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614440B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1610869820.3
申请日:2016-09-30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农作物害虫智能测报系统,包括远程数据中心和至少一个测报装置;每个测报装置包括支架、以及固定在支架上的主控单元、图像采集单元、诱捕单元、喷气单元、环境监测单元和数据传输单元;图像采集单元位于诱捕单元的上方,并朝向诱捕单元;喷气单元位于诱捕单元的的一侧,并朝向诱捕单元;主控单元连接图像采集单元、诱捕单元、喷气单元、环境监测单元和数据传输单元;数据传输单元与远程数据中心连接。本发明不仅实现了无人值守的智能化监控,而且有助于提高农作物害虫发生危害预测预报的智能性和准确性,及时监测和预报其种群动态有助于科学合理采取措施控制该虫的危害,减少农药施用量和环境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06614440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610869820.3
申请日:2016-09-30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农作物害虫智能测报系统,包括远程数据中心和至少一个测报装置;每个测报装置包括支架、以及固定在支架上的主控单元、图像采集单元、诱捕单元、喷气单元、环境监测单元和数据传输单元;图像采集单元位于诱捕单元的上方,并朝向诱捕单元;喷气单元位于诱捕单元的一侧,并朝向诱捕单元;主控单元连接图像采集单元、诱捕单元、喷气单元、环境监测单元和数据传输单元;数据传输单元与远程数据中心连接。本发明不仅实现了无人值守的智能化监控,而且有助于提高农作物害虫发生危害预测预报的智能性和准确性,及时监测和预报其种群动态有助于科学合理采取措施控制该虫的危害,减少农药施用量和环境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06645405B
公开(公告)日:2018-10-09
申请号:CN201611088548.1
申请日:2016-12-01
Applicant: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甘蔗抗螟虫实验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多品种甘蔗抗螟性鉴定方法的抗螟虫实验装置,本发明的试验方法主要是通过使用抗螟虫实验装置对甘蔗进行仿田间环境培养,接入螟虫,通过研究甘蔗的受害过程、枯心等危害症状情况来达到对甘蔗的螟虫抗性研究的目的,本发明的抗螟虫实验装置包括本体(2)、基质区(8)和实验区(3),实验装置模拟出了甘蔗野外生长的环境,通过超声装置对甘蔗内部的受害过程、枯心等危害症状进行检测,设置了水雾装置,使用单片机进行自动控制,达到给装置提供相对自然的培养环境、对甘蔗的受害过程、枯心等危害症状进行实时监测、显示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0199709A
公开(公告)日:2019-09-06
申请号:CN201910317934.0
申请日:2019-04-19
Applicant: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甘蔗组培苗甘蔗鞭黑粉菌接种方法。利用注射器将甘蔗鞭黑粉菌“+”和“-”交配型野生型菌株的混合孢子悬浮液和甘蔗鞭黑粉菌“+”和“-”交配型突变体菌株的混合孢子悬浮液,分别注射至甘蔗组培苗植株内生长点处附近。其中“+”和“-”交配型菌株的混合孢子悬浮液浓度为1×107个/mL,孢子悬浮液注射量为1mL/株,所测试甘蔗组培苗为35-45cm高度的组培苗。本发明接种甘蔗鞭黑粉菌后发病显著、可操作性强、缩短致病性测试周期,从而提高甘蔗鞭黑粉菌致病性缺陷突变体的筛选效率,为甘蔗鞭黑粉菌致病性相关基因鉴定及机理研究提供技术支持,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6645405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611088548.1
申请日:2016-12-01
Applicant: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中心)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9/04 , G01N29/07 , G01N29/11 , G01N2291/0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甘蔗抗螟虫实验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多品种甘蔗抗螟性鉴定的方法,本发明的试验方法主要是通过使用抗螟虫实验装置对甘蔗进行仿田间环境培养,接入螟虫,通过研究甘蔗的受害过程、枯心等危害症状情况来达到对甘蔗的螟虫抗性研究的目的,本发明的抗螟虫实验装置包括本体(2)、基质区(8)和实验区(3),实验装置模拟出了甘蔗野外生长的环境,通过超声装置对甘蔗内部的受害过程、枯心等危害症状进行检测,设置了水雾装置,使用单片机进行自动控制,达到给装置提供相对自然的培养环境、对甘蔗的受害过程、枯心等危害症状进行实时监测、显示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6689065B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1611148334.9
申请日:2016-12-13
Applicant: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中心)
IPC: A01K67/033
-
公开(公告)号:CN105018481B
公开(公告)日:2018-06-26
申请号:CN201510415576.9
申请日:2015-07-15
Applicant: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 广西大学
IPC: C12N15/11 , C12N15/10 , C12Q1/689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河八王的一种DNA指纹图谱及其获取方法与专用引物,所述获取河八王DNA指纹图谱的专用引物,包括引物对SEQ NO:1和SEQ NO:2,引物对SEQ NO:3和SEQ NO:4,引物对SEQ NO:5和SEQ NO:6。采用本发明获取河八王DNA指纹图谱的专用引物获得的河八王DNA指纹图谱的多态性高、特异性好,重复性好;谱带在100bp‑400bp之间,分布集中、均匀,特异性高,便于鉴别;构建的河八王基因组DNA指纹图谱具有唯一性,能够有效而精确的鉴别不同的河八王种质资源,将在利用河八王种质进行甘蔗遗传改良中发挥重要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6719511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079605.X
申请日:2016-11-30
Applicant: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中心)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M1/02 , A01M1/04 , A01M1/20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昆虫捕捉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诱捕器,诱捕器包括伞盖(2)、诱芯(3)、支撑架(1)、托盘(8)、灭虫盆(4)和升降杆(6);本发明的诱芯使用诱液与诱灯相互结合的方式达到吸引昆虫,诱液的主要成分是昆虫的寄主成分都是中药成分,LED灯选用多个灯管,并且为彩色,选用红、黄、蓝三原色,由于在同一灯罩内,不同的光开启配合时会得到各种颜色的光源,通过使用这两种诱导方式的结合能达到有效诱导昆虫的目的,同时,还是用表面活性剂溶液和中药杀虫剂进行灭虫,能达到广谱诱虫,保护诱芯,安全、杀灭害虫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6689065A
公开(公告)日:2017-05-24
申请号:CN201611148334.9
申请日:2016-12-13
Applicant: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中心)
IPC: A01K67/03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K67/03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取米蛾卵装置,包括壳体、米蛾笼、驱动机构、毛刷及集卵抽屉。壳体内形成有腔室,米蛾笼包括笼体及转动轴,笼体内设有产卵腔,笼体的侧壁上设有供米蛾卵通过的出卵部,转动轴与笼体固定连接,转动轴转动地装设在壳体上且转动轴的至少一个端部位于壳体外,转动轴内设有米蛾进出通道,米蛾进出通道的一端贯通转动轴以形成米蛾进出口,米蛾进出通道的另一端与产卵腔连通,米蛾进出口位于壳体外,转动轴上设有开启或封闭米蛾进出口的孔盖;驱动机构与转动轴连接,毛刷装设在壳体的内侧并与笼体的侧壁相接触,集卵抽屉活动地装设于壳体内并位于米蛾笼的下方。上述自动取米蛾卵装置能够自动完成取米蛾卵,提高生产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6719444B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1611070206.7
申请日:2016-11-29
Applicant: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中心)
IPC: A01K67/03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米蛾自动收集装置,包括羽化室、隔挡板、收集管、收集室、米蛾收集网袋及风机,羽化室内设有一内腔,羽化室的侧壁上贯通开设有一开口。隔挡板活动地穿设开口,并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相对羽化室在一隔挡位置及一连通位置之间进行抽拉作业,隔挡板处于隔挡位置时,将内腔分隔为喂养区及位于喂养区的上方的收集区;隔挡板处于连通位置时,喂养区与收集区连通;收集管的一端与收集区连通,另一端装设于收集室上,米蛾收集网袋设于收集室内并与收集管连通,风机装设于收集室上,以将收集区内的米蛾成虫经由收集管抽吸至米蛾收集网袋内。上述米蛾自动收集装置能够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