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201626B

    公开(公告)日:2017-08-25

    申请号:CN201510680711.2

    申请日:2015-10-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有高温循环冷却系统和低温循环冷却系统;所述低温循环冷却系统,包括有膨胀水壶、低温散热器、增压器、电子水泵、中冷器、BSG及ESC;所述冷却水从所述电子水泵出口后分为两个流路;第一流路依次通过所述增压器、第二流路又分为两个流路,分别通过BSG和ESC后合流再与第一流路合流后,通过低温散热器后提供给所述电子水泵入口。本申请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可以有效的完成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匹配工作,是整车热平衡处于一个非常良好的状态,管路设计合理。

    一种冷却模块总成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905885B

    公开(公告)日:2019-06-28

    申请号:CN201711192159.8

    申请日:2017-11-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4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冷却模块总成,包括:散热器总成、风扇、冷凝器、中冷器和聚风板总成,散热器总成包括:第一散热芯体、上水室、下水室和侧板;风扇和冷凝器分别固定于散热器总成的前端和后端;中冷器包括:第二散热芯体和气室,气室固定于侧板上;聚风板总成包括外框、上隔板和下隔板,外框同时罩设于第一散热芯体、第二散热芯体和冷凝器上;上隔板和下隔板均固定于外框的内壁上,将外框的内腔分为上腔、中腔和下腔;第二散热芯体位于中腔内。该冷却模块总成通过将散热器总成、风扇、冷凝器、中冷器和聚风板总成集成在一起,实现整车前端冷却模块的系统设计,并通过设置具有导流结构的聚风板总成,提升了冷却模块的进气效率。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240101B

    公开(公告)日:2018-05-04

    申请号:CN201510828394.4

    申请日:2015-11-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缸盖的出水口与第一管路连接,所述第一管路的末端分别与并联的第二管路、第三管路连通,所述第二管路上设有串联的EGR冷却器和暖风,所述第三管路的末端与第四管路连通;所述第二管路和所述第四管路的末端均与节温器的入口连接,且在所述节温器的出口与缸体的入水口之间连接有水泵;所述第三管路的末端还连通与所述第四管路并联的第五管路,所述第五管路的末端与散热器的入口连接,且所述散热器的出口与所述节温器的入口连通。该发动机冷却系统利于提高发动机余热能的利用率,利于快速暖机,且方便后期整改匹配。

    一种冷却模块总成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905885A

    公开(公告)日:2018-04-13

    申请号:CN201711192159.8

    申请日:2017-11-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冷却模块总成,包括:散热器总成、风扇、冷凝器、中冷器和聚风板总成,散热器总成包括:第一散热芯体、上水室、下水室和侧板;风扇和冷凝器分别固定于散热器总成的前端和后端;中冷器包括:第二散热芯体和气室,气室固定于侧板上;聚风板总成包括外框、上隔板和下隔板,外框同时罩设于第一散热芯体、第二散热芯体和冷凝器上;上隔板和下隔板均固定于外框的内壁上,将外框的内腔分为上腔、中腔和下腔;第二散热芯体位于中腔内。该冷却模块总成通过将散热器总成、风扇、冷凝器、中冷器和聚风板总成集成在一起,实现整车前端冷却模块的系统设计,并通过设置具有导流结构的聚风板总成,提升了冷却模块的进气效率。

    一种水温表显示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545458B

    公开(公告)日:2017-11-28

    申请号:CN201511033424.9

    申请日:2015-12-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温表显示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温表显示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设置与水温表各个表格对应的温度区间;设置点亮水温表各个表格的控制信号,通过CAN总线与水温表通信,以使所述水温表接收到控制信号后控制相应表格点亮;获取冷却液温度T;检测冷却液温度T是否满足温度区间要求;如果检测到冷却液温度T满足温度区间要求,向所述水温表输出对应的控制信号。利用本发明,有效的解决了发动机正常工作时,水温表指示不准确的情况。

    一种增压小型化发动机双冷却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5275570B

    公开(公告)日:2017-09-19

    申请号:CN201510681037.X

    申请日:2015-10-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增压小型化发动机双冷却系统,包括有高温循环冷却系统和低温循环冷却系统;所述高温循环冷却系统包括有膨胀水箱、高温散热器、发动机冷却水套、第一水泵、电子节温器、机油冷却器及暖风;所述低温循环冷却系统,包括有所述膨胀水箱、低温散热器、涡轮增压器、第二水泵、中冷器、BSG及电子增压器。本申请通过设置两套循环冷却系统,并且分别设置了高温散热器及低温散热器,有效的保证了不同待冷却部件对冷却温度的要求,并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不增加冷却系统的体积。同时在低温循环冷却系统中采用BSG、涡轮增压器及电子增压器串联支路与中冷器支路的并联设置,保证了上述部件压力差的稳定。

    集成式前端冷却模块
    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6501702U

    公开(公告)日:2017-09-19

    申请号:CN201720187897.2

    申请日:2017-02-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集成式前端冷却模块,包括中冷器、散热器以及设在所述中冷器和所述散热器间的冷凝器,在散热器的背部安装有风扇;散热器的两侧顶部分别向外横向的凸设有一第一插接板,冷凝器的顶部侧壁与一钩状部相连,钩状部与所述顶部侧壁围成一向上开口的第一插接槽,第一插接板插接在所述第一插接槽内;冷凝器朝向所述中冷器的一面两侧向中冷器方向分别凸设有一第二插接板;中冷器朝向所述冷凝器的一面两侧分别设有一插接座,所述插接座上开设有上下相通的插接孔,所述第二插接板插接在所述插接孔内。本方案通过采用插接形式实现冷凝器与中冷器和散热器的连接,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安装及拆卸方便快捷,且连接处固定可靠。

    一种集成式聚风板
    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7311092U

    公开(公告)日:2018-05-04

    申请号:CN201721075854.1

    申请日:2017-08-25

    Abstract: 一种集成式聚风板,其布置在前端模块和前保险杠之间并包括上下左右四个面的聚风板,各所述聚风板之间为独立板材结构且在相互交接处具有定位销孔,各所述聚风板之间经所述定位销孔内布置的抽芯铆钉固定装配连接成框架结构;所述框架结构的前端的内表面上布置有与所述前端模块相接触的海绵条,所述框架结构的后端边缘面上包覆有周部弹性软胶皮,且所述周部弹性软胶皮与所述前保险杠的内侧之间为过盈配合,其模块化设计,结构紧凑;成本低,重量轻;便于后期的热性能分析优化。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