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853486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410257078.5
申请日:2024-03-07
Applicant: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
IPC: G06T7/00 , G06V10/774 , G06V10/80 , G06V10/8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工程监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数据缺失条件下隧道工作面岩体质量自动化评价方法,包括获取岩石隧道开挖面高清图像建立第一代图像数据集;改进并训练Swin Transformer模型,通过模型生成第二代图像集并智能获取隧道面关键信息,继而建立包含特征参数的多源岩石隧道面特征数据集;建立树增强朴素贝叶斯网络,通过EM算法对建立的贝叶斯网络进行训练和验证等过程。通过训练和验证后的树增强朴素贝叶斯网络,能够对数据缺失条件下隧道工作面岩体质量进行自动化评价,输出判定结果,从而解决预测围岩质量的准确性和效率较低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1777152A
公开(公告)日:2010-07-14
申请号:CN201010102159.6
申请日:2010-01-2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全寿命期风险分析的路堑与隧道方案决策模型。该模型可通过对不同方案的常规工期风险、常规成本风险、以及施工期偶然风险导致的人员伤亡、工期拖延和经济损失等5项指标进行分析预测,给施工方进行风险决策提供理论依据;还可对不同方案运营期的运营维护费用、工程可靠性指标、环境影响指标等3项指标进行分析计算,综合考虑施工期和运营期的8项指标可以给投资方或政府部门进行风险决策选择最优方案提出理论依据。以上决策过程中,可采用个体决策和群决策两种手段。本发明应用风险的理念来分析路堑及隧道方案的各种不确定性问题,能够对不同方案中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和评判,从而得出更合理的方案。将风险的理念和全寿命期成本的概念结合起来,使公路工程中典型方案的决策更加合理,工程的建设以及寿命期的服务水平和长期投资控制得到更有力和更全面的保证。
-
公开(公告)号:CN118675031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1103889.6
申请日:2024-08-13
Applicant: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
IPC: G06V10/82 , G06V20/70 , G06V10/26 , G06V10/774 , G06V10/766 , G06V10/764 , G06Q10/063 , G06Q50/08 , G06N3/0455 , G06N3/0464 , G06N3/0475 , G06N3/09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隧道围岩风化程度的智能评估方法,包括:获取掌子面高清图像;建立隧道工作面风化围岩图像集;利用改进后的Swin‑Transformer模型实现对隧道工作面的软弱夹层、地下水和裂隙图像的识别和分割;建立多源工作面围岩风化程度数据集;利用练改进后的GBRT模型实现围岩风化程度的智能评估将工作面风化程度划分至:未风化、轻微风化、中等风化、强烈风化和完全风化,五个相应等级之一。该方法旨在解决目前隧道围岩风化识别过程中数据获取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同时保证较高的隧道工作面弱夹层、渗漏水和裂隙等微小病害特征识别准确率,为隧道工程施工过程的安全保障问题提供数据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7853486B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410257078.5
申请日:2024-03-07
Applicant: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
IPC: G06T7/00 , G06V10/774 , G06V10/80 , G06V10/8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工程监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数据缺失条件下隧道工作面岩体质量自动化评价方法,包括获取岩石隧道开挖面高清图像建立第一代图像数据集;改进并训练Swin Transformer模型,通过模型生成第二代图像集并智能获取隧道面关键信息,继而建立包含特征参数的多源岩石隧道面特征数据集;建立树增强朴素贝叶斯网络,通过EM算法对建立的贝叶斯网络进行训练和验证等过程。通过训练和验证后的树增强朴素贝叶斯网络,能够对数据缺失条件下隧道工作面岩体质量进行自动化评价,输出判定结果,从而解决预测围岩质量的准确性和效率较低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649448A
公开(公告)日:2024-03-05
申请号:CN202410114887.0
申请日:2024-01-29
Applicant: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T7/73 , G06N3/045 , G06N3/0475 , G06T7/62 , G06V10/774 , G06V10/82 , G06V20/10 , G01M3/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隧道工作面渗漏水智能识别和分割方法。本发明首先通过在工程现场拍照获取隧道工作面照片建立图像集;随后基于swin‑transformer模型将图像集导入模型进行训练,通过训练后的模型识别图像集对图像集进行分类,最终可以区分五种隧道工作断面渗透水类型。然后进一步对有水的四种状态的图像进行分割,完成边界确定和面积二维计算,实现对工作面渗漏水的定位。本发明可以解决以往渗漏水识别中数据获取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提升了渗漏水病害识别的准确程度与效率,对隧道工程的智能监测与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221627155U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323347842.8
申请日:2023-12-08
Applicant: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边坡工程变形安全监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边坡无线倾角变形监测传感器保护装置,包括边坡混凝土台基座、无线倾角传感器、保护罩和防雨棚。边坡混凝土台基座通过预埋钢筋固定于边坡处;无线倾角传感器通过传感器安装支架安装于边坡混凝土台基座的顶面上;保护罩罩于无线倾角传感器上;防雨棚位于保护罩的上方。该边坡无线倾角变形监测传感器保护装置通过边坡混凝土台基座为无线倾角传感器提供安装平台,解决无线倾角传感器在边坡处的安装固定问题;通过保护罩和防雨棚对无线倾角传感器进行保护,避免在强降雨或者冰雹等恶劣天气情况下,导致的因滑坡落石损坏无线倾角传感器及传感器进水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21628228U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420143834.7
申请日:2024-01-19
Applicant: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
IPC: E21F17/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工程监测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偏压连拱隧道的非对称WSS环向布设系统,包括安装支架、测量单元和智能网关;测量单元的数量与安装支架的数量相匹配,每个测量单元内均设有能够对先行洞结构线性形变进行监测的WSS传感器;通过若干安装支架将若干测量单元环向间隔布设于连拱隧道先行洞的截面方向上,通过每个测量单元内的WSS传感器对先行洞结构线性形变进行实时监测,并通过智能网关实时传输监测数据至后台管理系统。先行洞受到偏压影响时,位于偏压段的多个测量单元的监测数据会产生较大变化,从而后台管理依据监测数据能够得知先行洞出现偏压,并进行及时的预警,避免隧道施工出现安全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21400491U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322874984.3
申请日:2023-10-25
Applicant: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激光测距装置的隧道工作面变形智能监测装置,包括推车、设备安装架、若干激光测距装置和监测报警装置;推车由车体和推柄两部分构成,车体底部安装有行走轮,车体的后侧安装推柄;设备安装架为框架结构,设备安装架固定安装于车体上;若干激光测距装置安装于设备安装架上,分别布设于车体的前侧及左右两侧;监测报警装置与若干激光测距装置有线连接,监测报警装置根据激光测距装置所监测的隧道工作面变形情况进行报警提示,从而反应当前隧道工作面变形状态。该智能监测装置能够高频率,智能化,可视化的对隧道施工工作面的大变形坍塌进行监测,避免隧道施工工作面的大变形坍塌事故。
-
公开(公告)号:CN119338256A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1486773.5
申请日:2024-10-23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G06Q10/0635 , G06Q50/08 , G06F17/16 , G06F17/1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工程风险耦合效应分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考虑耦合效应和级联传递的多重风险耦合模型,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确定某个风险评估单元的若干多重风险;步骤2:根据多个风险的优先级排序和风险等级,确定该风险评估单元的代表性风险;步骤3:确定耦合系数和传递系数;步骤4:确定有效风险传递路径;步骤5:确定每条有效风险传递路径的概率占比;步骤6:代入多重风险耦合模型计算;步骤7:确定最终风险等级。该方法能够从多重风险耦合的角度科学地揭示考虑多重风险耦合后的放大效应和级联传递效应,为今后多重风险耦合乃至广义多因素耦合分析提供理论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7054633A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311118491.5
申请日:2023-08-3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01N33/24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用于离心机试验中离散体自动分层加载装置,包括离心机模型,该离心机模型包括模型土箱,试验装置还包括装料装置、电控装置、抽拉装置,装料装置为加载装置,固定于模型土箱上方的堆载区域,为预装有用于堆载模拟的散体材料的多层箱体结构;抽拉装置安装于装料装置边侧,两者同层数依次弹性连接;起始状态,电控装置用于串接装料装置的各层箱体结构,模拟实验时,依次释放实现分级堆载的模拟。本申请试验装置在满足加载装置固定的稳定性的同时实现土工离心机不停机的离散体材料加载,该加载装置可以随时根据单次加载量、加载级数等工况进行调整设计,尽可能模拟实际工程中离散体的堆载工况。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