设置。本实用新型的公交站台无障碍结构,通过所述连接部将公交站台与人行道直接连通,使得人行道、连接部和公交站台直接连接成一体,做到横跨独立非机动车道,无缝衔接,同时不影响非机动车道的正常连续行驶,结构简单、施工方便,非常适合大面积推广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219157314U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223585929.4
申请日:2022-12-31
Applicant: 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现状道路改造的零废弃低碳路面结构,包括原位再生利用基层、调平层、多功能层、面层和盲沟,原位再生利用基层、调平层、多功能层、面层从下至上依次层叠设置,盲沟沿着路线的横向和/或纵向设置在贯通路面及路面的边缘,并位于原位再生利用基层的下方,盲沟与原有排水系统相连通。利用现状路面就地碎石化处理后的废料作为原位再生利用基层,并在其上铺筑级配碎石的调平层,设置多功能层,可以稳定级配碎石顶面松散层、保护基层不被施工车辆破坏、防止雨水下渗到基层及以下结构层内,并加强面层与基层之间的结合,可在现状路面结构改造时,将复合式路面全部作为再生材料利用,实现零废弃,大幅减少碳排放量,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
公开(公告)号:CN215572881U
公开(公告)日:2022-01-18
申请号:CN202121597309.5
申请日:2021-07-14
Applicant: 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道路坡度快速检测仪,包括盒体,所述盒体内设有上杆件和下杆件,所述上杆件一端与盒体铰接,所述上杆件上设有水平仪和水平杆件槽;所述下杆件一端与盒体铰接,所述下杆件上也设有水平仪,所述下杆件上还设有刻度尺;所述上杆件与下杆件对称设置在盒体内,所述盒体上还设有水平杆件收纳槽,所述水平杆件收纳槽内设有水平杆件,所述水平杆件上也设有水平仪。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易于制造、社会效益高,便于推广使用;可折叠收纳,便于携带,通用性较好;可直接读出坡度百分比,与设计文件直接对应,方便核实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221029344U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323066513.6
申请日:2023-11-14
Applicant: 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行道零高差无障碍道口装配式结构,包括退后式全宽缘石坡道、设置在人行道与车行道交界处斜坡段的渐变路缘石、设置在人行道与车行道交界处弧线段的弧形路缘石、设置在人行道与车行道交界处直线段的平直路缘石和设置在弧形路缘石和平直路缘石之间衔接处的异形卧石。本实用新型采用全宽式缘石坡道,其坡脚线退至道口弧形路缘石的弧线段起点处,以避免在道口路缘石弧线段降坡形成高差,实现真正的零高差,渐变路缘石表面设置成斜面,便于与邻近路缘石接平,采用异性卧石可以实现道口处卧石由斜面过渡为平面,实现人行道与道口路面接平,通过弧形路缘石可方便安装,保证分缝对齐,整体美观,方便实用,通过性和安全性得到有效保证。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