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度响应型仿生纳米锥双功能抗菌表面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618803A

    公开(公告)日:2021-04-09

    申请号:CN202011489732.3

    申请日:2020-12-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温度响应型仿生纳米锥双功能抗菌表面的制备方法,属于功能材料加工及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模板热压印和水基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物方法的技术,其采用模板辅助热压印方法在聚合物表面制备仿生纳米锥结构,使该表面具有杀菌功能,之后将温度响应型聚合物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接枝在该表面上,使该表面具有温敏特性。本发明的效果和益处是,该方法首先通过本方法制备的抗菌表面具有“杀菌”和“抗粘附”双功能,可以杀死粘附在该表面的细菌细胞,并通过降温脱附除掉未杀死的细菌细胞和死细胞,提高表面抗菌率。

    一种使用同一份脐带血的血清来收获干细胞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525596A

    公开(公告)日:2009-09-09

    申请号:CN200910301568.6

    申请日:2009-04-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使用同一份脐带血的血清来收获干细胞的方法,属于生物技术与组织工程领域。用同一份脐带血的血清代替胎牛血清、不添加细胞因子及无基质细胞支持,采用微载体与生物反应器相结合的策略,实现脐带血来源造血干细胞与间充质干细胞的共培养。本发明能够支持UCB-HSCs、UCB-MSCs在三维条件下良好扩增,完全替代胎牛血清的作用,还能避免异体间的免疫排斥反应;cytodex-3微载体能够为贴壁生长特性的UCB-MSCs提供黏附表面,使UCB-MSCs在在三维动态环境中实现贴壁悬浮培养成为可能;采用自然沉降的方法,将悬浮的UCB-HSCs和黏附在微载体上的UCB-MSCs两种干细胞分离并收获。

    一种三维动态条件下扩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473421C

    公开(公告)日:2009-04-01

    申请号:CN200610135028.1

    申请日:2006-12-21

    Abstract: 一种三维动态条件下扩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属于生物技术与组织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三维条件下动态扩增干细胞的技术。其特征是在中空纤维膜内用I型胶原凝胶包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然后将此细胞在气升式环流生物反应器中进行培养,收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本发明的效果和益处是,I型胶原凝胶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提供了优良的三维立体生长环境,促进了细胞之间的联系,使细胞形成多层生长;中空纤维膜可使细胞避免受到流体剪切力的作用及相互之间的碰撞,从而消除流体流动所带来的损伤;气升式环流生物反应器能够有效降低培养体系的传质阻力,使细胞具有充足的养分供应,有利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扩增。

    一种姜黄素纳米药物的制备方法、应用及其结合三维肿瘤模型的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414340B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211050297.3

    申请日:2022-08-31

    Abstract: 一种姜黄素纳米药物的制备方法、应用及其结合三维肿瘤模型的构建方法,将聚合物非离子表面活性剂Pluronic F127与姜黄素复合,制备水溶性好、治疗肿瘤效果好的中药纳米粒CurNPs。制备明胶/海藻酸钠/纳米粘土Gel/Alg/NC复合支架,具有良好的印刷性能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利用支架结合的转移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构建的3D肿瘤模型,研究CurNPs对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作用。与2D模型相比,Gel/Alg/NC细胞模型具有更好的细胞增殖效果。此外,当CurNPs进入时有较好的EPR效果,且在3D细胞“肿瘤”部位积累较好,代表了对乳腺癌细胞更真实的肿瘤治疗效果的反应。本发明纳米材料与3D细胞肿瘤模型的结合为药物筛选提供了一个更好的替代平台,并具有作为安全有效的乳腺癌治疗筛选的巨大潜力。

    一种富乙烯气制乙苯的闪蒸分离工艺与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480395B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110752434.7

    申请日:2021-07-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富乙烯气制乙苯的闪蒸分离装置及其分离方法,属于属于烃类裂解装置下游的富乙烯气与苯烷基化生产乙苯的技术领域。本分离装置经过上游预处理的原料气,溶解于原料苯后进入烷基化反应器;烷基化反应产物首先进入多级闪蒸系统,经过一级或多级闪蒸后,液相物料进入苯塔进行分离,气相物料进入脱轻组分塔脱除轻组分;苯塔塔底物料进入乙苯塔进一步分离,乙苯塔塔底物料进入多乙苯塔进一步分离,多乙苯塔塔顶为循环多乙苯产品,塔底物料为乙苯单元残油。与传统分离方法相比,本发明中取消了脱乙烷塔,改为多级闪蒸系统,具有设备投资小、装置能耗低等优势。

    一种冷冻保存神经干细胞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070534B

    公开(公告)日:2010-09-29

    申请号:CN200710011279.3

    申请日:2007-05-11

    Abstract: 一种冷冻保存神经干细胞的方法,属于细胞生物技术领域。其特征是直接将细胞包埋固定于一定浓度的胶原培养基中,冻存管中成胶;通过实验确定冷冻保护剂DMSO在胶原-细胞复合物中的最佳导入时间;将15%2×DMSO导入胶原-细胞复合物中,室温平衡15分钟;将冻存管转入控速降温冻存盒中,并将冻存盒放置于-85℃冰箱,确保降温速率为-1℃/min,4小时后转入-196℃液氮保存。本发明的效果和益处是该方法减轻了DMSO渗透过程中对细胞膜两侧造成压差损伤。复苏后细胞-胶原复合物保持良好的完整性,细胞形态和活性好,可直接用于体内移植。

    一种可注射壳聚糖/甘油磷酸钠/胶原水凝胶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502673A

    公开(公告)日:2009-08-12

    申请号:CN200910300705.4

    申请日:2009-03-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注射壳聚糖/甘油磷酸钠/胶原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属于生物技术与组织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温敏型可注射材料制备的技术。其特征是:用2.2%(W/V)的壳聚糖溶液与50%(W/W)的β-甘油磷酸钠溶液低温下混合制成壳聚糖/甘油磷酸钠溶液,接着将该体系与胶原溶液按1∶10-10∶1的体积比低温下混合,在室温(18℃)下保持液态,在体温下12分钟转变为凝胶。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壳聚糖/甘油磷酸钠/胶原水凝胶能够在pH值为生理范围内(pH值为7.0~7.2)时低温保持液态,温度升高到体温(37℃)时转变为凝胶。由于加入了理想的细胞生长基质胶原,使得此种水凝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旋转式细胞培养系统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542122A

    公开(公告)日:2004-11-03

    申请号:CN200310105054.6

    申请日:2003-11-07

    Abstract: 旋转式细胞培养系统属于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系统。本发明的技术特征是包括旋转式细胞培养反应器、培养基充氧器、培养基外循环系统及电控制系统,具有渗透供氧及反应器内外两个转筒均可单独连续调速、可同向或反向旋转,可连续或间歇换液,可在CO2培养箱外操作等优点,有效地克服了现有生物反应器内细胞所受剪切力大、细胞生长环境不稳定及反应器须放在CO2培养箱内操作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效果和益处是可使成骨细胞及造血干细胞在此系统中良好生长,十天后细胞的扩增倍数分别可达到二十三倍和四十九倍,适合细胞的大规模培养。

    一种回转窑动静配合夹套结构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517903A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410827681.2

    申请日:2024-06-2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回转窑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回转窑动静配合夹套结构,包括氧气配管、静止夹套、旋转夹套、窑尾罩头、三次风机、风机底座、输气管、风机支座、回转窑筒体、截止阀、连接筒。针对回转窑流程中三次风机固定在回转窑筒体上,跟随回转窑筒体一同旋转,无法配管实现定制注气的问题,采用动静结合的夹套形式,有效解决了该问题,为后续采用纯氧燃烧等手段提供了途径。

    一种姜黄素纳米药物的制备方法、应用及其结合三维肿瘤模型的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414340A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211050297.3

    申请日:2022-08-31

    Abstract: 一种姜黄素纳米药物的制备方法、应用及其结合三维肿瘤模型的构建方法,将聚合物非离子表面活性剂Pluronic F127与姜黄素复合,制备水溶性好、治疗肿瘤效果好的中药纳米粒CurNPs。制备明胶/海藻酸钠/纳米粘土Gel/Alg/NC复合支架,具有良好的印刷性能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利用支架结合的转移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构建的3D肿瘤模型,研究CurNPs对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作用。与2D模型相比,Gel/Alg/NC细胞模型具有更好的细胞增殖效果。此外,当CurNPs进入时有较好的EPR效果,且在3D细胞“肿瘤”部位积累较好,代表了对乳腺癌细胞更真实的肿瘤治疗效果的反应。本发明纳米材料与3D细胞肿瘤模型的结合为药物筛选提供了一个更好的替代平台,并具有作为安全有效的乳腺癌治疗筛选的巨大潜力。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