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载光敏剂的可溶性抗菌微针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868251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053831.3

    申请日:2025-01-1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nventor: 徐斌 刘琳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负载光敏剂的可溶性抗菌微针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生物医用材料领域。该微针由衬底和位于衬底上的可溶性聚合物针尖组成,针尖内载有光敏剂,且衬底与针尖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光敏剂为5,5‑二氟‑2,8‑二碘‑1,3,7,9‑四甲基‑10‑苯基‑5H‑二吡咯并[1,2‑C:2',1'‑F][1,3,2]二氮杂硼烷‑4‑鎓‑5‑脲;所述可溶性聚合物为聚乙烯吡咯烷酮。本发明通过使用绿光激发的光敏剂I‑BDP,由于绿光的穿透深度较浅,相对较少影响周围正常组织,因此在治疗表层皮肤感染时,具有较好的组织保护性。

    一种模具成型方法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794302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510059326.X

    申请日:2025-01-15

    Inventor: 张国祥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模具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具成型方法,S1,准备:根据模具类型,制备相对应的阳模与阴模;S2,备料:选择涂抹过隔离剂的低温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合物材料作为模具的原料,对其加热使其熔化;S3,铸模:通过气缸驱动阳模,将S1中备好的原料导入阴模中;S4,脱模:控制气缸,使得阳模回收;S5,回收:回收散落在阳模与阴模周围的碎屑。本发明通过设置在阳模与阴模中设置水冷管,可通过清水的流动,对成型后的模具进行降温处理,从而便于后期脱模工作;通过选择涂抹过隔离剂的低温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合物材料作为模具的原料,可防止后期模具成型过程中,污染周围环境,同时回收散落在阳模与阴模周围的碎屑。

    一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模具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748911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795203.4

    申请日:2024-12-09

    Abstract: 一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模具,包括:N个相互连接的子模具;子模具为矩形模具中心有型孔;子模具长边侧面、短边侧面分别分布有多个一字排列的限位孔。依次选择纤维、确定体积分数、排列方式,选择合适孔位将纤维插入第一层子模具或底模具中,选择基体材料、观察基体材料流动性并固化,判断是否半固化,若判断为否,重新选择,若判断为是,选择合适孔位将纤维插入第二层子模具中,叠放并固化,重复直到选择合适孔位将纤维插入第N层子模具中,选择基体材料,若判断为是,叠放并固化,该方法可以获得不同纤维方向,不同铺层的型孔形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件。

    一种高残碳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成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748720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510259135.8

    申请日:2025-03-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残碳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成型方法,属于复合材料液体成型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液体成型工艺制备的纤维增强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孔隙率大、密度偏低、材料抗烧蚀能力不足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残碳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成型方法,所述方法在模具上盖板的外侧密封槽内设置有低熔点合金垫片;所述低熔点合金垫片用于实现模具的动态密封。所述方法通过采用低熔点合金进行动态密封实现了模具腔内空间的进一步压缩,配合单向透气膜的设置以及其他工艺参数的调控,显著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密度和抗烧蚀能力,降低了孔隙率;所述方法制备的复合材料孔隙率可低至2.5±0.5%,密度提高6~10%。

    一种辊筒模具的制备方法及辊筒模具

    公开(公告)号:CN119748709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510266055.5

    申请日:2025-03-07

    Applicant: 深圳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模具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辊筒模具的制备方法及辊筒模具。辊筒模具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定型,准备具有定位腔的固定筒和具有成型腔的母模,成型腔的腔壁开设有微结构,将母模内套于固定筒,并定位于定位腔;浇注,将呈流体状的成型材料浇注于成型腔内,成型材料于成型腔内成型为预定形状;固化,固化成型材料,以使成型材料复制微结构;碳化,将固化后的成型材料与母模分离,并加热成型材料,以使成型材料碳化形成辊筒模具。本发明通过定型、浇注、固化和碳化四个步骤,成型材料可以精确复制母模上的微结构,并提高了辊筒模具的制备精度,且制备成本低、效率高。

    一种环保可回收PET容器的生产工艺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9734386A

    公开(公告)日:2025-04-01

    申请号:CN202411848262.3

    申请日:2024-12-16

    Inventor: 余雪峰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保可回收PET容器的生产工艺,属于包装容器的生产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使用生物基PET材料作为原料,其中生物基PET材料的生物基含量为50%至80%;通过优化模具的设计,使得减少材料的浪费,材料利用率为95%至99%;在注塑成型过程中,采用加热和冷却方式,使得减少能耗,加热温度控制在260℃至300℃之间,冷却速度为10℃/min至20℃/min;容器表面贴附易剥离或可溶解的环保标签材料,标签厚度为0.05mm至0.1mm;生产线集成可再生能源设备,如太阳能光伏板或风力发电机,提供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提供的电力占总电力消耗的比例为30%至50%。本发明显著降低了对石油基原料的依赖,减少了碳足迹,提高了材料的可持续性和环保性能。

    一种微流管道外表面涂覆纳米材料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658901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907927.3

    申请日:2024-12-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流管道外表面涂覆纳米材料的方法,包括步骤:S1、配置纳米材料分散液;S2、微流管道外表面亲水改性,采用紫外光照射微流管道外表面进行亲水改性,改性后接触角为60~80°;S3、制备疏水涂覆模具,在涂覆模具内表面设置疏水高分子材料得到内表面的接触角为90~120°疏水涂覆模具;S4、涂覆,将外表面亲水改性的所述微流管道置于所述疏水涂覆模具内,再将所述纳米材料分散液加入疏水涂覆模具内,然后烘干所述疏水涂覆模具,脱模后得到外表面涂覆纳米材料的微流管道。本申请设计的微流管道外表面涂覆纳米材料的方法具有纳米材料分散液利用率高、微流管道外表面涂覆均匀、制备效率高、可适用于任意形状的微流管道等特点。

    一种头盔内置凯夫拉骨架原模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635898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817041.X

    申请日:2024-12-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头盔内置凯夫拉骨架原模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S1,绘制头盔结构的三维模型;步骤S2,依据所述头盔结构的三维模型的设计数据绘制凯夫拉骨架的三维模型;步骤S3,将所述凯夫拉骨架的三维模型与头盔结构的三维模型适配修订,若适配不合格,则绘制修订凯夫拉骨架的三维模型,若适配合格,则以该凯夫拉骨架的三维模型作为绘制凯夫拉骨架原模的三维模型的基础数据,用于制作凯夫拉骨架的原模以及硅胶模具同步设计与制作,可以缩短开发周期,使头盔模具第一次EPS成型试模时就可以使用上凯夫拉骨架,通过凯夫拉骨架3D建模与头盔3D建模数据进行配合确认,消除了手工设计与制作原模不确定的风险,提高试模一次合格率及量产合格率。

    一种适用于光滑和粗糙面的强摩擦仿生表面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613778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794147.2

    申请日:2024-12-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光滑和粗糙面的强摩擦仿生表面及制备方法,包括可变刚度的环氧基形状记忆聚合物,可变刚度的环氧基形状记忆聚合物结构分为三层,从下到上分别是背衬层、倾斜微圆柱阵列和更小尺寸的二级微柱阵列,背衬层便于固定在加热基底上并传递热量,倾斜微圆柱阵列在法向接触阶段,橡胶态圆柱模量低,可以更好与对偶面产生共形接触;滑动摩擦前,切换为玻璃态圆柱模量高,变形小,能有效增加抗剪切作用,不易因为大变形而破坏;二级微柱阵列与光滑表面或粗糙表面接触时具有较低的接触刚度,能够很好的适应不同大小的粗糙度平面,与粗糙峰嵌合,以增加接触面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