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479993A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2110760106.1
申请日:2021-07-06
Applicant: 四川大学
IPC: C02F3/00 , C02F3/34 , H01M8/16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电辅助的微生物‑光电化学系统,包括微生物阳极、光阴极、热电片和散热器;微生物阳极和光阴极则通过导线连接到电路;系统侧面或者底部直接与热电片热端连接,将系统红电解液热量传递到热电片的热端,热电片的冷端与散热器连接;热电片电路与微生物阳极和光阴极连接,将热电转换生成的电流连接到微生物‑光电化学系统中。本发明通过热电转换器件对光热进行利用,一方面提升系统太阳能的转化利用效率;同时降低光热对微生物阳极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7148201B
公开(公告)日:2020-03-31
申请号:CN201710574420.4
申请日:2017-07-14
Applicant: 四川大学
IPC: H05K7/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微细化沸腾高效换热技术的冷却装置。装置主要包括进水室、均流孔板、分流结构、底板、带肋换热板以及出水室。气泡微细化沸腾是一种发生在较小尺寸发热面上,换热能力远超单相换热及常规沸腾换热的特殊沸腾现象(热流密度可达1 MW/m2)。本发明通过分流结构和带肋换热板组合,形成多入口及多出口换热通道以实现较大尺寸发热面上气泡微细化沸腾的发生。利用分流结构上焊有的细针,降低由气泡微细化沸腾时气泡破碎所引入的压力波动。本发明具有极高的冷却能力且结构相对简单,可解决常规冷却装置不易处理的高工作热负荷装置和设备的冷却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388845B
公开(公告)日:2023-04-14
申请号:CN202110653708.7
申请日:2021-06-11
Applicant: 四川大学
IPC: C25B1/04 , C25B1/55 , C25B9/65 , C25B9/67 , C25B15/0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微生物‑光电化学‑热电化学耦合产氢系统,包括微生物阳极、光阴极、热化学电池;热化学电池位于微生物阳极、光阴极之间,并且热化学电池的阴极与微生物阳极之间、热化学电池的阳极与光阴极之间均设有离子交换膜;光阴极通过绝缘导热材料与热化学电池阳极连接,使得光阴极热量有效传递到热化学电池阳极;微生物阳极和光阴极通过导线连接到外部电路和设备;热化学电池的阳极、阴极直接通过外电路连接,形成内部回路和形成的电压降。本发明将热化学电池耦合近微生物‑光电催化系统中,一方面提升系统太阳能的转化利用效率;同时降低光热对微生物阳极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7148201A
公开(公告)日:2017-09-08
申请号:CN201710574420.4
申请日:2017-07-14
Applicant: 四川大学
IPC: H05K7/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微细化沸腾高效换热技术的冷却装置。装置主要包括进水室、均流孔板、分流结构、底板、带肋换热板以及出水室。气泡微细化沸腾是一种发生在较小尺寸发热面上,换热能力远超单相换热及常规沸腾换热的特殊沸腾现象(热流密度可达1 MW/m2)。本发明通过分流结构和带肋换热板组合,形成多入口及多出口换热通道以实现较大尺寸发热面上气泡微细化沸腾的发生。利用分流结构上焊有的细针,降低由气泡微细化沸腾时气泡破碎所引入的压力波动。本发明具有极高的冷却能力且结构相对简单,可解决常规冷却装置不易处理的高工作热负荷装置和设备的冷却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351167A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210062855.1
申请日:2022-01-20
Applicant: 四川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电池‑电解池耦合制氢系统,电解池内有电解液,电解池中还依次设有析氢阴极、热化学电池阳极、热化学电池阴极、析氧阳极;析氢阴极和热化学电池阳极之间、热化学电池阴极和析氧阳极之间分别使用交换膜分隔开;析氢和析氧独立运行时,析氢阴极和热化学电池阳极之间、析氧阳极和热化学电池阴极之间分别则通过导线连接到外部电路;析氢和析氧需同时进行时,热化学电池阳极和热化学电池阴极之间通过导线直接连接,析氢阴极和析氧阳极之间通过导线与电源连接。本发明在电解池中间安装热化学电池,使用过渡金属氧化还原电对作为中介体,实现电解池阴阳极的解耦,解除阴阳极相互之间的关联限制以及氢气和氧气的混合。
-
公开(公告)号:CN113388845A
公开(公告)日:2021-09-14
申请号:CN202110653708.7
申请日:2021-06-11
Applicant: 四川大学
IPC: C25B1/04 , C25B1/55 , C25B9/65 , C25B9/67 , C25B15/0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微生物‑光电化学‑热电化学耦合产氢系统,包括微生物阳极、光阴极、热化学电池;热化学电池位于微生物阳极、光阴极之间,并且热化学电池的阴极与微生物阳极之间、热化学电池的阳极与光阴极之间均设有离子交换膜;光阴极通过绝缘导热材料与热化学电池阳极连接,使得光阴极热量有效传递到热化学电池阳极;微生物阳极和光阴极通过导线连接到外部电路和设备;热化学电池的阳极、阴极直接通过外电路连接,形成内部回路和形成的电压降。本发明将热化学电池耦合近微生物‑光电催化系统中,一方面提升系统太阳能的转化利用效率;同时降低光热对微生物阳极的影响。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