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614440B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1610869820.3
申请日:2016-09-30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农作物害虫智能测报系统,包括远程数据中心和至少一个测报装置;每个测报装置包括支架、以及固定在支架上的主控单元、图像采集单元、诱捕单元、喷气单元、环境监测单元和数据传输单元;图像采集单元位于诱捕单元的上方,并朝向诱捕单元;喷气单元位于诱捕单元的的一侧,并朝向诱捕单元;主控单元连接图像采集单元、诱捕单元、喷气单元、环境监测单元和数据传输单元;数据传输单元与远程数据中心连接。本发明不仅实现了无人值守的智能化监控,而且有助于提高农作物害虫发生危害预测预报的智能性和准确性,及时监测和预报其种群动态有助于科学合理采取措施控制该虫的危害,减少农药施用量和环境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07711756A
公开(公告)日:2018-02-23
申请号:CN201711081392.9
申请日:2017-11-03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农作物害虫智能测报系统,其在继承传统农作物害虫测报习惯与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物联网图像识别、远程监测、传输与控制技术将调查数据反馈到监测中心进行分析,构建农作物害虫智能测报装置;及时获取害虫种群发生发展的动态演变过程,提升预测预报的准确性与时效性。本发明不仅实现了无人值守的智能化监控,能够实现广域环境下的实时测报;而且有助于提高农作物害虫发生危害预测预报的智能性和准确性,及时监测和预报其种群动态有助于科学合理采取措施控制该虫的危害,减少农药施用量和环境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06614440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610869820.3
申请日:2016-09-30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农作物害虫智能测报系统,包括远程数据中心和至少一个测报装置;每个测报装置包括支架、以及固定在支架上的主控单元、图像采集单元、诱捕单元、喷气单元、环境监测单元和数据传输单元;图像采集单元位于诱捕单元的上方,并朝向诱捕单元;喷气单元位于诱捕单元的一侧,并朝向诱捕单元;主控单元连接图像采集单元、诱捕单元、喷气单元、环境监测单元和数据传输单元;数据传输单元与远程数据中心连接。本发明不仅实现了无人值守的智能化监控,而且有助于提高农作物害虫发生危害预测预报的智能性和准确性,及时监测和预报其种群动态有助于科学合理采取措施控制该虫的危害,减少农药施用量和环境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11162354B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010049203.5
申请日:2020-01-16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电控转换的太赫兹带通/带阻滤波器,包括高阻硅基底、位于高阻硅基底之上的绝缘层表面固定二维阵列。每个阵列单元包括一个冂形金属结构、2个T形金属结构、2个I形金属结构及1条引线。内相变垫片处于单元内的二I形结构相对端的下方,间相变垫片处于行间相对的T形结构横条下方。二维阵列两侧各固定一电极,分别连接直流电源的正负极,不通电时,相变垫片低电导,本滤波器工作于带阻滤波状态;通电加热时,相变垫片高电导,本滤波器工作于带通滤波状态。本发明电控实现太赫兹滤波器的带通滤波/带阻滤波状态的转换,无需繁琐的更换不同功能太赫兹滤波器,适用于不同场合,操作简单,本太赫兹滤波器的应用范围显著地被拓展。
-
公开(公告)号:CN111162354A
公开(公告)日:2020-05-15
申请号:CN202010049203.5
申请日:2020-01-16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电控转换的太赫兹带通/带阻滤波器,包括高阻硅基底、位于高阻硅基底之上的绝缘层表面固定二维阵列。每个阵列单元包括一个冂形金属结构、2个T形金属结构、2个I形金属结构及1条引线。内相变垫片处于单元内的二I形结构相对端的下方,间相变垫片处于行间相对的T形结构横条下方。二维阵列两侧各固定一电极,分别连接直流电源的正负极,不通电时,相变垫片低电导,本滤波器工作于带阻滤波状态;通电加热时,相变垫片高电导,本滤波器工作于带通滤波状态。本发明电控实现太赫兹滤波器的带通滤波/带阻滤波状态的转换,无需繁琐的更换不同功能太赫兹滤波器,适用于不同场合,操作简单,本太赫兹滤波器的应用范围显著地被拓展。
-
公开(公告)号:CN108880590A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810397386.2
申请日:2018-04-28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IPC: H04B1/3822 , H04B1/40 , H04B1/3805 , G01S19/47 , G01C21/16 , B60R16/0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OBD的车载终端,设置电路保护模块,对车辆信息的输入信号进行过压检测,对待传输信号进行延时传输,可解决由高电压、尖脉冲以及电压不稳等因素引发的电路系统稳定性差的问题,还设置了抗RF干扰模块,预防高频干扰,提高实时数据的稳定性;在协议解析模块设置CAN总线收发器、J1850总线驱动电路以及KWP2000,可兼容市场上大部分的不同厂商、不同型号车辆的通信协议,可提高通用性;在定位模块设置BDS/GPS定位子模块和SISN定位子模块,二者均可进行定位,可通过算法进行数据融合,为计算精确的定位信息提供可能。
-
公开(公告)号:CN211208632U
公开(公告)日:2020-08-07
申请号:CN202020111884.9
申请日:2020-01-16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电控转换的太赫兹带通/带阻滤波器,包括高阻硅基底、位于高阻硅基底之上的绝缘层表面固定二维阵列。每个阵列单元包括一个冂形金属结构、2个T形金属结构、2个I形金属结构及1条引线。内相变垫片处于单元内的二I形结构相对端的下方,间相变垫片处于行间相对的T形结构横条下方。二维阵列两侧各固定一电极,分别连接直流电源的正负极,不通电时,相变垫片低电导,本滤波器工作于带阻滤波状态;通电加热时,相变垫片高电导,本滤波器工作于带通滤波状态。本新型电控实现太赫兹滤波器的带通滤波/带阻滤波状态的转换,无需繁琐的更换不同功能太赫兹滤波器,适用于不同场合,操作简单,本太赫兹滤波器的应用范围显著地被拓展。(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8227006U
公开(公告)日:2018-12-11
申请号:CN201820627785.9
申请日:2018-04-28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IPC: H04B1/3822 , H04B1/40 , H04B1/3805 , B60R16/023 , G01S19/47 , G01C21/1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OBD的车载终端,设置电路保护模块,对车辆信息的输入信号进行过压检测,对待传输信号进行延时传输,可解决由高电压、尖脉冲以及电压不稳等因素引发的电路系统稳定性差的问题,还设置了抗RF干扰模块,预防高频干扰,提高实时数据的稳定性;在协议解析模块设置CAN总线收发器、J1850总线驱动电路以及KWP2000,可兼容市场上大部分的不同厂商、不同型号车辆的通信协议,可提高通用性;在定位模块设置BDS/GPS定位子模块和SISN定位子模块,二者均可进行定位,可通过算法进行数据融合,为计算精确的定位信息提供可能。(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7531731U
公开(公告)日:2018-06-26
申请号:CN201721455312.7
申请日:2017-11-03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农作物害虫智能测报系统,其在继承传统农作物害虫测报习惯与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物联网图像识别、远程监测、传输与控制技术将调查数据反馈到监测中心进行分析,构建农作物害虫智能测报装置;及时获取害虫种群发生发展的动态演变过程,提升预测预报的准确性与时效性。本实用新型不仅实现了无人值守的智能化监控,能够实现广域环境下的实时测报;而且有助于提高农作物害虫发生危害预测预报的智能性和准确性,及时监测和预报其种群动态有助于科学合理采取措施控制该虫的危害,减少农药施用量和环境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206078727U
公开(公告)日:2017-04-12
申请号:CN201621097408.6
申请日:2016-09-30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农作物害虫智能测报系统,包括远程数据中心和至少一个测报装置;每个测报装置包括支架、以及固定在支架上的主控单元、图像采集单元、诱捕单元、喷气单元、环境监测单元和数据传输单元;图像采集单元位于诱捕单元的上方,并朝向诱捕单元;喷气单元位于诱捕单元的一侧,并朝向诱捕单元;主控单元连接图像采集单元、诱捕单元、喷气单元、环境监测单元和数据传输单元;数据传输单元与远程数据中心连接。本实用新型不仅实现了无人值守的智能化监控,而且有助于提高农作物害虫发生危害预测预报的智能性和准确性,及时监测和预报其种群动态有助于科学合理采取措施控制该虫的危害,减少农药施用量和环境污染。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