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传递装置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489044B

    公开(公告)日:2019-10-18

    申请号:CN201580034986.7

    申请日:2015-04-03

    Inventor: 内藤慎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动力传递装置,为了不伴随保养作业的烦杂化而谋求轮轴轴承的长寿命化,该动力传递装置具备:借助轮轴轴承(31、32)能旋转地配设于桥壳(10)的外周部的轮毂(20);设于轮毂(20)的减速器收容室(52);形成于减速器收容室(52)的内部的主减速器(40);收容于在桥壳(10)与轮毂(20)之间形成的制动室(60)、以对轮毂(20)相对于桥壳(10)的旋转施加制动的方式工作的湿式的制动机构(70),为了构成包含制动室(60)以及轮轴轴承(31、32)且隔断了与减速器收容室(52)之间的油的流通的润滑空间(80),而在桥壳(10)与轮毂(20)之间的两个位置配设浮动密封件(81、82),相对于润滑空间(80)连接具备油过滤器(96)的油的循环通路(90)。

    作业车辆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026991A

    公开(公告)日:2018-05-11

    申请号:CN201680051330.0

    申请日:2016-03-16

    Abstract: 一种作业车辆的停车制动装置,具有:端板,其由支承部件支承;活塞,其在与传动轴的旋转轴平行的轴向上配置为比端板位于车轮侧,并能够在轴向上移动;轮毂,其在轴向上配置于端板与活塞之间,并与传动轴连接;液压缸,其在相对于旋转轴的半径方向上配置为比轮毂位于外侧;盘片,其由轮毂支承,并配置于由端板、活塞、轮毂、以及液压缸规定的内部空间;分离板,其由液压缸支承,在内部空间中配置为与盘片相邻,并且通过活塞能够在轴向上移动;第1排出路径,其连接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以及第2排出路径,其连接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并在半径方向上设置为比第1排出路径位于外侧。第1排出路径设置于活塞与轮毂之间,第2排出路径设置于液压缸。

    动力传递装置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489044A

    公开(公告)日:2017-03-08

    申请号:CN201580034986.7

    申请日:2015-04-03

    Inventor: 内藤慎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动力传递装置,为了不伴随保养作业的烦杂化而谋求轮轴轴承的长寿命化,该动力传递装置具备:借助轮轴轴承(31、32)能旋转地配设于桥壳(10)的外周部的轮毂(20);设于轮毂(20)的减速器收容室(52);形成于减速器收容室(52)的内部的主减速器(40);收容于在桥壳毂(20)相对于桥壳(10)的旋转施加制动的方式工作的湿式的制动机构(70),为了构成包含制动室(60)以及轮轴轴承(31、32)且隔断了与减速器收容室(52)之间的油的流通的润滑空间(80),而在桥壳(10)与轮毂(20)之间的两个位置配设浮动密封件(81、82),相对于润滑空间(80)连接具备油过滤器(96)的油的循环通路(90)。(10)与轮毂(20)之间形成的制动室(60)、以对轮

    工作车辆用的摩擦卡合装置及工作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1051722B

    公开(公告)日:2021-04-13

    申请号:CN201980003968.0

    申请日:2019-02-27

    Abstract: 活塞被油室的油压朝向卡合位置按压。第一复位弹簧从卡合位置到待机位置与活塞接触并对活塞朝向释放位置施力。待机位置是释放位置和卡合位置之间的位置。第二复位弹簧从卡合位置到释放位置与活塞接触并对活塞朝向释放位置施力。第一复位弹簧的中心轴配置为与旋转轴的中心轴一致。第二复位弹簧的中心轴配置为与旋转轴的中心轴一致。

    作业车辆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026991B

    公开(公告)日:2020-04-17

    申请号:CN201680051330.0

    申请日:2016-03-16

    Abstract: 一种作业车辆的停车制动装置,具有:端板,其由支承部件支承;活塞,其在与传动轴的旋转轴平行的轴向上配置为比端板位于车轮侧,并能够在轴向上移动;轮毂,其在轴向上配置于端板与活塞之间,并与传动轴连接;液压缸,其在相对于旋转轴的半径方向上配置为比轮毂位于外侧;盘片,其由轮毂支承,并配置于由端板、活塞、轮毂、以及液压缸规定的内部空间;分离板,其由液压缸支承,在内部空间中配置为与盘片相邻,并且通过活塞能够在轴向上移动;第1排出路径,其连接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以及第2排出路径,其连接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并在半径方向上设置为比第1排出路径位于外侧。第1排出路径设置于活塞与轮毂之间,第2排出路径设置于液压缸。

    作业车辆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949716B

    公开(公告)日:2019-11-08

    申请号:CN201680051310.3

    申请日:2016-03-16

    Abstract: 本发明的作业车辆具备:车身框架(20);电动马达(43),其由车身框架支承;传递动力机构,其包含与电动马达的输出轴连接的传动轴(18),将电动马达产生的动力传递至安装有轮胎的车轮;支承部件(81),其由车身框架支承,并支承传动轴能够旋转;以及停车制动装置(100),其设置于支承部件的外侧,限制传动轴的旋转。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