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源化抗PD-1及c-MET双特异性抗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5085680A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410220142.9

    申请日:2014-05-23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nventor: 于敏 吴毅

    Abstract: 本发明属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重组人源化抗PD-1及抗c-MET双特异性抗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通过比对人源抗体库,计算机分子结构模拟、分子对接模拟及序列分析,设计重组人源化抗PD-1及抗c-MET双特异性抗体分子,包括亲和力成熟、结构优化、人源化及密码子优化,并在优化信号肽序列及质粒表达载体复制子的基础上,构建重组人源化抗PD-1及抗c-MET双特异性抗体的表达质粒。该双特异性抗体同时具备免疫原性低,制备过程简便、安全,产品得率、纯度、活性高等特性。可进一步制备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特效新药。

    一种抗PD-1抗原和抗c-Met抗原的双特异性抗体及其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684113A

    公开(公告)日:2020-01-14

    申请号:CN201810748597.6

    申请日:2018-07-06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重组人源化PD-1和c-Met双特异性抗体及其构建方法。本发明在计算机分子结构模拟的基础上,利用分子克隆技术以筛选的两株单克隆抗体为模板,构建双特异性抗体的表达质粒,该表达质粒为四价双特异性抗体,能够识别肿瘤细胞表面的c-Met并且阻断T细胞表面的负性共刺激分子PD-1与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的结合,使T细胞对肿瘤细胞产生持续性的杀伤作用,为靶向c-Met阳性肿瘤细胞的免疫干预提供基础。

    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多肽及其用途

    公开(公告)号:CN104356229A

    公开(公告)日:2015-02-18

    申请号:CN201410659787.2

    申请日:2013-04-14

    Applicant: 复旦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K14/815 A61K38/00

    Abstract: 本发明属生物技术领域,涉及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多肽及其用途。本发明在RGD-Hirudin的结构基础上,将其分子截短,获得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小分子多肽Peptide 1和Peptide 2;经测试及动物实验,结果表明,所述多肽Peptide 1和Peptide2为凝血酶直接抑制剂,具有抗凝血酶活性,其药物作用靶点明确,对其它凝血因子没有作用,可进一步制备口服或皮下缓释抗凝药物,尤其适用于预防血栓性疾病;本发明所述多肽还可作为直接凝血酶抑制剂的候选药物进行深入研究,为开发出新型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奠定基础。

    一种抗PD-1及c-Met的双特异性抗体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388657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589509.8

    申请日:2024-05-13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PD‑1及c‑Met的双特异性抗体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属于生物医药领域。上述抗PD‑1及c‑Met的双特异性抗体可以抑制METΔ14EX肿瘤的c‑Met组成性激活,抑制METΔ14EX肿瘤细胞的迁移能力,体外免疫细胞杀伤实验发现该双特异性抗体的体外抗肿瘤效果强于c‑Met抑制剂与PD‑1单抗联合治疗,且体内皮下移植瘤模型中证实,相较于c‑Met抑制剂和PD‑1单抗联合治疗,其能够更有效地抑制METΔ14EX肿瘤生长,改善免疫治疗耐药,这为METΔ14EX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

    一种抗PD-1及c-Met抗原的小分子双特异性抗体Diabody

    公开(公告)号:CN112239506B

    公开(公告)日:2023-09-26

    申请号:CN201910641220.5

    申请日:2019-07-16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双特异性抗体,以及该双特异性抗体的制备方法、应用和相应的核酸编码序列。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特异性抗体,它含有特异性识别T淋巴细胞PD‑1抗原的第一功能域和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c‑Met抗原的第二功能域。本发明的双特异性抗体具有单链开口式二聚化结构,能够优先结合肿瘤细胞表面的c‑Met抗原,再通过结合T细胞表面的负性共刺激分子PD‑1,在肿瘤周围募集T细胞,同时避免肿瘤细胞表面上调的PD‑L1发挥抑制作用,促进T细胞激活,对肿瘤产生持续性杀伤。双特异性抗体具有双靶点亲和力差异及小分子特性,在实体瘤中能达到更高的药物暴露水平,在增强杀伤作用的同时降低对正常组织的毒性。

    基于3D打印技术的微针模具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714546A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110004221.6

    申请日:2021-01-04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生物医学材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新型微针模具,具体涉及基于3D打印技术的微针模具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结合高精度3D打印技术,筛选明胶作为中间过渡材料,提供了新的微针模具制作方法‑二次铸模法,并制备获得新型微针模具。本发明的模型翻制方法简单,成模周期短,成本低,应用广泛,可用于多种3D打印模型的翻制,丰富微针模具种类。由制得的新模具制备的微针进一步用于抗凝药物RGD‑hirudin的经皮递送,可有效规避传统给药方式的不足,实现抗凝微针的按需个性化量身定制。

    一种抗PD-1及c-Met抗原的小分子双特异性抗体Diabody

    公开(公告)号:CN112239506A

    公开(公告)日:2021-01-19

    申请号:CN201910641220.5

    申请日:2019-07-16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抗PD‑1及c‑Met抗原的小分子双特异性抗体Diabody,属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双特异性抗体,以及该双特异性抗体的制备方法、应用和相应的核酸编码序列。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特异性抗体,它含有特异性识别T淋巴细胞PD‑1抗原的第一功能域和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c‑Met抗原的第二功能域。本发明的双特异性抗体具有单链开口式二聚化结构,能够优先结合肿瘤细胞表面的c‑Met抗原,再通过结合T细胞表面的负性共刺激分子PD‑1,在肿瘤周围募集T细胞,同时避免肿瘤细胞表面上调的PD‑L1发挥抑制作用,促进T细胞激活,对肿瘤产生持续性杀伤。双特异性抗体具有双靶点亲和力差异及小分子特性,在实体瘤中能达到更高的药物暴露水平,在增强杀伤作用的同时降低对正常组织的毒性。

    凝血酶抑制剂在制备抗肿瘤侵袭转移药物中的用途

    公开(公告)号:CN110404060A

    公开(公告)日:2019-11-05

    申请号:CN201810408784.X

    申请日:2018-04-28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生物技术领域,涉及凝血酶抑制剂新的药用用途,具体涉及凝血酶抑制剂尤其是二价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在制备抗肿瘤侵袭转移药物中的用途。本发明采用具有抗凝活性的直接凝血酶抑制剂短肽DTIP进行了体外细胞试验和体内动物实验,试验结果显示,所述的二价直接凝血酶抑制剂DTIP,在体外能抑制肿瘤的侵袭和转移;体内实验显示二价直接凝血酶抑制剂DTIP对肿瘤发生发展具有影响进;进一步,所述的直接凝血酶抑制剂短肽DTIP可制备抗肿瘤侵袭转移药物。

    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多肽及其用途

    公开(公告)号:CN104356229B

    公开(公告)日:2017-10-10

    申请号:CN201410659787.2

    申请日:2013-04-14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生物技术领域,涉及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多肽及其用途。本发明在RGD‑Hirudin的结构基础上,将其分子截短,获得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小分子多肽Peptide 1和Peptide 2;经测试及动物实验,结果表明,所述多肽Peptide 1和Peptide2为凝血酶直接抑制剂,具有抗凝血酶活性,其药物作用靶点明确,对其它凝血因子没有作用,可进一步制备口服或皮下缓释抗凝药物,尤其适用于预防血栓性疾病;本发明所述多肽还可作为直接凝血酶抑制剂的候选药物进行深入研究,为开发出新型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奠定基础。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