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875140A
公开(公告)日:2018-04-06
申请号:CN201610876894.X
申请日:2016-09-30
Applicant: 复旦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K31/33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药物制剂领域,涉及一种双靶向药物递送系统及其在制备肿瘤治疗制剂中的应用,本药物递送系统采用双亲性聚合物材料为药物载体,以广谱抗肿瘤药物紫杉醇为模型药物,通过共价结合将功能性多肽(peptide)和适体(aptamer)修饰在载体表面,制备能同时靶向肿瘤新生血管和循环肿瘤细胞的双靶向药物递送系统;该纳米药物递送系统能够在破坏肿瘤原发灶的同时防止肿瘤发生转移,达到协同治疗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6924755A
公开(公告)日:2017-07-07
申请号:CN201610803744.6
申请日:2016-09-06
Applicant: 复旦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K31/337 , A61K9/0019 , A61K9/5153 , A61K31/69 , A61K38/05 , A61K38/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药物制剂领域,涉及一种激活的中性粒细胞膜包覆的仿生纳米粒子及制备方法。本发明中以聚合物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或聚乳酸共聚物PLA,或聚己内酯共聚物PCL为材料制备纳米粒作为内核并包载模型药物,将天然激活中性粒细胞膜作为衣壳包覆于纳米粒表面,制成激活的中性粒细胞膜包覆的生物可降解的仿生粒子纳米载体系统。经体内外实验表明,该仿生粒子纳米载体系统能针对循环肿瘤细胞及微转移灶的仿生治疗系统具有靶向性强、高效的特点,为个体化和精准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较高的临床实践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9589417A
公开(公告)日:2019-04-09
申请号:CN201710915079.4
申请日:2017-09-30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A61K47/69 , A61K47/64 , A61K31/352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药物制剂领域,涉及新的药物递送系统,具体涉及一种调节肿瘤微环境和主动靶向的药物递送系统及其用途。本递药系统采用FDA批准的生物可降解的高分子聚乳酸材料,通过乳化溶媒蒸发法物理性包载天然药物单体α-倒捻子素(α-M)制成载药纳米递释系统(α-M NP;通过共价结合在α-M NP的表面进一步修饰功能性多肽,其能主动靶向肿瘤微环境中肿瘤微环境中被异常激活的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制成了具有主动靶向功能和调节肿瘤微环境作用的纳米递药系统。体内外的实验表明,本递释系统能够抑制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的过度激活,有效改善肿瘤微环境,增加药物在肿瘤部位的蓄积,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6924731A
公开(公告)日:2017-07-07
申请号:CN201511011563.1
申请日:2015-12-30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A61K41/00 , A61K47/59 , A61K31/337 , A61P35/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K41/0071 , A61K31/337 , A61K2300/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药物制剂领域,涉及一种针对多药耐药肿瘤的靶向纳米递释系统及制备方法。本发明采用化学键合的方法将光敏剂焦脱镁叶绿酸a(PPA)键合在共聚物羟基化‑聚乳酸‑聚羟基乙酸(HO‑PLA‑PEG‑PLA‑OH)的两端,得产物光敏剂嵌合的聚乳酸‑聚羟基乙酸聚合物(PPA‑PLA‑PEG‑PLA‑PPA),然后用乳化溶媒蒸发法物理包载化疗药物紫杉醇制成双载药纳米递释系统(PPA NP‑PTX),在其表面修饰具有特异性靶向作用及细胞穿透作用的F3肽,制成具有双级靶向特性的光动力和化疗联合给药纳米递释系统。实验表明,本递药系统对耐药肿瘤细胞具有强大的杀伤作用,体内肿瘤靶向效果明显,对荷多药耐药肿瘤小鼠的治疗效果显著,本联合给药纳米系统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6924755B
公开(公告)日:2020-06-09
申请号:CN201610803744.6
申请日:2016-09-06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药物制剂领域,涉及一种激活的中性粒细胞膜包覆的仿生纳米粒子及制备方法。本发明中以聚合物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或聚乳酸共聚物PLA,或聚己内酯共聚物PCL为材料制备纳米粒作为内核并包载模型药物,将天然激活中性粒细胞膜作为衣壳包覆于纳米粒表面,制成激活的中性粒细胞膜包覆的生物可降解的仿生粒子纳米载体系统。经体内外实验表明,该仿生粒子纳米载体系统能针对循环肿瘤细胞及微转移灶的仿生治疗系统具有靶向性强、高效的特点,为个体化和精准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较高的临床实践意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