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圆可设置的盘状凸轮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949681B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1910241453.6

    申请日:2019-03-2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机械原理机构学技术领域,一种基圆可设置的盘状凸轮装置,包括盘状凸轮、基圆设定盘、刻度指示盘、上锁定旋钮、下锁定旋钮、凸轮回转安装孔、刻度指针、凸轮安装盘、安装盘紧定螺钉、同步锁定垫片、同步锁定螺栓、上锁定锥销、上锁定复位弹簧、下锁定锥销和下锁定复位弹簧。本发明通过基圆设定盘、刻度指示盘和刻度指针设定基圆;上锁定旋钮和下锁定旋钮将盘状凸轮和基圆设定盘锁紧为一体;再通过凸轮回转安装孔配合同步锁定垫片和同步锁定螺栓将盘状凸轮和凸轮安装盘锁为一体。本发明实现了盘状凸轮基圆的精确设置,结构简单,可以随时调整基圆参数,并具有锁定功能,能保证在安装和测量时凸轮设定的参数不变。

    一种用于薄壁过盈联接件传扭性能检测的试验台

    公开(公告)号:CN114689297A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2210287870.6

    申请日:2022-03-22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用于薄壁过盈联接件传扭性能检测的试验台属于机械检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薄壁过盈联接件传扭性能检测的通用试验台。该试验台由加载组件、载荷转化与采集组件、可动支撑组件三部分组成。该试验台中为避免过盈联接件受到附加弯矩作用,采用钢丝绳柔性加载结构。用激光位移传感器与扭矩传感器同步集成检测判断过盈联接失效情况,实现试验台的同步采集及数据处理功能;利用滚柱直线导轨与试件支座组合的支撑结构形式,在大批量过盈件传扭性能检测过程中,实现了试验台快速可动支撑的功能。试验台整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功能全面,精确可靠,扩大了过盈件传扭性能的检测范围,提高了过盈联接件传扭性能检测的准确性。

    基于轴盘的转子六自由度运动测试及其运动参数解耦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044613B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1910311899.1

    申请日:2019-04-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轴盘的转子六自由度运动测试及其运动参数解耦方法,该方法先制备一个高精度的“轴盘”测试件和位移传感器工装;将轴盘测试件固结在转子上;在轴盘测试件的圆盘面上布置三个测点(测轴向运动),标准轴的圆柱面上布置两个测点(测径向运动),轴肩处布置角度编码器(测回转运动),通过工装保证位移传感器测量位置的准确性;建立固定坐标系与轴盘测试件的动坐标系,将位移传感器和编码器的测量值以矢量表示,建立轴盘测试件的轴线六自由度运动矢量与测试矢量的关系模型;以位移传感器和编码器的离散测量数据为已知量,求解转子/轴盘测试件轴线的六自由度运动。应用该方法可解耦转子每个瞬时的六自由度运动。

    一种立式加工中心机床箱体类支承件结构的建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336868B

    公开(公告)日:2016-01-06

    申请号:CN201310273545.5

    申请日:2013-06-28

    Abstract: 一种立式加工中心机床箱体类支承件结构的建立方法,应用于立式加工中心机床箱体类零件设计领域,其特征是针对支承件材料进行合理分布,在保证静、动态性能的前提下减轻支承件重量。包括以下3个步骤:建立立式加工中心机床箱体类支承件物理模型;构造立式加工中心机床箱体类支承件概念;立式加工中心机床箱体类支承件结构方案设计。本发明方法充分利用三维造型、有限元分析、拓扑优化以及支承件“概念-单元”设计知识库,完成支承件的结构优化设计。与传统设计方法相比,在保证支承件性能的前提下节省加工原材料,降低制造成本,达到轻量化设计的目的。

    一种用于6~8MW半直驱风电机组的功率分流式增速齿轮箱

    公开(公告)号:CN104776202A

    公开(公告)日:2015-07-15

    申请号:CN201510161790.6

    申请日:2015-04-0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722 F16H37/082 F16H57/023

    Abstract: 一种可用于6~8MW半直驱风电机组的功率分流式增速齿轮箱,由复合行星轮差动轮系与行星轮轴固定的NGW轮系并行联接构成,差动轮系内齿圈与NGW的中心外齿轮通过花键连接,输入功率在差动轮系的行星架与NGW的内齿圈处分流,在差动轮系的太阳轮处汇合后传递给输出轴。本发明可以实现输入功率分流、合流,从而降低各个齿轮承担的载荷;低速级定轴轮系置于高速级差动轮系之后,使齿轮箱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复合行星轮差动轮系的行星齿轮双联齿轮设计,可以达到中速发电机输入转速要求;本发明公布的功率分流式风电增速齿轮箱,应用于6~8MW级半直驱风电机组中,具有承载能力高、结构紧凑、体积小、质量小等特点。

    一种用于薄壁过盈联接件传扭性能检测的试验台

    公开(公告)号:CN114689297B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210287870.6

    申请日:2022-03-22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用于薄壁过盈联接件传扭性能检测的试验台属于机械检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薄壁过盈联接件传扭性能检测的通用试验台。该试验台由加载组件、载荷转化与采集组件、可动支撑组件三部分组成。该试验台中为避免过盈联接件受到附加弯矩作用,采用钢丝绳柔性加载结构。用激光位移传感器与扭矩传感器同步集成检测判断过盈联接失效情况,实现试验台的同步采集及数据处理功能;利用滚柱直线导轨与试件支座组合的支撑结构形式,在大批量过盈件传扭性能检测过程中,实现了试验台快速可动支撑的功能。试验台整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功能全面,精确可靠,扩大了过盈件传扭性能的检测范围,提高了过盈联接件传扭性能检测的准确性。

    一种滚道接触应力的间接测量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607317B

    公开(公告)日:2022-08-16

    申请号:CN202110890924.3

    申请日:2021-08-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一种滚道接触应力的间接测量方法及系统,属于机械测量技术领域。一种滚道接触应力的间接测量系统,包括工作平台、液压缸、测力传感器、保持块、轴承外圈、滚子、电阻应变片、无线应变仪、轴承端盖、轴承内圈、内轴和支撑端支座;支撑端支座通过螺栓与工作平台连接;轴承内圈安装在内轴上;内轴两端分别与支撑端支座、轴承端盖通过螺栓连接;液压缸通过螺栓与工作平台连接;保持块、测力传感器、液压缸间依次通过螺纹连接;粘接在轴承内圈测量孔表面的电阻式应变片与无线应变仪连接。本发明的测量装置简易、操作简单、能实时准确检测滚道接触应力,具有测量精度高的特点。

    一种人字齿轮对中误差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916088A

    公开(公告)日:2022-01-11

    申请号:CN202111207989.X

    申请日:2021-10-1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人字齿轮精度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人字齿轮对中误差检测方法,该方法在人字齿轮左右旋齿轮齿距累积误差检测的基础上,通过一对左右旋轮齿的对中误差检测数据和几何关系来获取人字齿轮所有轮齿的对中误差,实现人字齿轮对中误差的高效检测,包括步骤:标记人字齿轮上的任意一对左右旋轮齿,作为齿距累积误差和对中误差检测的第一个轮齿;在齿轮测量仪上分别检测左旋齿轮和右旋齿轮的齿距累积误差;在三坐标测量仪上确定人字齿轮的中间基准平面、建立坐标系并检测一对轮齿的对中误差;基于左右旋齿轮的齿距累积误差以及一个轮齿的对中误差,可求得所有轮齿的对中误差。

    一种用于工业机器人的误差补偿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704660B

    公开(公告)日:2021-01-19

    申请号:CN201710811069.6

    申请日:2017-09-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工业机器人的误差补偿方法,属于工业机器人在机加工中的应用技术领域,用于工业机器人的零件铣削加工、大型件的焊接等加工工艺中。本发明通过综合考虑工业机器人在应用过程中的自身重力、所受外力以及动态惯性力,在刚度模型的基础上,根据机器人末端的弹性误差,改变机器人关节的位移输入量,使机器人末端的实际运动轨迹与所需的运动轨迹之间的误差缩小到加工要求的范围内,使两种轨迹无限趋近于重合。本发明的误差补偿方法可提高机械加工的精度和质量,降低误差补偿的成本,具有补偿方法简易的优势。

    一种面向整机动态特性的机床支承件质量匹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210079B

    公开(公告)日:2020-11-13

    申请号:CN201910408051.0

    申请日:2019-05-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面向整机动态特性的机床支承件质量匹配方法,属于机床技术领域。通过对机床各支承件质量匹配,优化了整机首阶固有频率及X﹑Y﹑Z三向振幅值,提高了机床动态特性。本发明主要包括以下4个步骤:机床有限元模型建立及实验验证;优化目标及变量设计空间确定;机床动态特性近似模型构建;基于质量匹配的机床动态特性优化。与传统机床支承件设计时缺少整机动态特性与各支承件质量间映射关系的研究相比,本发明构建了机床动态特性与各支承件质量间的数学模型,提出了一套较完整的方法,可操作性强,对机床动态特性的优化效果显著,有助于提升机床加工质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