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柱装置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572621A

    公开(公告)日:2020-08-25

    申请号:CN202010093022.2

    申请日:2020-02-14

    Abstract: 一种转向柱装置(1)的上支架(32),包括具有侧板(57)的车身侧支架(41)、具有侧板(61)的管侧支架(42)以及支撑轴(43)。车身侧支架(41)具有在侧板(57)中的第一联接孔(58)。管侧支架(42)具有在侧板(61)中的第二联接孔(62)。第一联接孔(58)和第二联接孔(62)构造为使得通过将支撑轴(43)插入穿过第一联接孔(58)和第二联接孔(62)而将车身侧支架(41)与管侧支架(42)联接在一起。每个第二联接孔(62)朝后方开口并构造成使得当有大于等于预定载荷的轴向载荷施加至上管(22)时,第二联接孔(62)与支撑轴(43)之间的装配解除,且管侧支架(42)向前移动。

    转向装置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394453A

    公开(公告)日:2018-08-14

    申请号:CN201810116465.1

    申请日:2018-02-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增大二次碰撞时的冲击的吸收量的总量并且能够设定适当的冲击负载的转向装置。在上轴套(7)的柱轴方向X的一端连接有转向操纵部件(2)。下轴套(8)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外嵌于上轴套的柱轴方向(X)上的另一端。下轴套(8)通过固定于车体(13)的支承部件(17)支承。在二次碰撞时,通过第一滑动部件(40)相对于上轴套(7)进行第一相对滑动而产生第一阻力,通过在柱轴方向(X)与第一滑动部件(40)一体移动的第二滑动部件(50)相对于支承部件(17)以及下轴套(8)进行第二相对滑动而产生第二阻力。

    转向装置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407881A

    公开(公告)日:2018-08-17

    申请号:CN201810095293.4

    申请日:2018-01-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抑制冲击吸收负载因伸缩调整位置产生偏差的转向装置。第二滑动部件(50)包括:固定部(51),其固定于第一滑动部件(40),该第一滑动部件(40)保持于上套管(7);以及延伸配置部(52),其在管柱轴向(X)延伸并且管柱轴向(X)的一部分(52P)与固定部(51)连结。通过紧固机构(18)紧固的第二滑动部件(50)在二次碰撞时与支承部件(17)以及下套管(8)进行相对滑动。第二滑动部件(50)包含狭缝(54),该狭缝(54)降低固定部(51)与延伸配置部的一部分的连结刚性,以使在通过紧固机构紧固时从管柱轴向观察延伸配置部的一部分相对于固定部容易在左右方向挠曲。

    转向装置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423060B

    公开(公告)日:2022-01-07

    申请号:CN201810127597.4

    申请日:2018-02-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转向装置,其通过与上套筒一体移动的滑动部件与下套筒和支承部件间形成摩擦滑动,来吸收出现二次碰撞时的冲击载荷,且结构简单,振动刚度高。下套筒(8)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外嵌于上套筒(7)。支承下套筒(8)的支承部件(17)具有固定于车体(13)的被固定部(24)。出现二次碰撞时的冲击由冲击吸收机构(SA)吸收。冲击吸收机构(SA)具有与上套筒(7)一体移动并且在出现二次碰撞时相对于支承部件(17)摩擦滑动的第二滑动部件(50)。第二滑动部件(50)具有由支承部件(17)和下套筒(8)夹持的被夹持部(53)和在比被夹持部(53)接近被固定部(24)的位置处与下套筒(8)和支承部件(17)这两者接触的传递部(54)。

    转向装置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394453B

    公开(公告)日:2022-01-04

    申请号:CN201810116465.1

    申请日:2018-02-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增大二次碰撞时的冲击的吸收量的总量并且能够设定适当的冲击负载的转向装置。在上轴套(7)的柱轴方向X的一端连接有转向操纵部件(2)。下轴套(8)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外嵌于上轴套的柱轴方向(X)上的另一端。下轴套(8)通过固定于车体(13)的支承部件(17)支承。在二次碰撞时,通过第一滑动部件(40)相对于上轴套(7)进行第一相对滑动而产生第一阻力,通过在柱轴方向(X)与第一滑动部件(40)一体移动的第二滑动部件(50)相对于支承部件(17)以及下轴套(8)进行第二相对滑动而产生第二阻力。

    转向柱装置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572621B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010093022.2

    申请日:2020-02-14

    Abstract: 一种转向柱装置(1)的上支架(32),包括具有侧板(57)的车身侧支架(41)、具有侧板(61)的管侧支架(42)以及支撑轴(43)。车身侧支架(41)具有在侧板(57)中的第一联接孔(58)。管侧支架(42)具有在侧板(61)中的第二联接孔(62)。第一联接孔(58)和第二联接孔(62)构造为使得通过将支撑轴(43)插入穿过第一联接孔(58)和第二联接孔(62)而将车身侧支架(41)与管侧支架(42)联接在一起。每个第二联接孔(62)朝后方开口并构造成使得当有大于等于预定载荷的轴向载荷施加至上管(22)时,第二联接孔(62)与支撑轴(43)之间的装配解除,且管侧支架(42)向前移动。

    转向装置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407881B

    公开(公告)日:2022-01-11

    申请号:CN201810095293.4

    申请日:2018-01-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抑制冲击吸收负载因伸缩调整位置产生偏差的转向装置。第二滑动部件(50)包括:固定部(51),其固定于第一滑动部件(40),该第一滑动部件(40)保持于上套管(7);以及延伸配置部(52),其在管柱轴向(X)延伸并且管柱轴向(X)的一部分(52P)与固定部(51)连结。通过紧固机构(18)紧固的第二滑动部件(50)在二次碰撞时与支承部件(17)以及下套管(8)进行相对滑动。第二滑动部件(50)包含狭缝(54),该狭缝(54)降低固定部(51)与延伸配置部的一部分的连结刚性,以使在通过紧固机构紧固时从管柱轴向观察延伸配置部的一部分相对于固定部容易在左右方向挠曲。

    转向装置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423060A

    公开(公告)日:2018-08-21

    申请号:CN201810127597.4

    申请日:2018-02-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转向装置,其通过与上套筒一体移动的滑动部件与下套筒和支承部件间形成摩擦滑动,来吸收出现二次碰撞时的冲击载荷,且结构简单,振动刚度高。下套筒(8)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外嵌于上套筒(7)。支承下套筒(8)的支承部件(17)具有固定于车体(13)的被固定部(24)。出现二次碰撞时的冲击由冲击吸收机构(SA)吸收。冲击吸收机构(SA)具有与上套筒(7)一体移动并且在出现二次碰撞时相对于支承部件(17)摩擦滑动的第二滑动部件(50)。第二滑动部件(50)具有由支承部件(17)和下套筒(8)夹持的被夹持部(53)和在比被夹持部(53)接近被固定部(24)的位置处与下套筒(8)和支承部件(17)这两者接触的传递部(54)。

    转向装置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380250A

    公开(公告)日:2017-11-24

    申请号:CN201710286258.6

    申请日:2017-04-27

    Inventor: 吉村知记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1/184 B62D1/185 B62D1/18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转向装置。转向柱护套具有相互对置的一对对置部、以及沿与转向柱轴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并在朝向转向柱护套的一端侧的中途使对置部的外侧面突出的台阶部。在固定于车体的上部托架的一对侧板形成有沿倾斜方向延伸的倾斜槽。具有插通到倾斜槽的紧固轴的紧固机构通过紧固一对侧板,使一对侧板挠曲,以使得延长方向上方的各侧板的端部朝向对应的对置部位移。台阶部在侧板的延长方向上,位于通过被紧固机构紧固而成为侧板挠曲时的支点的支点部分与倾斜槽之间。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