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微型防盗报警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093300A

    公开(公告)日:2017-08-25

    申请号:CN201710360899.1

    申请日:2017-05-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8B13/1427 G08B21/027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便携式微型防盗报警装置。包括子机和母机;子机包括具有BLE功能的MCU和MCU控制的外设电路,外设电路由外部复位模块、可充电电源模块、发声模块、蓝牙射频电路组成,复位芯片产生的复位信号传给MCU对子机系统进行复位,发声模块连接MCU的I/O口;母机是安装有应用程序的智能手机,应用程序扫描子机蓝牙设备,子机不断的发送蓝牙信号,母机根据接收到的子机的信号强度及其变化来判断子机的工作状态;通过智能手机的应用程序的发声模块控制键控制子机的MCU。本发明的反应更加灵敏和精细。子机体积小、易隐藏且子机端的电量提示及物品被盗时子、母机同时报警功能,在满足便携要求外具有良好的用户使用体验。

    一种小型飞机短距离自动着陆横侧向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047778A

    公开(公告)日:2022-02-15

    申请号:CN202111229197.2

    申请日:2021-10-2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飞机自动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型飞机短距离自动着陆横侧向控制方法。本发明构建了小型飞机横侧向非线性控制模型,该模型表示为多胞模型形式,与以往将模型简化为线性模型方法相比,可建立更准确的飞机着陆模型。本发明将飞机着陆风险引入到控制器性能指标中,控制算法在对性能指标优化过程中,直接抑制着陆风险。本发明设计了自适应神经网络控制,网络权值自动变化,进而可解算出补偿控制量,该补偿控制量作为预测控制算法中线性矩阵不等式的动态变量,增加预测控制算法收敛速度。

    基于小波降噪的LS-SVM海面小目标检测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540159B

    公开(公告)日:2013-07-03

    申请号:CN201110309450.5

    申请日:2011-10-13

    Inventor: 马惠珠 李莹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小波降噪的LS-SVM海面小目标检测的方法,选取一段原始海杂波数据,进行去噪,再对其进行混沌性判断,提取嵌入维数及时间延迟;另取一段原始海杂波数据,进行小波分解去噪,并作归一化处理;搜索支持向量机回归的最佳参数;以LS-SVM为工具,训练得到的数据;再取一组海杂波数据,对其做预处理,再应用得到的海杂波模型对数据进行预测,得到其相应的短期预测数据;将得到的短期预测数据与只经过预处理的数据值做差取绝对值,得到绝对误差,用粒子群优化过的LS-SVM进行分类,二元信息分类等价于门限判定,最终实现强海杂波背景下的小目标的检测。本发明大大降低了虚警概率,从而改善了检测性能。

    基于小波降噪的LS-SVM海面小目标检测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540159A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1110309450.5

    申请日:2011-10-13

    Inventor: 马惠珠 李莹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小波降噪的LS-SVM海面小目标检测的方法,选取一段原始海杂波数据,进行去噪,再对其进行混沌性判断,提取嵌入维数及时间延迟;另取一段原始海杂波数据,进行小波分解去噪,并作归一化处理;搜索支持向量机回归的最佳参数;以LS-SVM为工具,训练得到的数据;再取一组海杂波数据,对其做预处理,再应用得到的海杂波模型对数据进行预测,得到其相应的短期预测数据;将得到的短期预测数据与只经过预处理的数据值做差取绝对值,得到绝对误差,用粒子群优化过的LS-SVM进行分类,二元信息分类等价于门限判定,最终实现强海杂波背景下的小目标的检测。本发明大大降低了虚警概率,从而改善了检测性能。

    一种小型飞机短距离自动着陆横侧向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047778B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111229197.2

    申请日:2021-10-2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飞机自动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型飞机短距离自动着陆横侧向控制方法。本发明构建了小型飞机横侧向非线性控制模型,该模型表示为多胞模型形式,与以往将模型简化为线性模型方法相比,可建立更准确的飞机着陆模型。本发明将飞机着陆风险引入到控制器性能指标中,控制算法在对性能指标优化过程中,直接抑制着陆风险。本发明设计了自适应神经网络控制,网络权值自动变化,进而可解算出补偿控制量,该补偿控制量作为预测控制算法中线性矩阵不等式的动态变量,增加预测控制算法收敛速度。

    基于最大定位似然传感器配置的目标定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175991B

    公开(公告)日:2012-10-31

    申请号:CN201110008164.5

    申请日:2011-01-16

    Inventor: 张曙 李莹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最大定位似然传感器配置的目标定位方法,分为以下步骤:所有传感器对目标进行观测,得到各自传感器以水平方向为基准线的观测角;测向交叉定位系统控制站结合各传感器的相对位置关系得到所有传感器两两组合与目标形成的三角形定位系统中以传感器连线为基准线的观测角θ1、θ2和对应的交会角β;计算所有定位三角形的定位似然比M;选择所有定位似然比中最大的传感器组合利用三角形交叉定位方法对目标定位。本发明从概率角度考查了整个定位模糊区的情况,并且与两传感器之间基线的长度和目标到基线的距离无关,因此适用于传感器移动情况下的测向交叉定位系统,并且定位更快捷。

    基于最大定位似然传感器配置的目标定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175991A

    公开(公告)日:2011-09-07

    申请号:CN201110008164.5

    申请日:2011-01-16

    Inventor: 张曙 李莹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最大定位似然传感器配置的目标定位方法,分为以下步骤:所有传感器对目标进行观测,得到各自传感器以水平方向为基准线的观测角;测向交叉定位系统控制站结合各传感器的相对位置关系得到所有传感器两两组合与目标形成的三角形定位系统中以传感器连线为基准线的观测角θ1、θ2和对应的交会角β;计算所有定位三角形的定位似然比M;选择所有定位似然比中最大的传感器组合利用三角形交叉定位方法对目标定位。本发明从概率角度考查了整个定位模糊区的情况,并且与两传感器之间基线的长度和目标到基线的距离无关,因此适用于传感器移动情况下的测向交叉定位系统,并且定位更快捷。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