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生境排序粒子群算法的电磁机构动态特性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045984A

    公开(公告)日:2015-11-11

    申请号:CN201510391039.5

    申请日:2015-07-06

    Abstract: 基于小生境排序粒子群算法的电磁机构动态特性优化方法,属于电磁机构动态特性优化技术领域。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目前用于求解电磁机构动态特性的优化算法只能进行单目标优化的问题。它首先确定动态特性优化参数和优化目标函数;再确定每个动态特性优化参数的上下限及与动态特性优化参数相关的附加约束指标;获得每个动态特性优化参数的初始化数据;计算获得相应的优化目标函数值;选取粒子参数的个体最优位置和整个种群的全局最优位置,获得优化目标函数的Pareto解集分布;对步骤五中获得的Pareto解集分布中的优化目标函数值进行衡量或侧重选择,选取对应的动态特性优化参数值。本发明用于电磁机构动态特性优化。

    一种电磁继电器永磁贮存退化表征参数的确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766655B

    公开(公告)日:2021-03-23

    申请号:CN201710994392.1

    申请日:2017-10-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磁继电器永磁贮存退化表征参数的确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实现电磁继电器动态特性仿真;建立永磁的贮存退化模型;将试验的数据采集时刻代入永磁贮存退化模型中,得到所对应的永磁贮存退化状态;按照各时刻永磁贮存退化状态修改电磁系统仿真模型相应参数,实现永磁贮存退化的注入;分别对注入了永磁不同贮存退化程度的电磁继电器仿真模型进行动态特性仿真;对所述外特性仿真退化数据进行拟合,并分别构建各外特性的贮存退化模型;对所构建的外特性贮存退化模型进行趋势分析;确定所选定的输出特性是否为电磁继电器永磁贮存退化表征参数。本发明解决了电磁继电器在贮存过程中无法直接监测其永磁退化程度的问题。

    基于小生境排序粒子群算法的电磁机构动态特性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045984B

    公开(公告)日:2018-03-30

    申请号:CN201510391039.5

    申请日:2015-07-06

    Abstract: 基于小生境排序粒子群算法的电磁机构动态特性优化方法,属于电磁机构动态特性优化技术领域。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目前用于求解电磁机构动态特性的优化算法只能进行单目标优化的问题。它首先确定动态特性优化参数和优化目标函数;再确定每个动态特性优化参数的上下限及与动态特性优化参数相关的附加约束指标;获得每个动态特性优化参数的初始化数据;计算获得相应的优化目标函数值;选取粒子参数的个体最优位置和整个种群的全局最优位置,获得优化目标函数的Pareto解集分布;对步骤五中获得的Pareto解集分布中的优化目标函数值进行衡量或侧重选择,选取对应的动态特性优化参数值。本发明用于电磁机构动态特性优化。

    一种带永磁单稳态拍合式电磁继电器

    公开(公告)号:CN105185659B

    公开(公告)日:2017-08-22

    申请号:CN201510474849.7

    申请日:2015-08-05

    Abstract: 一种带永磁单稳态拍合式电磁继电器,属于继电器技术领域。为了解决现有继电器存在静态保持力不够、触点弹跳严重和功耗大的问题。所述继电器为:钝角L型衔铁倒扣在直角L型轭铁顶部,衔铁以自身L型拐角处为支点在轭铁的L型立板顶部转动;缠绕线圈的铁芯位于衔铁与轭铁之间,极面固定在铁芯的顶部,线圈与极面之间有空隙;轭铁的L型立板从上自下依次为第一非导磁段、第一导磁段、第二非导磁段和第二导磁段;所述永磁体为长方体结构,永磁体的上端为N极、下端为S极,永磁体的下端固定在铁芯右侧的轭铁L型底板上,永磁体的上端侧面与轭铁的第一导磁段接触,永磁体的下端侧面与轭铁的第二导磁段接触。它用于自动控制系统及电子设备中。

    一种四断点接触器中的接触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08922827A

    公开(公告)日:2018-11-30

    申请号:CN201810836542.0

    申请日:2018-07-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四断点接触器中的接触机构,包括:动触头结构,包括第一动触头、第二动触头、一个动触头支架、两个超程弹簧、三个卡簧、两个导杆和一个连杆,动触头支架通过其中一个卡簧套设在连杆的顶部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两个导杆分别竖直设置于动触头支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静触头结构,包括第一静触头、第二静触头、第三静触头、第四静触头、一个导电板和一个陶瓷座,陶瓷座上设有四个镂空孔,第一静触头、第二静触头、第三静触头和第四静触头的底部均设有一个静触点并分别通过一个镂空孔而露出,第一静触头和第二静触头的顶部通过导电板连接;灭弧结构,包括四块永磁体和两个永磁压板,两个永磁压板均呈凵形并围设在陶瓷座的四周。

    一种带永磁单稳态拍合式电磁继电器

    公开(公告)号:CN105185659A

    公开(公告)日:2015-12-23

    申请号:CN201510474849.7

    申请日:2015-08-0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H50/18 H01H50/36 H01H51/01

    Abstract: 一种带永磁单稳态拍合式电磁继电器,属于继电器技术领域。为了解决现有继电器存在静态保持力不够、触点弹跳严重和功耗大的问题。所述继电器为:钝角L型衔铁倒扣在直角L型轭铁顶部,衔铁以自身L型拐角处为支点在轭铁的L型立板顶部转动;缠绕线圈的铁芯位于衔铁与轭铁之间,极面固定在铁芯的顶部,线圈与极面之间有空隙;轭铁的L型立板从上自下依次为第一非导磁段、第一导磁段、第二非导磁段和第二导磁段;所述永磁体为长方体结构,永磁体的上端为N极、下端为S极,永磁体的下端固定在铁芯右侧的轭铁L型底板上,永磁体的上端侧面与轭铁的第一导磁段接触,永磁体的下端侧面与轭铁的第二导磁段接触。它用于自动控制系统及电子设备中。

    双稳态直动式含永磁电磁阀

    公开(公告)号:CN104019266A

    公开(公告)日:2014-09-03

    申请号:CN201410283428.1

    申请日:2014-06-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K31/082

    Abstract: 双稳态直动式含永磁电磁阀,属于电磁阀领域。为了解决目前的传统的电磁阀具有响应速度慢和输出力低的问题。它的外壳为圆筒形,外壳内侧壁上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上部环形垫片、上部环形永磁体、线圈、下部环形永磁体和下部环形垫片,且对称设置,铁芯设置在上部环形垫片、上部环形永磁体、线圈、下部环形永磁体和下部环形垫片的环内,且所述环内表面均与铁芯外表面之间存在气隙;外壳上端口设置有上部轭铁,上部轭铁中心孔用于容纳上推杆上下运动,上推杆设置在铁芯的上端,外壳的下端口设置有下部轭铁,下部轭铁的中心孔用于容纳下推杆上下运动,下推杆设置在铁芯的下端;所述双稳态直动式含永磁电磁阀为中心轴对称结构。它用于控制工业设备。

    一种交流接触器寿命预测模块

    公开(公告)号:CN109828198A

    公开(公告)日:2019-05-31

    申请号:CN201910037461.9

    申请日:2019-01-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交流接触器寿命预测模块,其包括:线圈电流检测模块、主回路电流检测模块、主触点温度检测模块、环境温度检测模块、中央处理模块、电源模块、辅助开关检测模块、通讯模块以及外部存储模块。本发明用于对交流接触器的寿命进行智能监测,通过监测交流接触器工作过程中的多个参数并对其进行处理分析,从而累计接触器不同工作状态次数以及寿命状态,预计剩余寿命,实现交流接触器失效前的替换,有利于整机可靠性的提高。

    双稳态直动式含永磁电磁阀

    公开(公告)号:CN104019266B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410283428.1

    申请日:2014-06-23

    Abstract: 双稳态直动式含永磁电磁阀,属于电磁阀领域。为了解决目前的传统的电磁阀具有响应速度慢和输出力低的问题。它的外壳为圆筒形,外壳内侧壁上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上部环形垫片、上部环形永磁体、线圈、下部环形永磁体和下部环形垫片,且对称设置,铁芯设置在上部环形垫片、上部环形永磁体、线圈、下部环形永磁体和下部环形垫片的环内,且所述环内表面均与铁芯外表面之间存在气隙;外壳上端口设置有上部轭铁,上部轭铁中心孔用于容纳上推杆上下运动,上推杆设置在铁芯的上端,外壳的下端口设置有下部轭铁,下部轭铁的中心孔用于容纳下推杆上下运动,下推杆设置在铁芯的下端;所述双稳态直动式含永磁电磁阀为中心轴对称结构。它用于控制工业设备。

    一种新型带永磁双稳态拍合式电磁继电器

    公开(公告)号:CN105161370A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申请号:CN201510474848.2

    申请日:2015-08-0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H51/01 H01H50/16 H01H50/44

    Abstract: 一种新型带永磁双稳态拍合式电磁继电器,涉及继电器技术领域。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的单稳态继电器由于在吸合或释放状态下还要保持线圈通电,其功耗较大,且线圈容易发热,继电器静态保持力差、抗振性差、触点弹跳严重的问题。本发明轭铁为L型,衔铁为倒L型,衔铁扣在轭铁顶部,衔铁以L型拐角处为支点绕侧面轭铁顶部转动,线圈及线圈骨架绕在铁芯上形成线圈组;线圈及线圈骨架与轭铁底部之间留有裕量;极面位于铁芯的顶端,线圈与极面之间留有裕量;永磁体为长方体结构,永磁体左侧N极与轭铁侧面相接触,右侧S极均与极面和铁芯相接触,并嵌入极面和线圈骨架中固定;绝缘材料位于永磁体下方和轭铁底部上方。它用于自动控制系统及电子设备中。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