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766052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866375.1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山东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势的分子筛纳米颗粒表面形貌预测方法,属于材料模拟与设计技术领域。包括:获取分子筛纳米颗粒的晶体结构信息,根据晶体结构信息,建立分子筛纳米颗粒表面结构模型;基于分子筛纳米颗粒表面结构模型,通过机器学习势函数对分子筛纳米颗粒进行动力学模拟,提取分子筛纳米颗粒的运动轨迹;根据动力学平衡后的运动轨迹,通过统计平均值获取分子筛纳米颗粒的体系能量,并计算其表面能;基于晶体结构信息和表面能,根据Wulff构造定理,获取分子筛纳米颗粒的表面形貌。能够准确绘制表面形貌,高效预测外部环境影响因素对纳米颗粒形貌特征的影响规律;解决MFI型分子筛的表面能计算周期长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738445B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010451852.8
申请日:2020-05-26
Applicant: 山东大学
IPC: G06N5/022 , G06N5/04 , G06F40/30 , G06F40/27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支持产品快速创新的设计知识融合推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面向产品创新设计的知识半自动抽取,实现设计知识统一结构化表示;支持产品快速创新设计的知识语义关联计算,综合评价生成的潜在语义空间;支持产品快速创新设计的知识混合融合推理。本发明所公开的融合推理方法能够帮助设计者在产品设计的早期阶段快速发现问题本质,准确定义创新性问题和冲突;为设计者提供知识智力支持、拓展创新思路以及提供创新向导,有利于设计者尽可能多地发现可能的创新设计方案,快速开发创新产品;对提高产品知识技术含量和创新力、缩短产品研发周期、预测产品未来发展趋势和显著增强产品竞争力等起到重要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5653344A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211396560.4
申请日:2022-11-09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山东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摩擦‑惯容复合式墙体加固与耗能装置及墙体,包括第一耗能装置和第二耗能装置,第一耗能装置包括小变形放大装置、摩擦阻尼器、内置耗能器、可伸缩弹簧套管,第二耗能装置包括伸缩块体和碟簧;拉索与第一耗能装置相连,实现了拉索、小变形放大装置、摩擦阻尼器和内置耗能器的联动,将墙体的微小变形转化为箱体结构中的机械运动,实现多级耗能的目的。摩擦阻尼器外设置可伸缩弹簧套管,可实现当摩擦阻尼器中板组之间不断挤压,发生摩擦滑动使得各板件的位置发生变化时,具有自复位的能力。杆件与第二耗能装置相连,实现了当墙体发生竖向变形时,带动墙体外部的杆件发生变形,从而压缩块体和碟簧,实现能量的转化。
-
公开(公告)号:CN106939605B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1710333771.6
申请日:2017-05-12
Applicant: 山东大学 , 山东黄河河务局工程建设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护坡砌块的搬运设备及搬运方法,包括轨道、运输装置和动力装置;其中所述的轨道铺设在护坡坡面上,运输装置前端向上安装在轨道上;轨道的顶端坡顶处设有动力装置,动力装置为所述的运输装置提供动力;所述的轨道由基本单元采用联锁结构拼接而成,包括直线段基本单元和弯道光滑连接段基本单元,每个基本单元由两条钢管滑轨和在位于钢管滑轨两端位置的固定钢板组成,所述的固定钢板焊接在钢管滑轨下面,且其中一个固定钢板沿着钢管滑轨的方向延伸到钢管滑轨外,另一个固定钢板则位于钢管滑轨端部内。
-
公开(公告)号:CN111769129B
公开(公告)日:2021-04-13
申请号:CN202010692997.7
申请日:2020-07-17
Applicant: 山东大学
IPC: H01L27/14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辐照粒子探测器,具备四阱工艺,分别是N阱、P阱、深N阱和深P隔离层,像素单元和读出电路均在深度掺杂的P型衬底上制作。其中,深N阱和P型衬底用来产生P‑N灵敏二极管,深N阱上的N阱和N型有源区(N+)构成通路,通过金属线连接其他读出电路。深P隔离层用来隔离深N阱内的器件,避免了PMOS晶体管与灵敏二极管之间的电荷竞争,在深P隔离层内可同时制作PMOS和NMOS管,能够实现复杂CMOS电路,这有助于在像素内实现复杂电路,对像素信号进行放大和降噪处理。N阱和P型有源区(P+)用于制作PMOS晶体管,P阱和N型有源区(N+)用于制作NMOS管。
-
公开(公告)号:CN110454642B
公开(公告)日:2021-03-12
申请号:CN201910708996.4
申请日:2019-08-01
Applicant: 山东大学
IPC: F16L55/28 , F16L101/30 , F16L10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管道机器人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管道检测机器人的控制方法,能够及时调整行走姿态,实现稳速控制、及时避障和故障检测。上述方法包括步骤一,设定行进速度初值、入管角度初值以及压力初值;步骤二,每隔预设时间对传感器进行监测,若任一传感器的反馈数据超过其阈值范围,则驱动机器人退出管道;步骤三,判断前方是否有障碍物,若有执行步骤四,否则执行步骤五;步骤四,控制单元根据检测情况和当前行进角度给定避障角度,进行角度闭环控制,直至避开障碍物;步骤五,控制单元根据检测情况和当前行进速度给定期望行进速度,进行速度闭环控制,继续正常运行。解决了现有管道机器人难以及时避障,自我调整能力差,容易卡死、故障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231919A
公开(公告)日:2021-01-15
申请号:CN202011127419.5
申请日:2020-10-20
Applicant: 山东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器人执行任务过程中的能量消耗预测方法及系统,包括:获取待预测机器人的负载、运行速度、运行时间、机器人驱动轮与所接触面的摩擦力因数以及机器人运动方向与正方向的夹角数据;将上述数据输入到能量消耗预测模型中,得到机器人能量消耗的预测数据;基于所述预测数据进行机器人节能运动控制。本发明通过对机器人全向移动过程的功耗进行建模和分析,根据预测的能量消耗去设定麦克纳姆轮机器人的运动状态,控制机器人严格完成模型中设定的运动方式,实现机器人能量消耗的预测与节能运动状态的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1044973A
公开(公告)日:2020-04-21
申请号:CN201911406837.5
申请日:2019-12-31
Applicant: 山东大学
IPC: G01S5/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声学信号处理领域,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麦克风方阵的MVDR目标声源定向拾音方法。此法运算量小、定位精度高,能实现多目标声源的定向采集。该方法包括:一,采集所有预设声强级范围内的声源信号,获得声源信号观测矩阵;二,对声源观测矩阵进行滤波、分帧等处理并计算短时谱;三,利用TDOA法确定互相关曲线上延迟最小的峰值位置所对应的目标声源大致方位;四,在目标声源大致方位范围内,利用MVDR法确定目标声源准确位置;五,根据目标声源准确位置定向采集目标声源信号;六,当目标声源为两个或多个时在原互相关曲线其余峰值位置重复步骤三至五,直至完成所有目标声源定向拾音。本发明解决了多目标声信号采集的实际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0701428A
公开(公告)日:2020-01-17
申请号:CN201910966314.X
申请日:2019-10-12
Applicant: 山东大学
IPC: F16L55/32 , H02K11/215 , H02K11/22 , H02P7/28 , F16L101/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管道机器人电机驱动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用于管道检测机器人的内置电流闭环电机驱动器,集成度高,大幅减小了微控制器的运算量,降低了中断优先级的配置难度,有利于管道检测机器人的正常运行。上述内置电流闭环电机驱动器包括单片机,单片机的信号输入端连接上一级微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单片机的信号输出端连接H桥电路模块的信号输入端,H桥电路模块的信号输出端连接电机,H桥电路模块的信号输出端还连接电流采集电路模块的信号输入端,电流采集电路模块的信号输出端连接单片机的另一信号输入端。解决了现有电机驱动除电机驱动器外还需额外增加编码器或电流采集传感器等模块,设计成本高,微控制器数据运算量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454642A
公开(公告)日:2019-11-15
申请号:CN201910708996.4
申请日:2019-08-01
Applicant: 山东大学
IPC: F16L55/28 , F16L101/30 , F16L10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管道机器人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管道检测机器人的控制方法,能够及时调整行走姿态,实现稳速控制、及时避障和故障检测。上述方法包括步骤一,设定行进速度初值、入管角度初值以及压力初值;步骤二,每隔预设时间对传感器进行监测,若任一传感器的反馈数据超过其阈值范围,则驱动机器人退出管道;步骤三,判断前方是否有障碍物,若有执行步骤四,否则执行步骤五;步骤四,控制单元根据检测情况和当前行进角度给定避障角度,进行角度闭环控制,直至避开障碍物;步骤五,控制单元根据检测情况和当前行进速度给定期望行进速度,进行速度闭环控制,继续正常运行。解决了现有管道机器人难以及时避障,自我调整能力差,容易卡死、故障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