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972860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211559889.8
申请日:2022-12-06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宽温域热泵空调热管理系统、车辆及存储介质,其中,系统包括: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蒸发器、冷水机、动力电池电驱动液冷回路、气液分离器、多个电磁阀和多个电子膨胀阀,乘员舱的制冷功能主要通过蒸发器吸热实现,乘员舱的制热功能主要动过内置冷凝器放热实现,并在极端严寒的场景下通过空气PTC(APTC)辅助加热确保制热效果。电池的冷却和加热主要通过Chiller来实现,通过不同的工作模式控制系统内通过Chiller的冷媒温度,来冷却或加热外部动力电池系统的冷却液温度,实现电池的冷却、加热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07630742B
公开(公告)日:2019-08-06
申请号:CN201710802191.7
申请日:2017-09-07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多水箱高低温冷却系统,其包括:高温冷却回路和低温冷却回路,高温冷却回路包括循环回路相连的高温源部件、高温水泵和布置在二者之间的高温散热器,低温冷却回路包括循环回路相连的低温源部件、低温水泵和布置在二者之间的低温散热器,其还包括辅助散热器和膨胀水壶,辅助散热器和膨胀水壶分别与高温散热器并联并分别具有高温进水口和高温出水口,辅助散热器和膨胀水壶分别与低温散热器并联并分别具有低温进水口和低温出水口,其分别实现对复杂水路的高、低温回路冷却,提高冷却系统的工作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7905885B
公开(公告)日:2019-06-28
申请号:CN201711192159.8
申请日:2017-11-24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4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冷却模块总成,包括:散热器总成、风扇、冷凝器、中冷器和聚风板总成,散热器总成包括:第一散热芯体、上水室、下水室和侧板;风扇和冷凝器分别固定于散热器总成的前端和后端;中冷器包括:第二散热芯体和气室,气室固定于侧板上;聚风板总成包括外框、上隔板和下隔板,外框同时罩设于第一散热芯体、第二散热芯体和冷凝器上;上隔板和下隔板均固定于外框的内壁上,将外框的内腔分为上腔、中腔和下腔;第二散热芯体位于中腔内。该冷却模块总成通过将散热器总成、风扇、冷凝器、中冷器和聚风板总成集成在一起,实现整车前端冷却模块的系统设计,并通过设置具有导流结构的聚风板总成,提升了冷却模块的进气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9278542A
公开(公告)日:2019-01-29
申请号:CN201811162127.8
申请日:2018-09-30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冷却系统,其包括散热器、中冷器、风扇和冷凝器;其中,散热器上设置有第一卡接结构和第二卡接结构;中冷器上设置有第三卡接结构和第四卡接结构;第一卡接结构与第三卡接结构卡接配合;第二卡接结构与第四卡接结构卡接配合;中冷器上还设置有第五卡接结构,冷凝器上设置有第六卡接结构,第五卡接结构和第六卡接结构配合卡接;散热器上设置有第七卡接结构,风扇上设置有第八卡接结构,第七卡接结构和第八卡接结构卡接固定。本发明提供的冷却系统,通过设置第一卡接结构至第八卡接结构,实现了各模块之间的卡接连接,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通过螺栓螺母配合连接时易发生锈蚀等问题,方便了装配,也保证了结构连接紧凑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841602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311636170.4
申请日:2023-12-01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多风量控制方法涉及汽车空调技术领域,解决了出风口风量分区不能独立操作,操作区域空调风量,会造成其他区域空调风量随之波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计算出风口开度、鼓风机转速,无需单独测试每个工作点的风门开度值及鼓风机转速。仅需额外测定表2、3、4和5内容,工作量大幅下降,开发周期和成本可控。单独调整一区风量,对其他分区风量影响可控。控制精度取决于表2、3、4和5的测点数目,可根据项目开发预算和时间节点调整。控制软件便于集成及平台化,不同项目仅需调整对应参数表格。按需提供鼓风机总风量,降低系统能耗。
-
公开(公告)号:CN109278542B
公开(公告)日:2020-06-23
申请号:CN201811162127.8
申请日:2018-09-30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冷却系统,其包括散热器、中冷器、风扇和冷凝器;其中,散热器上设置有第一卡接结构和第二卡接结构;中冷器上设置有第三卡接结构和第四卡接结构;第一卡接结构与第三卡接结构卡接配合;第二卡接结构与第四卡接结构卡接配合;中冷器上还设置有第五卡接结构,冷凝器上设置有第六卡接结构,第五卡接结构和第六卡接结构配合卡接;散热器上设置有第七卡接结构,风扇上设置有第八卡接结构,第七卡接结构和第八卡接结构卡接固定。本发明提供的冷却系统,通过设置第一卡接结构至第八卡接结构,实现了各模块之间的卡接连接,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通过螺栓螺母配合连接时易发生锈蚀等问题,方便了装配,也保证了结构连接紧凑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590838A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810296015.5
申请日:2018-03-30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46 , F02B29/04 , F01P5/10 , F01P7/16 , F01P9/04 , F01P2050/22 , F02B29/0412 , F02B29/049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一级中冷循环系统和二级中冷循环系统,其中,一级中冷循环系统包括一级中冷散热器、电子水泵、BSG和发动机中冷器;来自一级中冷散热器的冷却液经过电子水泵后分为两路,一路流经BSG回至一级中冷散热器,一路流经发动机中冷器回到一级中冷散热器;二级中冷循环系统包括上述发动机中冷器和二级中冷散热器;来自二级中冷散热器的冷却气体流通至发动机中冷器和缸盖中。本发明中一级中冷循环系统采用冷却液冷却,二级中冷循环系统采用冷却气体冷却,冷却液和冷却气体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了冷却效率,增加了冷却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7314159A
公开(公告)日:2017-11-03
申请号:CN201710758440.7
申请日:2017-08-29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翁锐
IPC: F16L3/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L3/10
Abstract: 一种水管连接管夹,其具有上层管夹和下层管夹,且上层管夹和下层管夹均包括:具有圆弧型的管夹本体,和位于管夹本体外底部的管夹底座,管夹底座包括相互间隔布置的上层部分和下层部分,在上层部分和管夹本体外底部之间布置有连接柱,下层部分中具有与连接柱的轴向位置和径向尺寸相对应的凹槽;且上层管夹的连接柱与下层管夹的凹槽相卡接连接,上层管夹的凹槽与下层管夹的连接柱相卡接连接,两个管夹的底座上下层之间相卡接配合,可适用不同尺寸的管夹机构。
-
公开(公告)号:CN113525032A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110866795.4
申请日:2021-07-29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H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空调风门调节的运动机构,包括:运动盘、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所述运动盘上设有第一滑槽、第二滑槽和第三滑槽,所述运动盘与传动主轴固定连接。第一连杆的一端滑接在第一滑槽内,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吹面风门传动连接。第二连杆的一端滑接在第二滑槽内,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除霜风门传动连接。第三连杆的一端滑接在第三滑槽内,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吹脚风门传动连接。驱动电机驱动所述传动主轴转动时,运动盘通过所述第一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和所述第三滑槽同时驱动吹面风门、降霜风门和吹脚风门的开启或关闭。本发明能提高运行机构的风门调节精准度,提高汽车的产品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09236456B
公开(公告)日:2019-11-05
申请号:CN201811340940.X
申请日:2018-11-12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变进气格栅的控制方法,发动机启动,使得AGS进入受控状态;ECU检测当前环境温度、发动机转速、发动机负荷及车速信号,设定出此时目标冷却液温度;ECU检测冷却液当前温度,并计算与目标冷却液的温度差,同时结合车速及空调系统状态及负荷,计算出AGS实际需要开度,并输出控制信号。本技术方案通过可变进气格栅的控制方法,使得可变进气格栅实现按照动力总成冷却及空调系统制冷需求开启,确保最优化的进气量,最大程度降低格栅开启的行驶阻力及提升发动机总成的暖机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