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985909B
公开(公告)日:2023-09-26
申请号:CN202110204211.7
申请日:2021-02-23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
IPC: G01N1/1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深海运载器搭载的多序列流体保压取样装置,包括安装架,以及设于所述安装架上的多个取样筒,设于多个所述取样筒中间的驱动件,与所述驱动件连接的旋转件,多个所述取样筒沿所述安装架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取样筒上设有第一阀门,以及与所述第一阀门连接的拨片,所述旋转件与所述拨片对应设置,以通过旋转所述旋转件控制所述第一阀门打开或关闭。本发明所述的深海运载器搭载的多序列流体保压取样装置,设置多个取样筒,并在多个取样筒中间设置驱动件和旋转件的旋转来控制取样筒上的第一阀门依次的打开和关闭,从而实现了一次下潜可以进行多次取样。
-
公开(公告)号:CN119311029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1844374.1
申请日:2024-12-16
Applicant: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
IPC: G05D1/485 , G05D10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自主水下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AUV协同作业的实时通信与定位数据融合处理方法,通过部署多模态传感器,采集AUV所需的通信数据、运动学数据、声学定位数据和视觉数据,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利用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对多模态数据进行融合,实时计算AUV的三维位置和姿态信息,基于融合的定位数据,采用蚁群优化算法进行动态路径规划,优化AUV间的协同作业路径,同时,通过水下通信网络实时共享定位数据和路径规划结果,利用改进的任务分配算法动态调整任务分配策略,优化协作效率,最终,所有数据、路径规划记录和任务分配方案存储至数据库。本发明,提升了AUV协同作业的精确性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092328B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210878778.7
申请日:2022-07-25
Applicant: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
IPC: B63B23/5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海上作业智能止荡装置,涉及止荡装置技术领域。该用于海上作业智能止荡装置,包括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底座顶部和固定板顶部设置有起吊组件,所述固定板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两个所述支撑柱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移动箱,两个所述移动箱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两个所述移动箱内部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杆,所述固定板底部两侧均设置有限位组件。该用于海上作业智能止荡装置,通过操作人员远程进行控制,提高安全性,降低了操作人员的事故概率,操作智能便捷,并且更加节省人力。
-
公开(公告)号:CN116591687A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310186151.X
申请日:2023-03-01
Applicant: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
IPC: E21C5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海结壳多地形破碎头,包括破碎滚筒,所述破碎滚筒的外表面开设有三组呈环形等距布置的T型槽,三组所述T型槽的内壁均滑动连接有衔接长板,三组所述衔接长板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锁止板,三组所述衔接长板的外表面均开设有多组并排等距布置的螺纹槽,所述破碎滚筒的外表面滑动套接有多组并排等距布置的套环,多组所述套环的外表面均固定安装有多组等距布置的铣挖头,多组所述套环的内壁均固定安装有三组等距布置的嵌合块。本发明中,通过替换不同规格的衔接长板,方便在后续将深海结壳破碎成不同体块大小,提高深海结壳体块大小的多样性,且在破碎的过程中,实时收集结壳,结壳收集结束后,封堵收集结构的开口,谨防结壳掉出。
-
公开(公告)号:CN116198703B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310484516.7
申请日:2023-05-04
Applicant: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
IPC: B63C11/52 , B60F3/00 , B62D55/065 , B62D55/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海底监测技术领域的一种深海长驻式海底环境移动监测装置,包括监测平台,监测平台表面左右两侧位置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框且监测平台左右两侧位置对称设有履带轮;固定框内设有第一驱动机构,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履带轮转动;监测平台内部开设有内腔,内腔内部设有检测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检测机构用于可检测出监测平台是否翻转;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一驱动机构运行且在检测机构检测出监测平台翻转后,驱动左右两侧的履带轮向靠近地面位置移动并最终将监测平台支撑起来;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在监测平台翻到,自动地调整履带轮的位置,在不影响周围海水浑浊度的情况下,可以使得监测平台能够继续移动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07044917B
公开(公告)日:2023-06-20
申请号:CN201710399942.5
申请日:2017-05-31
Applicant: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深海取样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万米级深海自主式底质探取装置。所述采样腔体呈竖直方向设置,其上、下方开口处分别设置上端盖和下端盖,上端盖与采样腔体的上端通过弹簧连接;所述声学释放器固定设置在主体框架内,声学释放器包括释放装置Ⅰ和释放装置Ⅱ,上端盖的固定端铰接于采样腔体,上端盖的自由端通过细缆绳与释放装置Ⅰ连接,主体框架的下方设有抛载配重块,抛载配重块通过挂钩与释放装置Ⅱ连接;所述下端盖包括旋转支架及封闭弹片,旋转支架的一端铰接于采样腔体的上端,旋转支架的另一端固定有封闭弹片,旋转支架通过细缆绳与释放装置Ⅰ连接。具备自主上浮能力,加载配重进行下潜,依靠重力冲击触底取样,制造简单,生产成本低、安装简便、效率高、安全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15167485A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210717256.9
申请日:2022-06-23
Applicant: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
IPC: G05D1/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主水下航行器和载人潜水器的协同作业系统,涉及潜水器协同控制技术领域,水面控制装置用于获取母船的位置,并将多个自主水下航行器获取的母船下预设范围内的海底数据进行融合,得到母船位置处的海底地图以确定目标探测位置;水面控制装置用于获取并发送目标探测位置、探测指令和载人潜水器的位置至载人潜水器;载人潜水器用于根据载人潜水器的位置和目标探测位置进行路径规划,在目标探测位置处按照探测指令进行探测。本发明通过设置水面控制装置以及与载人潜水器和自主水下航行器总数相等的水下数字水声通信模块,能够完成自主水下航行器和载人潜水器协同作业,提高大范围深海探测的探测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113249A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2210717254.X
申请日:2022-06-23
Applicant: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母船与潜水器的数据交互控制系统及方法,涉及数据交互领域,所述系统,包括:第一同步时钟源、第二同步时钟源、第一通信系统、第二通信系统和指挥监控系统;潜水器集群的每台潜水器上均设置第一同步时钟源和第一通信系统;第一同步时钟源与第一通信系统连接;第二同步时钟源和第二通信系统设置在母船上,第二同步时钟源与第二通信系统连接;指挥监控系统与第二通信系统连接。本发明第一同步时钟源和第二同步时钟源,按照设定的定位及通信时序分配机制发送触发脉冲,采用分时通信模式将通信和定位错开,能有效避免水声通信和水声通信、水下定位和水下定位、水声通信和水下定位之间的相互干扰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092328A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210878778.7
申请日:2022-07-25
Applicant: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
IPC: B63B23/5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海上作业智能止荡装置,涉及止荡装置技术领域。该用于海上作业智能止荡装置,包括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底座顶部和固定板顶部设置有起吊组件,所述固定板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两个所述支撑柱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移动箱,两个所述移动箱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两个所述移动箱内部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杆,所述固定板底部两侧均设置有限位组件。该用于海上作业智能止荡装置,通过操作人员远程进行控制,提高安全性,降低了操作人员的事故概率,操作智能便捷,并且更加节省人力。
-
公开(公告)号:CN115009480A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210944557.5
申请日:2022-08-08
Applicant: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海洋垂直剖面测量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海洋垂直剖面自动观测装置及方法,解决了海域内的海水是流动的,虽然主浮体可以提供浮力将系留缆拉直,但是海水对主浮体的作用力较大时,还是会导致系留缆倾斜,当系留缆倾斜时,主浮体的高度无法确定,导致主浮体无法达到预设的高度,不便于观测的问题,其包括安装箱和浮体观测机构,所述浮体观测机构位于安装箱的上方,安装箱内设有缠绕轴,缠绕轴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的一端和安装箱的一侧内壁通过第一轴承连接,安装箱内设有系留缆,系留缆的一端与缠绕轴固定连接;可以准确的得知浮体观测机构的高度,进而使得浮体观测机构准确的到达预设位置,便于进行观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