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716830A
公开(公告)日:2023-02-28
申请号:CN202211064615.1
申请日:2022-09-01
Applicant: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华侨医院) , 暨南大学
IPC: C07D471/16 , A61K31/4375 , A61P35/00 , A61K36/489
Abstract: 本发明具体公开了一种苦参碱型生物碱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制备具有抗肺癌作用的药物中的应用。所述的苦参碱型生物碱,具有式I、式II或式III所示的结构。所述的组合物和提取物,包含式I、式II或式III所示结构的任意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苦参碱型生物碱。研究表明,本发明具有式I、式II或式III所示结构的苦参碱型生物碱其具有优异的抗肺癌作用,尤其是抗非小细胞肺癌作用。因此,将具有式I、式II或式III所示结构的苦参碱型生物碱,或将含有具有式I、式II或式III所示结构的苦参碱型生物碱的组合物或提取物作为活性成分用于制备具有抗肺癌作用的药物,尤其是制备具有抗非小细胞肺癌作用的药物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6535416A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211095031.0
申请日:2022-09-05
Applicant: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华侨医院) , 暨南大学
IPC: C07D491/22 , A61P25/00 , A61P25/28 , A61P29/00 , A61P25/16 , A61K36/489 , A61K31/439
Abstract: 本发明具体公开了一种苦参碱型生物碱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制备具有抗神经炎症作用的药物中的应用。所述的苦参碱型生物碱,具有式I、式II或式III所示的结构。所述的组合物和提取物,包含式I、式II或式III所示结构的任意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苦参碱型生物碱。研究表明,本发明式I、式II或式III所示结构的苦参碱型生物碱其具有优异的抗神经炎症作用;尤其是还具有较低的毒性。因此,将式I、式II或式III所示结构的苦参碱型生物碱,或将含有式I、式II或式III所示结构的苦参碱型生物碱的组合物或提取物作为活性成分用于制备具有抗神经炎症作用的药物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6535416B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211095031.0
申请日:2022-09-05
Applicant: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华侨医院) , 暨南大学
IPC: C07D491/22 , A61P25/00 , A61P25/28 , A61P29/00 , A61P25/16 , A61K36/489 , A61K31/439
Abstract: 本发明具体公开了一种苦参碱型生物碱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制备具有抗神经炎症作用的药物中的应用。所述的苦参碱型生物碱,具有式I、式II或式III所示的结构。所述的组合物和提取物,包含式I、式II或式III所示结构的任意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苦参碱型生物碱。研究表明,本发明式I、式II或式III所示结构的苦参碱型生物碱其具有优异的抗神经炎症作用;尤其是还具有较低的毒性。因此,将式I、式II或式III所示结构的苦参碱型生物碱,或将含有式I、式II或式III所示结构的苦参碱型生物碱的组合物或提取物作为活性成分用于制备具有抗神经炎症作用的药物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5716830B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211064615.1
申请日:2022-09-01
Applicant: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华侨医院) , 暨南大学
IPC: C07D471/16 , A61K31/4375 , A61P35/00 , A61K36/489
Abstract: 本发明具体公开了一种苦参碱型生物碱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制备具有抗肺癌作用的药物中的应用。所述的苦参碱型生物碱,具有式I、式II或式III所示的结构。所述的组合物和提取物,包含式I、式II或式III所示结构的任意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苦参碱型生物碱。研究表明,本发明具有式I、式II或式III所示结构的苦参碱型生物碱其具有优异的抗肺癌作用,尤其是抗非小细胞肺癌作用。因此,将具有式I、式II或式III所示结构的苦参碱型生物碱,或将含有具有式I、式II或式III所示结构的苦参碱型生物碱的组合物或提取物作为活性成分用于制备具有抗肺癌作用的药物,尤其是制备具有抗非小细胞肺癌作用的药物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4105807B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111384289.8
申请日:2021-11-18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C07C233/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羟基环己二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化合物具有如式I所示的结构,R基团的结构如A1~A5所示。本发明根据药核相似性原理和生物电子等排体原理,以天然来源的1α,2β‑O,O‑二咖啡酰环戊‑3β‑醇为先导物,设计合成具有抗病毒作用的羟基环己二酰胺类化合物。本发明所设计合成的羟基环己二酰胺类化合物均具有强的抗呼吸道合胞病毒活性,而且细胞毒性低,其抗RSV的选择性指数高于阳性对照药利巴韦林及天然先导物3,4‑O,O‑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部分化合物优于1α,2β‑O,O‑二咖啡酰环戊‑3β‑醇。同时延长了半衰期和提高了氧化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531417A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211571730.8
申请日:2022-12-08
Applicant: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华侨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天然药物化学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阔鳞鳞毛蕨提取物在制备具有抗新型冠状病毒作用的药物中的应用。所述的阔鳞鳞毛蕨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包含如下步骤:将阔鳞鳞毛蕨用乙醇提取,提取结束后,将提取液浓缩干燥后得阔鳞鳞毛蕨乙醇提取物,即所述的阔鳞鳞毛蕨提取物。研究表明,按照本发明所述方法制备得到的阔鳞鳞毛蕨乙醇提取物、鳞鳞毛蕨萃取物、阔鳞鳞毛蕨硅胶柱层析有效部位以及阔鳞鳞毛蕨提取物具有抗SARS‑CoV‑2病毒作用;因此,将其作为活性成分用于制备具有抗SARS‑CoV‑2病毒作用的药物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5804764A
公开(公告)日:2023-03-17
申请号:CN202211594044.2
申请日:2022-12-13
Applicant: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华侨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天然药物化学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绵马素型间苯三酚化合物在制备具有抗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的药物中的应用。所述的绵马素型间苯三酚化合物选自绵马素BB(aspidin BB)、绵马素PB(aspidin PB)、低绵马素BB(desaspidin BB)以及低绵马素PB(desaspidin PB)的任意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本发明首次发现绵马素BB、绵马素PB、低绵马素BB以及低绵马素PB具有优异的抗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因此,将其作为有效成分用于制备具有抗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的药物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4907346A
公开(公告)日:2022-08-16
申请号:CN202210545561.4
申请日:2022-05-19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C07D471/04 , A61P31/14 , A23L33/1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药物化学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生物碱类化合物、提取物及其在制备具有抗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的产品中的应用。所述的生物碱类化合物具有式I所示的结构。研究表明:式I所示结构的生物碱类化合物具有十分显著的抗呼吸道合胞病毒活性,且其抗呼吸道合胞病毒活性要优于阳性药利巴韦林;因此,将其作为活性成分用于制备具有抗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的药物或保健品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2933080A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申请号:CN202110077893.X
申请日:2021-01-20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A61K31/365 , A61P11/00 , A61P31/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药物化学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地胆草内酯类化合物在制备具有抗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的药物中的应用。所述的地胆草内酯类化合物选自地胆草种内酯、异地胆草种内酯、异去氧地胆草内酯以及去氧地胆草内酯中的任意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实验表明:地胆草种内酯、异地胆草种内酯、异去氧地胆草内酯以及去氧地胆草内酯均显示出一定的抗呼吸道合胞病毒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891329A
公开(公告)日:2021-06-04
申请号:CN202011511289.5
申请日:2020-12-18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A61K31/045 , A61K31/047 , A61K31/075 , A61K31/11 , A61K31/19 , A61K31/215 , A61K31/22 , A61K31/16 , A61K31/704 , A61P31/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药物化学领域,具体公开了萜类化合物在制备抗流感病毒药物中的应用。所述的萜类化合物具有通式Ⅰ所示的结构。本发明人对具有通式Ⅰ所示的结构的萜类化合物的化合物进行活性筛选,首次发现通式Ⅰ所示的结构的萜类化合物都具有优异的抗流感病毒活性;在该类化合物中,cyperenoic acid等化合物针对流感病毒具有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体外和体内抗流感病毒实验筛选表明cyperenoic acid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与阳性对照药磷酸奥司他韦相当,甚至要强于磷酸奥司他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