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尘检测装置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227760A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申请号:CN201980085789.6

    申请日:2019-11-20

    Abstract: 粉尘检测装置具备开度调节装置(42)和光学式粉尘传感器(34)。该开度调节装置具有风压承受部(421),该风压承受部(421)构成为承受在调节对象通路(421a)流动的空气的风压(P1),并且该开度调节装置通过上述风压对调节对象通路的通路开度进行调节,以抑制在调节对象通路流动的空气的风量的变动。粉尘传感器用于对流动有空气的传感器通路(341)内的空气的粉尘浓度进行检测。空气通过单元内通路(11a)的空气流而在调节对象通路流动,该单元内通路形成于进行车室内的空气调节的空调单元(10)内,伴随着空气在调节对象通路的流动,空气在传感器通路流动。在调节对象通路流动的空气的风量越小,则在传感器通路流动的空气的风速越小。

    热交换单元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883696B

    公开(公告)日:2021-08-27

    申请号:CN201780020697.0

    申请日:2017-03-02

    Abstract: 在热交换单元中,风门装置(42)相对于冷却水用热交换器(7)配置于车辆前方侧,构成为能够对朝向该冷却水用热交换器的所述行驶风的通路(402)进行开闭。送风机(44)在发动机室(40)中相对于风门装置配置于车辆后方侧。并且,送风机构成为能够切换为第一送风状态和第二送风状态,第一送风状态是相对于冷却水用热交换器使空气从车辆前方侧向车辆后方侧流动的送风状态,第二送风状态是相对于冷却水用热交换器使空气从车辆后方侧向车辆前方侧流动的送风状态。在将车辆(100)设为能够行驶状态的开关(50)处于接通状态的情况下,当发动机冷却水的温度为预先确定的温度判定值以下时,在风门装置的开度相比于最大开度处于关闭侧的状态下,控制部(48)将送风机设为第二送风状态。

    粉尘检测装置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227760B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1980085789.6

    申请日:2019-11-20

    Abstract: 粉尘检测装置具备开度调节装置(42)和光学式粉尘传感器(34)。该开度调节装置具有风压承受部(421),该风压承受部(421)构成为承受在调节对象通路(421a)流动的空气的风压(P1),并且该开度调节装置通过上述风压对调节对象通路的通路开度进行调节,以抑制在调节对象通路流动的空气的风量的变动。粉尘传感器用于对流动有空气的传感器通路(341)内的空气的粉尘浓度进行检测。空气通过单元内通路(11a)的空气流而在调节对象通路流动,该单元内通路形成于进行车室内的空气调节的空调单元(10)内,伴随着空气在调节对象通路的流动,空气在传感器通路流动。在调节对象通路流动的空气的风量越小,则在传感器通路流动的空气的风速越小。

    温热感控制系统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720553A

    公开(公告)日:2023-02-28

    申请号:CN202180045547.1

    申请日:2021-07-02

    Abstract: 温热感控制系统具备:推定作为使用者的身体的实际的温热感的实际温热感的温热感推定部(S230);基于通过一个以上的温热器件调节使用者的温热感时的热负荷信息和一个以上的温热器件各自的能力的至少一方,将通过一个以上的温热器件能够达到的温热感的范围决定为目标温热感的能够设定的温热感的范围的温热感范围决定部(S140);以如下方式将目标温热感的设定范围显示于所述设定画面的显示控制部(S150):使目标温热感和由温热感推定部推定的实际温热感显示于设定画面,并且在由温热感范围决定部决定的温热感的范围中使由使用者进行的目标温热感的设定成为可能;以及基于显示于设定画面的目标温热感和由温热感推定部推定的实际温热感来控制一个以上的温热器件的动作的动作控制部(S170)。

    热交换单元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883696A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780020697.0

    申请日:2017-03-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H1/32 B60K11/04 F01P3/18 F01P7/04 F01P11/10

    Abstract: 在热交换单元中,风门装置(42)相对于冷却水用热交换器(7)配置于车辆前方侧,构成为能够对朝向该冷却水用热交换器的所述行驶风的通路(402)进行开闭。送风机(44)在发动机室(40)中相对于风门装置配置于车辆后方侧。并且,送风机构成为能够切换为第一送风状态和第二送风状态,第一送风状态是相对于冷却水用热交换器使空气从车辆前方侧向车辆后方侧流动的送风状态,第二送风状态是相对于冷却水用热交换器使空气从车辆后方侧向车辆前方侧流动的送风状态。在将车辆(100)设为能够行驶状态的开关(50)处于接通状态的情况下,当发动机冷却水的温度为预先确定的温度判定值以下时,在风门装置的开度相比于最大开度处于关闭侧的状态下,控制部(48)将送风机设为第二送风状态。

    车辆用空气循环促进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755292B

    公开(公告)日:2017-06-27

    申请号:CN201380056719.0

    申请日:2013-09-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空气循环促进装置,其具备设置在车辆内的驾驶席用座椅(1)和副驾驶席用座椅(2)、以及设置在所述的座椅(1、2)的前方的车辆用空气调节装置(25)的面部吹出口(5)。在座椅(1、2)内具备使吸入的空气从座椅(1、2)的座椅椅背(6、8)的侧面向车辆后方侧吹出的座椅吹出口(10、11)。利用从座椅吹出口(10、11)吹出的风使存在于从面部吹出口(5)至座椅(1、2)的空气向座椅(1、2)的后方流动。由此,能够使舒适的空气向座椅后方侧循环,形成无空气滞留的车室内环境。可以在座椅内设置循环用风扇(14),并使该循环用风扇(14)与座椅通风系统或者座椅空气调节装置一体化。由此,能够使车室内前方的空气向车室内后方循环。

    车辆用空气循环促进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755292A

    公开(公告)日:2015-07-01

    申请号:CN201380056719.0

    申请日:2013-09-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空气循环促进装置,其具备设置在车辆内的驾驶席用座椅(1)和副驾驶席用座椅(2)、以及设置在所述的座椅(1、2)的前方的车辆用空气调节装置(25)的面部吹出口(5)。在座椅(1、2)内具备使吸入的空气从座椅(1、2)的座椅椅背(6、8)的侧面向车辆后方侧吹出的座椅吹出口(10、11)。利用从座椅吹出口(10、11)吹出的风使存在于从面部吹出口(5)至座椅(1、2)的空气向座椅(1、2)的后方流动。由此,能够使舒适的空气向座椅后方侧循环,形成无空气滞留的车室内环境。可以在座椅内设置循环用风扇(14),并使该循环用风扇(14)与座椅通风系统或者座椅空气调节装置一体化。由此,能够使车室内前方的空气向车室内后方循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