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圆弧砧锻造扇形板的锻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167984B

    公开(公告)日:2022-03-15

    申请号:CN202010144736.1

    申请日:2020-03-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圆弧砧锻造扇形板的锻造方法,属于材料加工领域。为解决现有平砧锻造方法操作难度大,平砧锻造余量大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圆弧砧锻造扇形板的锻造方法包括:将钢锭装入燃气加热炉中加热,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并保温一段时间使钢锭温度均匀;钢锭压钳口、倒棱、去锭尾,返炉加热,利用镦粗平台进行镦粗;采用上平、下V型砧子,将镦粗后的钢锭进行拔长;按工艺要求用圆弧砧座和圆弧砧子进行锻造,最终锻造成品;对所得锻造成品进行机械加工,获得扇形板成品。将其应用于扇形板生产中,可达到提高产品内在质量,提高工件硬度,操作简单,保护设备,减少锻件毛坯工艺重量,降低制造成本,实现批量生产的效果。

    一种利用圆弧砧锻造扇形板的锻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167984A

    公开(公告)日:2020-05-19

    申请号:CN202010144736.1

    申请日:2020-03-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圆弧砧锻造扇形板的锻造方法,属于材料加工领域。为解决现有平砧锻造方法操作难度大,平砧锻造余量大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圆弧砧锻造扇形板的锻造方法包括:将钢锭装入燃气加热炉中加热,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并保温一段时间使钢锭温度均匀;钢锭压钳口、倒棱、去锭尾,返炉加热,利用镦粗平台进行镦粗;采用上平、下V型砧子,将镦粗后的钢锭进行拔长;按工艺要求用圆弧砧座和圆弧砧子进行锻造,最终锻造成品;对所得锻造成品进行机械加工,获得扇形板成品。将其应用于扇形板生产中,可达到提高产品内在质量,提高工件硬度,操作简单,保护设备,减少锻件毛坯工艺重量,降低制造成本,实现批量生产的效果。

    一种精锻机锻造圆角方钢成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151693A

    公开(公告)日:2020-05-15

    申请号:CN202010070400.5

    申请日:2020-01-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精锻机锻造圆角方钢成型方法,属于钢材锻造技术领域。为解决精锻机无法锻造圆角方钢坯料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精锻机锻造圆角方钢成型方法,该方法锻造成型使用圆锤头,共设计4个道次,第1~3道次以圆形变形为主,第4道次坯料由圆坯变形为成品圆角方钢坯料。本发明通过优化精锻机锻造程序工艺参数,锻造出品质高、尺寸精度高、组织致密均匀、表面质量好的圆角方钢坯料成品,将其用于锻造、轧制等热加工,能够避免产品产生折叠缺陷,提高产品合格率。本发明解决了精锻机方锤头无法生产圆角方钢坯料的问题,利用圆锤头锻造出圆角方钢坯料,既满足产品要求,又节省更换锤头的作业时间,提高设备生产效率,便于灵活组织生产。

    一种整体锻造三拐曲轴锻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625051A

    公开(公告)日:2019-12-31

    申请号:CN201911022552.1

    申请日:2019-10-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整体锻造三拐曲轴锻件制造方法,设计了一种新型锻造成型工艺,变形采用拔圆下料分段,锻出三个曲拐,用特制角度尺配合锻造,本发明的三拐曲轴的锻造方法包括:将钢锭装入加热炉中加热,使钢锭温度均匀、透烧;第一火钢锭压钳口、倒棱、去锭尾,返炉加热;第二火镦粗,采用上平、下V型砧拔长外圆,坯料返炉加热;第三火用三角刻将圆形坯料压刻,采用专用窄平砧,拔长轴径Ⅰ、Ⅱ、Ⅳ、Ⅵ、Ⅷ部位,坯料返炉加热;第四火采用上平砧、下宽平砧压Ⅶ部位成扁方,配合特制角度尺测量角度,Ⅴ部位压扁方,Ⅲ部位压扁方,精整各部位至成品尺寸。本发明通过改变锻造成形工艺、制作特殊工具,使曲轴锻件一次合格率达到95%以上,实现批量生产。

    一种冷轧卷取机扇形板的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749480A

    公开(公告)日:2022-07-15

    申请号:CN202210409790.3

    申请日:2022-04-19

    Abstract: 一种冷轧卷取机扇形板的轧制方法,它属于轧制技术领域。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资源。本发明其生产工艺流程为:连铸坯加热→轧机轧制→分段→缓冷→压直机压直;所述的轧机轧制的轧辊采用4孔轧辊1对,其中第1#孔、第2#孔为方形孔,第3#、第4#孔为椭圆形成品孔,变形方式为圆→扁方→方→扇形板成品。采用步进式加热炉进行加热,其预热段温度≤860℃,加热Ⅰ段温度860‑1120℃,加热Ⅱ段温度1120‑1280℃,均热段温度1200‑1260℃,出炉温度1180‑1240℃,加热Ⅱ段和均热段时间为3.5‑4h,总加热时间为8‑9.5h。本发明生产效率高、尺寸精度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