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560052A
公开(公告)日:2014-02-05
申请号:CN201310507033.0
申请日:2013-10-2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1H50/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直动式电磁系统的下置环形永磁磁路,轭铁设置在外壳顶部,轭铁具有一向下的凸台,外壳的底部具有一圆孔;衔铁、永磁体、线圈设置在外壳内,线圈设置在轭铁的下方,永磁体设置在线圈的下方,永磁体为中空环形结构;衔铁设置在线圈和永磁体的中空空间内,其底端伸出外壳的圆孔,永磁体的充磁方向为径向充磁;当线圈未通电时,永磁体与衔铁之间的吸力使衔铁处于下端初始位置,衔铁不与轭铁的凸台接触;当对线圈通正向脉冲后,线圈产生与流经衔铁的向下的磁通反向的磁通,使得流经衔铁的向下的永磁磁通减少,此时在磁力合力的作用下,衔铁向上运动,直至衔铁的上端极面与轭铁的凸台接触,完成磁路的直动动作。
-
公开(公告)号:CN102610444A
公开(公告)日:2012-07-25
申请号:CN201210093262.8
申请日:2012-03-3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双线圈结构的多参数可调的操动机构,属于开关电器领域。为了解决目前没有高压直流继电器的试验技术储备,不同型号的继电器产品的设计和验证缺少分析理论和评价依据的问题。它包括电磁系统、接触系统、磁吹灭弧系统和底座,磁吹灭弧系统安装在接触系统的两侧,电磁系统和磁吹灭弧系统均通过螺钉固定在底座上,接触系统上设置有触头装卡机构,用于装卡动触头和静触头,电磁系统作为动力源,驱动接触系统实现动触头和静触头的分断和闭合操作。用于电弧试验,为电弧特性分析和燃弧机理探索提供试验平台,为继电器产品动作机构以及灭弧系统的设计提供验证平台。
-
公开(公告)号:CN105023805A
公开(公告)日:2015-11-04
申请号:CN201510431091.9
申请日:2015-07-2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1H50/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H50/16
Abstract: 新型永磁回路返回式电磁结构,属于继电器技术领域。为了解决现有电磁结构抗振动和抗冲击能力差及调试难度高的问题。所述电磁结构包括两个支片、磁钢、短衔铁、长衔铁、左轭铁、线圈、右轭铁和铁芯;左轭铁和右轭铁均为倒L型;在铁芯上绕线圈形成线圈组,固定在左轭铁和右轭铁之间;将两个支片分别固定在左轭铁和右轭铁的前后面;将磁钢与短衔铁、长衔铁固定在一起;两个支片(1)的中点之间固定设置有磁钢(2);电磁结构运动关系为:释放位置:短衔铁另一端落于左轭铁的L型短边上,长衔铁的右端抵于右轭铁的L型短边下方,吸合位置:短衔铁另一端离开并悬于左轭铁的L型短边上方,长衔铁的左端抵于左轭铁L型短边下方。本发明用于继电器中。
-
公开(公告)号:CN103235507B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申请号:CN201310097448.5
申请日:2013-03-2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5B13/04
Abstract: 继电器批次产品释放时间一致性控制方法,本发明涉及继电器批次产品释放时间一致性控制方法。本发明是要解决继电器产品研发过程中缺乏一致性控制方法指导研发人员对可控参数分配合理的容差,进而导致制造过程中批次产品一致性差的问题,而提出了继电器批次产品释放时间一致性控制方法。一、正交试验设计;二、试验数据贡献率分析;三、建立容差分配目标函数;四、确定关键参数及其容差;五、继电器制造过程控制。本发明应用于继电器研发阶段的一致性控制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3235507A
公开(公告)日:2013-08-07
申请号:CN201310097448.5
申请日:2013-03-2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5B13/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继电器批次产品释放时间一致性控制方法。本发明是要解决继电器产品研发过程中缺乏一致性控制方法指导研发人员对可控参数分配合理的容差,进而导致制造过程中批次产品一致性差的问题,而提出了继电器批次产品释放时间一致性控制方法。一、正交试验设计;二、试验数据贡献率分析;三、建立容差分配目标函数;四、确定关键参数及其容差;五、继电器制造过程控制。本发明应用于继电器研发阶段的一致性控制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3982693B
公开(公告)日:2016-04-27
申请号:CN201410242181.9
申请日:2014-06-0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K31/082 , F16K31/0679 , F16K31/08 , H01F7/064 , H01F7/081 , H01F7/122 , H01F7/16 , H01F7/1615 , H01F27/02 , H01F27/24 , H01F27/28 , H01F27/325 , H01F2007/086 , H01F2007/1692
Abstract: 大功率双向无返簧的含永磁电磁阀,属于电磁阀领域,本发明为解决传统的电磁阀具有响应时间慢,输出力低的问题。本发明方案:上磁路部和下磁路部的结构对称设置,且通过衔铁连接杆和外壳连接环连接在一起;上磁路部包括上部铁芯、上部外壳、上部线圈、上部环形永磁体、上部轭铁和上推杆;下磁路部包括下部铁芯、下部外壳、下部线圈、下部环形永磁体、下部轭铁和下推杆;双稳态磁保持,永磁体调整保持力可调,响应时间快,输出力高。
-
公开(公告)号:CN104241032A
公开(公告)日:2014-12-24
申请号:CN201410566864.X
申请日:2014-10-2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1H50/54
Abstract: 一种继电器触簧装置,它涉及一种触簧装置。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多转换触点组的电磁继电器动合动触点分断速度较慢、动合触点间隙较小,导致触点烧蚀严重,电磁继电器使用寿命短、可靠性差的问题。本发明包括多个转换触点组,所述多个转换触点组相对且交错固定安装在底板上的多个引出杆上,每个转换触点组的静合静簧片固定在位于底板上端的一个引出杆上,推动器安装在静合静簧片水平方向的一侧,动合静簧片的一端固定安装在一个引出杆上,动合静簧片的另一端位于静合静簧片竖直方向的一侧,动簧片的一端固定在位于远离动合静簧片水平方向一侧的一个引出杆上,动簧片的另一端悬置并位于静合静簧片和动合静簧片之间。本发明用于继电器中。
-
公开(公告)号:CN103310944A
公开(公告)日:2013-09-18
申请号:CN201310194813.4
申请日:2013-05-2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含永磁双E型轭铁结构,包括:外轭铁,为上端开口的空心圆柱体结构;永磁体,与所述外轭铁侧壁固定连接;内轭铁,位于所述外轭铁内部,与所述永磁体固定连接;所述内轭铁为空心的环形圆柱体结构,包括内轭铁上底、内轭铁中隔、内轭铁下底和内轭铁侧壁;衔铁,位于所述外轭铁内部,从所述内轭铁的内环处贯穿,包括衔铁上底、衔铁下底和衔铁侧壁;所述衔铁上底和衔铁下底的直径大于所述内轭铁的内环直径;所述衔铁上底位于所述内轭铁中隔与内轭铁上底之间,所述衔铁下底位于所述外轭铁下底与所述内轭铁下底之间;以及线圈骨架、线圈、连杆和弹簧,其中所述外轭铁、内轭铁和衔铁均为导磁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4241032B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410566864.X
申请日:2014-10-2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1H50/54
Abstract: 一种继电器触簧装置,它涉及一种触簧装置。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多转换触点组的电磁继电器动合动触点分断速度较慢、动合触点间隙较小,导致触点烧蚀严重,电磁继电器使用寿命短、可靠性差的问题。本发明包括多个转换触点组,所述多个转换触点组相对且交错固定安装在底板上的多个引出杆上,每个转换触点组的静合静簧片固定在位于底板上端的一个引出杆上,推动器安装在静合静簧片水平方向的一侧,动合静簧片的一端固定安装在一个引出杆上,动合静簧片的另一端位于静合静簧片竖直方向的一侧,动簧片的一端固定在位于远离动合静簧片水平方向一侧的一个引出杆上,动簧片的另一端悬置并位于静合静簧片和动合静簧片之间。本发明用于继电器中。
-
公开(公告)号:CN103560052B
公开(公告)日:2016-01-27
申请号:CN201310507033.0
申请日:2013-10-2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1H50/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直动式电磁系统的下置环形永磁磁路,轭铁设置在外壳顶部,轭铁具有一向下的凸台,外壳的底部具有一圆孔;衔铁、永磁体、线圈设置在外壳内,线圈设置在轭铁的下方,永磁体设置在线圈的下方,永磁体为中空环形结构;衔铁设置在线圈和永磁体的中空空间内,其底端伸出外壳的圆孔,永磁体的充磁方向为径向充磁;当线圈未通电时,永磁体与衔铁之间的吸力使衔铁处于下端初始位置,衔铁不与轭铁的凸台接触;当对线圈通正向脉冲后,线圈产生与流经衔铁的向下的磁通反向的磁通,使得流经衔铁的向下的永磁磁通减少,此时在磁力合力的作用下,衔铁向上运动,直至衔铁的上端极面与轭铁的凸台接触,完成磁路的直动动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