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127489B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080051517.7
申请日:2020-07-15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热交换器的板层叠体的冷凝部(10A)形成为供流入到制冷剂入口(110)的气相制冷剂流动的第一制冷剂流路(101)和供热介质流动的第一热介质流路(100)在板的层叠方向上重叠,该冷凝部从气相制冷剂向热介质散热而将气相制冷剂冷凝,并朝向气液分离器(20)排出。气液分离器将由冷凝部冷凝后的制冷剂分离为气相制冷剂和液相制冷剂,并将液相制冷剂排出。过冷却部相对于冷凝部配置于层叠方向上的一方侧,并形成为供从气液分离器排出的液相制冷剂朝向制冷剂出口(111)流动的第二制冷剂流路(101)和供热介质流动的第二热介质流路(100)在层叠方向上重叠,该过冷却部从液相制冷剂向热介质散热而将液相制冷剂过冷却。制冷剂入口和制冷剂出口分别相对于冷凝部配置于与过冷却部相反的一侧或相对于过冷却部配置于与冷凝部相反的一侧。
-
公开(公告)号:CN109312994A
公开(公告)日:2019-02-05
申请号:CN201780035009.8
申请日:2017-03-23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层叠型热交换器具备多个第一板(22)和多个第二板(24)。各第一板和各第二板中的至少一方具有配置于第一流路(14)中的箱空间(18)的周边部且从主体部(40)朝向第一流路侧突出的一个以上的突出部(70)。各第一板和各第二板经由突出部而相互接合。突出部具有顶部和侧壁部。在侧壁部中箱空间侧的一部分形成有在与层叠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整体的厚度厚的厚壁构造部。
-
公开(公告)号:CN107112300B
公开(公告)日:2020-01-14
申请号:CN201580057871.X
申请日:2015-11-13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冷却组件包括发热体(10)、热交换器(20)及绝缘板(30、30B)。发热体的表面的至少一面被设为散热面(15)。热交换器是金属制的,热交换器的表面的至少一面被设为与散热面相对的冷却面(22)。绝缘板在表面和背面包括第一面及第二面,绝缘板在绝缘板与散热面相对、且第二面与冷却面相对的状态下存在于散热面与冷却面之间,并具有电绝缘性及热传导性。发热体产生的热量经由绝缘板在散热面与冷却面之间进行热交换而被放出至热交换器。金属制的接合件(40)存在于冷却面与绝缘板之间,绝缘板通过接合件与冷却面接合为一体。散热面和绝缘板经由弹性部件(50)紧贴,该弹性部件(50)的弹性率比接合件的弹性率低。散热面和冷却面经由接合件、绝缘板及弹性部件热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07112300A
公开(公告)日:2017-08-29
申请号:CN201580057871.X
申请日:2015-11-13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冷却组件包括发热体(10)、热交换器(20)及绝缘板(30、30A、30B)。发热体的表面的至少一面被设为散热面(15)。热交换器是金属制的,热交换器的表面的至少一面被设为与散热面相对的冷却面(22)。绝缘板在表面和背面包括第一面及第二面,绝缘板在绝缘板与散热面相对、且第二面与冷却面相对的状态下存在于散热面与冷却面之间,并具有电绝缘性及热传导性。发热体产生的热量经由绝缘板在散热面与冷却面之间进行热交换而被放出至热交换器。金属制的接合件(40)存在于冷却面与绝缘板之间,绝缘板通过接合件与冷却面接合为一体。散热面和绝缘板经由弹性部件(50)紧贴,该弹性部件(50)的弹性率比接合件的弹性率低。散热面和冷却面经由接合件、绝缘板及弹性部件热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09312994B
公开(公告)日:2020-12-29
申请号:CN201780035009.8
申请日:2017-03-23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层叠型热交换器具备多个第一板(22)和多个第二板(24)。各第一板和各第二板中的至少一方具有配置于第一流路(14)中的箱空间(18)的周边部且从主体部(40)朝向第一流路侧突出的一个以上的突出部(70)。各第一板和各第二板经由突出部而相互接合。突出部具有顶部和侧壁部。在侧壁部中箱空间侧的一部分形成有在与层叠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整体的厚度厚的厚壁构造部。
-
公开(公告)号:CN107532865B
公开(公告)日:2019-08-20
申请号:CN201680021947.8
申请日:2016-04-11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IPC: F28F3/04 , F28F1/40 , F28F3/06 , F28F3/08 , H01L23/473
Abstract: 热交换器具有:流路管(3),形成为具有规定的厚度的扁平形状,并与热交换对象物进行热交换的热介质在该流路管的内部流通;以及内翅片(34),配置于流路管的内部。内翅片具有将主流路分割为多个副流路的波纹翅片(340c)和连接于波纹翅片的引导壁(37)。将流路管的长度方向定义为x方向,将流路管的厚度方向定义为z方向,将与x方向和z方向这两方垂直的方向定义为y方向。波纹翅片具有设为向y方向的第一侧凸出的形状的第一凸部(340d)和设为向y方向的第二侧凸出的形状的第二凸部(340e)。在波纹翅片形成有将相邻的两个副流路连结起来的开口部(36)。引导壁从波纹翅片向副流路突出。根据该热交换器,能够促进导热,使热交换器的热性能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7532865A
公开(公告)日:2018-01-02
申请号:CN201680021947.8
申请日:2016-04-11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IPC: F28F3/04 , F28F1/40 , F28F3/06 , F28F3/08 , H01L23/473
Abstract: 热交换器具有:流路管(3),形成为具有规定的厚度的扁平形状,并与热交换对象物进行热交换的热介质在该流路管的内部流通;以及内翅片(34),配置于流路管的内部。内翅片具有将主流路分割为多个副流路的波纹翅片(340c)和连接于波纹翅片的引导壁(37)。将流路管的长度方向定义为x方向,将流路管的厚度方向定义为z方向,将与x方向和z方向这两方垂直的方向定义为y方向。波纹翅片具有设为向y方向的第一侧凸出的形状的第一凸部(340d)和设为向y方向的第二侧凸出的形状的第二凸部(340e)。在波纹翅片形成有将相邻的两个副流路连结起来的开口部(36)。引导壁从波纹翅片向副流路突出。根据该热交换器,能够促进导热,使热交换器的热性能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4341574A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080059246.X
申请日:2020-09-04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IPC: F25B41/40
Abstract: 一种连接组件,是与制冷循环(10)中的多个结构设备连接的连接组件(80),具有形成有制冷剂流路(82)的主体部(81)。制冷剂流路构成制冷循环中的制冷剂的流路的一部分。制冷剂流路具有高温侧流路(82a)和低温侧流路(82b)。在高温侧流路形成有能够将多个结构设备中的供制冷循环的高压制冷剂流通的高温侧结构设备(12)连接起来的连接口(83a)。在低温侧流路形成有能够将多个结构设备中的供温度比高压制冷剂低的制冷剂流通的低温侧结构设备(24)连接起来的连接口(83f、83g)。
-
公开(公告)号:CN107078114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580058358.2
申请日:2015-08-18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IPC: H01L23/473 , H05K7/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交换器,具备流路管(3)和板状的内翅片(34)。流路管供热介质流通,并且,该流路管的与热介质的流通方向正交的流路截面具有扁平形状。内翅片具有多个第一翅片(340)和多个第二翅片(341)。多个第一翅片将热介质流通的主流路分割成多个细流路。在与形成有多个第一翅片的区域(34b)相比位于流通方向的上游侧的上游端部(34a)及与形成有多个第一翅片的区域相比位于流通方向的下游侧的下游端部(34c)中的至少一方,多个第二翅片形成为与热介质的流通方向平行。多个第一翅片彼此之间的翅片间距(Fp1、Fp2、Fp3、…、FpN)全部相同。多个第二翅片彼此之间的翅片间距中的至少一个翅片间距与多个第二翅片彼此之间的其他翅片间距不同。
-
公开(公告)号:CN105518855A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480047450.4
申请日:2014-08-28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IPC: H01L23/473 , H01L23/40 , H01L25/07 , H01L25/18 , H05K7/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3/473 , F28D1/0333 , F28D1/05308 , F28D1/05358 , F28F3/086 , F28F9/0075 , F28F9/0131 , F28F9/26 , F28F2225/04 , H01L23/3675 , H01L23/40 , H01L25/07 , H01L25/074 , H01L25/117 , H01L25/18 , H01L2924/0002 , H05K7/20927 , H01L2924/00
Abstract: 层叠型冷却器具有:层叠的多个流路管(2,103),该多个流路管(2,103)具有形成有使热介质在内部流通的介质流路(20,30)的扁平形状;热交换对象物体(5,102),该热交换对象物体(5,102)配置于相邻的流路管(2,103)彼此之间,且被流路管(2,103)的扁平面夹持;以及突出管部(41,42,135),该突出管部(41,42,135)至少连接于一个流路管(2,103),且向流路管(2,103)的层叠方向突出。层叠型冷却器具有负荷抑制部(3,31,211,213),与施加在流路管(2,103)的其他部位的负荷相比该负荷抑制部(3,31,211,213)抑制施加于突出管部(41,42,135)和流路管(2,103)的连接部位的负荷。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