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器组件、及冷却器组件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004659B

    公开(公告)日:2019-04-23

    申请号:CN201580050924.5

    申请日:2015-09-17

    Abstract: 冷却器组件包括冷却管(2)和支承部件(30、30X)。在冷却管中的长度方向一端部设有第一突出管部(22a、223a)。在冷却管中的长度方向另一端部设有第二突出管部(22b、223b)。在冷却管中的第一突出管部的基部侧设有形成为环状的第一容易变形部。在冷却管中的第二突出管部的基部侧设有形成为环状的第二容易变形部。在支承部件设有与第一突出管部嵌合的第一嵌合部(37a、300、70A)和与第二突出管部嵌合的第二嵌合部(38a、301、70B)。在第一突出管部与支承部件的第一嵌合部嵌合、且第二突出管部与支承部件的第二嵌合部嵌合、并使第一容易变形部及第二容易变形部分别朝冷却管的内侧凹陷的状态下,支承部件对冷却管的长度方向中央进行支承。

    冷却器组件、及冷却器组件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004659A

    公开(公告)日:2017-08-01

    申请号:CN201580050924.5

    申请日:2015-09-17

    Abstract: 冷却器组件包括冷却管(2)和支承部件(30、30X)。在冷却管中的长度方向一端部设有第一突出管部(22a、223a)。在冷却管中的长度方向另一端部设有第二突出管部(22b、223b)。在冷却管中的第一突出管部的基部侧设有形成为环状的第一容易变形部。在冷却管中的第二突出管部的基部侧设有形成为环状的第二容易变形部。在支承部件设有与第一突出管部嵌合的第一嵌合部(37a、300、70A)和与第一突出管部嵌合的第二嵌合部(38a、301、70B)。在第一突出管部与支承部件的第一嵌合部嵌合、且第二突出管部与支承部件的第一嵌合部嵌合、并使第一容易变形部及第二容易变形部分别朝冷却管的内侧凹陷的状态下,支承部件对冷却管的长度方向中央进行支承。

    热交换器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078114B

    公开(公告)日:2020-01-17

    申请号:CN201580058358.2

    申请日:2015-08-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交换器,具备流路管(3)和板状的内翅片(34)。流路管供热介质流通,并且,该流路管的与热介质的流通方向正交的流路截面具有扁平形状。内翅片具有多个第一翅片(340)和多个第二翅片(341)。多个第一翅片将热介质流通的主流路分割成多个细流路。在与形成有多个第一翅片的区域(34b)相比位于流通方向的上游侧的上游端部(34a)及与形成有多个第一翅片的区域相比位于流通方向的下游侧的下游端部(34c)中的至少一方,多个第二翅片形成为与热介质的流通方向平行。多个第一翅片彼此之间的翅片间距(Fp1、Fp2、Fp3、…、FpN)全部相同。多个第二翅片彼此之间的翅片间距中的至少一个翅片间距与多个第二翅片彼此之间的其他翅片间距不同。

    冷却器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493276B

    公开(公告)日:2018-05-15

    申请号:CN201480047079.1

    申请日:2014-08-25

    Abstract: 本发明的冷却器(1)具备冷却管(20),该冷却管(20)具有与被热交换部件(5)抵接的冷却面(201),且设置制冷剂流路(24)而成。在正交方向(Z)上,在构成配置于冷却管的内壁面(241)的两端的制冷剂流路的一对相对内壁面(242)与配置于内部翅片(29)的两端的一对隔壁(291)之间形成有一对外侧流路(28),在制冷剂流路中,在正交方向上比一对外侧流路更靠近内侧的位置且比流入孔(271)及排出孔(272)更靠近外侧的位置,并且在排列方向(Y)上比内部翅片更靠近外侧的位置且比流入孔及排出孔更靠近内侧的位置至少形成有一个向制冷剂流路的内侧突出的整流肋(3),该冷却管(20)构成为通过整流肋来抑制一对外侧流路的制冷剂的流量。

    热交换器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078114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580058358.2

    申请日:2015-08-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交换器,具备流路管(3)和板状的内翅片(34)。流路管供热介质流通,并且,该流路管的与热介质的流通方向正交的流路截面具有扁平形状。内翅片具有多个第一翅片(340)和多个第二翅片(341)。多个第一翅片将热介质流通的主流路分割成多个细流路。在与形成有多个第一翅片的区域(34b)相比位于流通方向的上游侧的上游端部(34a)及与形成有多个第一翅片的区域相比位于流通方向的下游侧的下游端部(34c)中的至少一方,多个第二翅片形成为与热介质的流通方向平行。多个第一翅片彼此之间的翅片间距(Fp1、Fp2、Fp3、…、FpN)全部相同。多个第二翅片彼此之间的翅片间距中的至少一个翅片间距与多个第二翅片彼此之间的其他翅片间距不同。

    冷却器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493276A

    公开(公告)日:2016-04-13

    申请号:CN201480047079.1

    申请日:2014-08-25

    Abstract: 本发明的冷却器(1)具备冷却管(20),该冷却管(20)具有与被热交换部件(5)抵接的冷却面(201),且设置制冷剂流路(24)而成。在正交方向(Z)上,在构成配置于冷却管的内壁面(241)的两端的制冷剂流路的一对相对内壁面(242)与配置于内部翅片(29)的两端的一对隔壁(291)之间形成有一对外侧流路(28),在制冷剂流路中,在正交方向上比一对外侧流路更靠近内侧的位置且比流入孔(271)及排出孔(272)更靠近外侧的位置,并且在排列方向(Y)上比内部翅片更靠近外侧的位置且比流入孔及排出孔更靠近外侧的位置至少形成有一个向制冷剂流路的内侧突出的整流肋(3),该冷却管(20)构成为通过整流肋来抑制一对外侧流路的制冷剂的流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