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699559B
公开(公告)日:2020-06-02
申请号:CN201910074552.X
申请日:2019-01-25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养殖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净化式水循环鱼缸。本发明包括缸体,缸体缸腔形成用于饲养水草及水生类动物的饲养空间,本鱼缸还包括水循环组件,所述水循环组件包括液流管及用于泵取缸体缸腔内水液的水泵,缸体缸腔内水液经由液流管进水端吸入,并经由物理过滤组件过滤后返流至缸体缸腔内;所述液流管的出水端高度与缸体缸腔内液面高度平齐,且液流管的出水方向水平设置;所述物理过滤组件包括沿水液行进方向依序设置的生化棉及陶瓷环。本发明在自成景观的同时,还具备了可自循环和自净化功能的生态体系,鱼缸液面结膜现象也得到有效改善,鱼缸水质亦可得到有效保证。
-
公开(公告)号:CN109303022A
公开(公告)日:2019-02-05
申请号:CN201811273884.2
申请日:2018-10-30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优质锦鲤的生态养殖方法。操作步骤如下:1准备养殖池塘;2施肥与水草种植;3性早熟青虾虾种培育及投放量;4锦鲤鱼种的选择及投放量;5养殖管理;6补种措施。本发明巧妙的利用了性早熟青虾个体小,繁殖时间比正常青虾提前15-20天左右,其蚤状幼体和幼虾与锦鲤快速摄食生长期完全一致的特性,青虾幼体和成体可以满足锦鲤体型生长对蛋白质的需求和体色发育对虾青素的需求,创新地充分利用了养殖池塘生物之间的物质流关系,并保持生物之间物质流的动态平衡,在无人工投喂条和无污染水排放的条件下,养殖出优质锦鲤;同时解决了青虾养殖中由于青虾性早熟影响其养殖经济效益问题,本发明操作简单,经济、生态及社会效应显著。
-
公开(公告)号:CN118872617B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411057537.1
申请日:2024-08-02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以大鳞副泥鳅为转口饵料的鳜鱼驯饲方法,属于淡水鱼类苗种培育领域。本发明提供的鳜鱼驯化方法经历4个阶段:饥饿→活饵投喂→转口投喂→饲料,涉及的鳜鱼的转口投喂包括:新鲜死泥鳅裹粉→新鲜死泥鳅裹粉+冰鲜泥鳅裹粉→冰鲜泥鳅裹粉+饲料。本发明以泥鳅为转口饵料不仅巧妙地迎合了鳜鱼特有的摄食视觉响应机制,还显著提升了饲料转换过程中的摄食效率,充分利用泥鳅灵活的身形和在水中的快速游动能力,完美契合鳜幼苗对于动态、活跃的小型水生生物极高的捕食欲望,为鳜鱼幼苗的饲料驯化开辟了一条高效、环保的新途径。该驯化程序可复制性高,鳜鱼苗种损耗少,驯化率高,病害少,鳜鱼苗种生长快,品质达优级。
-
公开(公告)号:CN119073261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430820.4
申请日:2024-10-14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 安徽达维水产养殖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鳜仔鱼开口期仿生态培育系统,包括培育池和饵料池,用于鳜仔鱼与饵料鱼的共培育;饵料池用于投放饵料,饵料池中设置有投饵泵,投饵泵的出水口与饵料输送管道连接,饵料输送管道末端位置设置有饵料投放管道,饵料投放管道上设置有饵料输送端阀门,饵料投放管道的出口设置在培育池的上方。本发明培育系统最大程度的保证了适口饵料鱼足量供给,为鳜仔鱼开口及时提供足量开口饵料鱼,降低因延迟开口或饵料鱼大小与鳜仔鱼摄食规格不匹配导致的鳜仔鱼高死亡率,同时,节省了鳜仔鱼开口培育期人工捕捞投喂饵料鱼的繁重工作量,有效节约人力资源,极大提高鳜仔鱼成活率和苗种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09303022B
公开(公告)日:2020-10-13
申请号:CN201811273884.2
申请日:2018-10-30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优质锦鲤的生态养殖方法。操作步骤如下:1准备养殖池塘;2施肥与水草种植;3性早熟青虾虾种培育及投放量;4锦鲤鱼种的选择及投放量;5养殖管理;6补种措施。本发明巧妙的利用了性早熟青虾个体小,繁殖时间比正常青虾提前15‑20天左右,其蚤状幼体和幼虾与锦鲤快速摄食生长期完全一致的特性,青虾幼体和成体可以满足锦鲤体型生长对蛋白质的需求和体色发育对虾青素的需求,创新地充分利用了养殖池塘生物之间的物质流关系,并保持生物之间物质流的动态平衡,在无人工投喂条和无污染水排放的条件下,养殖出优质锦鲤;同时解决了青虾养殖中由于青虾性早熟影响其养殖经济效益问题,本发明操作简单,经济、生态及社会效应显著。
-
公开(公告)号:CN105248385A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510793298.0
申请日:2015-11-18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A01K69/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K6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溪涧小型鱼类生态捕捞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1)准备工具;2)选址;3)筑石坝;4)铺设塑料薄膜;5)掏横沟和纵沟;6)放置渔网;7)收网;8)恢复河床。本发明巧妙地利用了溪涧小型鱼类为避免搁浅而在水位降低时逆流而上的生活习性;捕鱼工具廉价、简单、易得,无机械操作,无耗材和化学药品,能快速恢复原有的自然环境,绿色环保。巧妙地将渔网分成捕鱼网和装鱼网两个区域,使进网的鱼难以逃逸,捕捞效果优良;且10mm的网目大小可以滤掉一龄以内的幼鱼,仅捕捞一龄以上的成鱼,在合理捕捞的基础上,有效的保护了鱼类资源的再生。
-
公开(公告)号:CN117481051B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311751776.2
申请日:2023-12-19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鳞副泥鳅和鳜苗种的共培育方法,属于淡水鱼类苗种培育领域。操作步骤如下:1准备培育池,2鳜催产与孵化,3大鳞副泥鳅配套繁殖,4大鳞副泥鳅苗种和鳜苗种的共培育。本发明运用大鳞副泥鳅繁殖周期长、可高密度培育且营养丰富的特性,进行大鳞副泥鳅苗种和鳜苗种共培育;大鳞副泥鳅苗种特有平游期及形态特征易被鳜苗捕食、消化,可提高鳜苗开口期存活率;大鳞副泥鳅苗种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促进鳜苗快速生长,是鳜仔鱼开口的优质饵料鱼。本发明在鳜鱼开口时足量供给适口饵料鱼,避免每日捕捞鲢、鲂等苗种来投喂鳜苗种,省去人工捞取饵料鱼苗种的繁重工作量,创造性地延长鳜鱼苗种繁殖周期,极大提高鳜鱼苗种的年产量。
-
公开(公告)号:CN117084201A
公开(公告)日:2023-11-21
申请号:CN202311132676.1
申请日:2023-09-04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nventor: 迟浩淼 , 丁淑荃 , 李西雷 , 金生振 , 沈培杰 , 张俊荣 , 余护 , 陈德贵 , 梁聪 , 付诗钦 , 许太军 , 刘小飞 , 王菲菲 , 蒋语 , 林怀志 , 江宁江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鱼类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悬浮式自循环繁殖隔离盒。该繁殖隔离盒设置在鱼缸中,包括柱状盒体和与盒体适配的顶盖,盒体的底面开设有连通孔,环绕顶盖圆周设置有漂浮腔,使繁殖隔离盒能够漂浮在鱼缸水面;还包括水提升装置,水提升装置包括一个两端开放的空心管,以及设置在空心管管腔内的曝气石,空心管竖直设置且底端位于水面以下,空心管的顶端朝向顶盖表面弯折,曝气石设置在水面以下,曝气石曝气使空心管内水面上升并自空心管的顶端流出,顶盖上开设进水口用于接收来自空心管的水流。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实现卵生观赏鱼类鱼卵孵化和鱼苗生长的一体化养殖。
-
公开(公告)号:CN113100148B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2110364555.4
申请日:2021-04-06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大口黑鲈养殖技术领域,公开了大口黑鲈循环养殖系统,包括若干个养鱼池以及一个过渡池和一个暂存池,所述过渡池和各个养鱼池之间通过连接槽连通,所述的暂存池和各个养鱼池之间通过连接管连通,在各个通路内均安装有阀门,所述过渡池内中部设置内筒,所述内筒和过渡池内壁之间形成环形的过滤腔,且内筒的壳体顶部开设有与过滤器连通的溢水孔,所述的过滤腔内由下至上依次设有底部过滤层、中间过滤层以及顶部过滤层,所述养鱼池内液面高于过渡池内顶部过滤层的顶端高度。本发明结构简单,养殖鱼苗的养鱼池可进行水路循环,在水循环流动的过程中,对水质进行过滤改善,方便养殖鱼苗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09699559A
公开(公告)日:2019-05-03
申请号:CN201910074552.X
申请日:2019-01-25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养殖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净化式水循环鱼缸。本发明包括缸体,缸体缸腔形成用于饲养水草及水生类动物的饲养空间,本鱼缸还包括水循环组件,所述水循环组件包括液流管及用于泵取缸体缸腔内水液的水泵,缸体缸腔内水液经由液流管进水端吸入,并经由物理过滤组件过滤后返流至缸体缸腔内;所述液流管的出水端高度与缸体缸腔内液面高度平齐,且液流管的出水方向水平设置;所述物理过滤组件包括沿水液行进方向依序设置的生化棉及陶瓷环。本发明在自成景观的同时,还具备了可自循环和自净化功能的生态体系,鱼缸液面结膜现象也得到有效改善,鱼缸水质亦可得到有效保证。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