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853486B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410257078.5
申请日:2024-03-07
Applicant: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
IPC: G06T7/00 , G06V10/774 , G06V10/80 , G06V10/8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工程监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数据缺失条件下隧道工作面岩体质量自动化评价方法,包括获取岩石隧道开挖面高清图像建立第一代图像数据集;改进并训练Swin Transformer模型,通过模型生成第二代图像集并智能获取隧道面关键信息,继而建立包含特征参数的多源岩石隧道面特征数据集;建立树增强朴素贝叶斯网络,通过EM算法对建立的贝叶斯网络进行训练和验证等过程。通过训练和验证后的树增强朴素贝叶斯网络,能够对数据缺失条件下隧道工作面岩体质量进行自动化评价,输出判定结果,从而解决预测围岩质量的准确性和效率较低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3541740A
公开(公告)日:2014-01-29
申请号:CN201310525587.3
申请日:2013-10-3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IPC: E21D1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减小寒区隧道衬砌冻胀力的结构系统”,属于寒区隧道工程抗冻害领域。构造设计为:由内侧到外侧依次包括隧道初衬混凝土、复合土工布防水层、缓冲层和二次衬砌;所述缓冲层由聚乙烯泡沫塑料衬垫和纤维增强泡沫混凝土组成;所述聚乙烯泡沫塑料衬垫铺设并固定于防水层表面,并使二者紧密粘合;在聚乙烯泡沫塑料衬垫外侧浇筑纤维增强泡沫混凝土。当地下水冻结成冰后,缓冲层结构可发挥保温作用,缓解地下水的冻结;当地下水冻结后,缓冲层通过自身的变形,对施加在二次衬砌结构上的冻胀力起到缓冲作用,从而减小二衬的受力和变形,防止开裂,达到避免隧道结构冻害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8257623B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240029.0
申请日:2024-03-04
Applicant: 同济大学 ,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火灾烟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满足超长公路隧道排烟分区的火灾烟气处理系统,包括安装于同一管道内依次排布的引气装置、降温装置、除尘装置、中和吸附反应装置及排气装置;火灾产生的烟气通过引气装置从隧道主洞引入到火灾烟气处理系统的管道内;烟气经过降温装置时进行降温、经过除尘装置时过滤烟气中的颗粒物、经过中和吸附反应装置时过滤烟气中的二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经降温装置、除尘装置和中和吸附反应装置后的烟气,其有毒有害物质浓度已降至标准值以下,通过排气装置送回隧道内部,从而实现火灾工况下的烟气处理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18257623A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410240029.0
申请日:2024-03-04
Applicant: 同济大学 ,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火灾烟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满足超长公路隧道排烟分区的火灾烟气处理系统,包括安装于同一管道内依次排布的引气装置、降温装置、除尘装置、中和吸附反应装置及排气装置;火灾产生的烟气通过引气装置从隧道主洞引入到火灾烟气处理系统的管道内;烟气经过降温装置时进行降温、经过除尘装置时过滤烟气中的颗粒物、经过中和吸附反应装置时过滤烟气中的二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经降温装置、除尘装置和中和吸附反应装置后的烟气,其有毒有害物质浓度已降至标准值以下,通过排气装置送回隧道内部,从而实现火灾工况下的烟气处理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17853486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410257078.5
申请日:2024-03-07
Applicant: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
IPC: G06T7/00 , G06V10/774 , G06V10/80 , G06V10/8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工程监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数据缺失条件下隧道工作面岩体质量自动化评价方法,包括获取岩石隧道开挖面高清图像建立第一代图像数据集;改进并训练Swin Transformer模型,通过模型生成第二代图像集并智能获取隧道面关键信息,继而建立包含特征参数的多源岩石隧道面特征数据集;建立树增强朴素贝叶斯网络,通过EM算法对建立的贝叶斯网络进行训练和验证等过程。通过训练和验证后的树增强朴素贝叶斯网络,能够对数据缺失条件下隧道工作面岩体质量进行自动化评价,输出判定结果,从而解决预测围岩质量的准确性和效率较低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1777152A
公开(公告)日:2010-07-14
申请号:CN201010102159.6
申请日:2010-01-2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全寿命期风险分析的路堑与隧道方案决策模型。该模型可通过对不同方案的常规工期风险、常规成本风险、以及施工期偶然风险导致的人员伤亡、工期拖延和经济损失等5项指标进行分析预测,给施工方进行风险决策提供理论依据;还可对不同方案运营期的运营维护费用、工程可靠性指标、环境影响指标等3项指标进行分析计算,综合考虑施工期和运营期的8项指标可以给投资方或政府部门进行风险决策选择最优方案提出理论依据。以上决策过程中,可采用个体决策和群决策两种手段。本发明应用风险的理念来分析路堑及隧道方案的各种不确定性问题,能够对不同方案中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和评判,从而得出更合理的方案。将风险的理念和全寿命期成本的概念结合起来,使公路工程中典型方案的决策更加合理,工程的建设以及寿命期的服务水平和长期投资控制得到更有力和更全面的保证。
-
公开(公告)号:CN119801584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510010880.9
申请日:2025-01-03
Applicant: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中继式暗挖棚洞结构体系及施工方法,涉及公路工程技术领域;该中继式暗挖棚洞结构体系包括主洞结构,主洞结构在斜坡体开挖段采用以下结构:主洞结构包括一组圆弧形拱体结构,一组圆弧形拱体结构间隔设置,一组圆弧形拱体在靠近斜坡体一侧通过若干纵向管连接,另一侧通过异形梁体连接;一组圆弧形拱体在靠近斜坡体一侧间隔设置若干中继墙,纵向管棚贯穿中继墙;异形梁体的顶部安装有若干倾斜打入斜坡体的横向钢管桩。该中继式暗挖棚洞结构体系旨在通过横向钢管桩、中继墙与纵向管棚形成稳固的“上锚下支”承载结构体系,有效隔离棚洞暗挖对斜坡体的扰动,确保隧道施工过程中棚洞及山体稳定,实现棚洞暗挖安全、快速施工。
-
公开(公告)号:CN119554984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307975.9
申请日:2024-09-19
Applicant: 云南交投集团云岭建设有限公司 ,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云南省交通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公路隧道安全步距范围内初支位移分级评价系统,包括图像信息采集单元、图像信息分析单元和输出单元;所述图像信息采集单元包括布镜头、相机、以及光源;所述图像信息分析单元包括图像信息转换器和位移数据分级评价处理器。该公路隧道安全步距范围内初支位移评价系统基于机器视觉技术,在对施工组织无影响的情况下,获得测点布置较为密集的,连续时间段内隧道测点位移—时间曲线;根据隧道连续洞周位移数据回归分析得到洞周位移—时间函数,并进一步得到位移速率变化趋势函数、以及位移速率函数,结合上述各回归函数对安全步距段落位移状态进行合理的评价。
-
公开(公告)号:CN104018858A
公开(公告)日:2014-09-03
申请号:CN201410255991.8
申请日:2014-06-11
Applicant: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IPC: E21D11/38
Abstract: 一种用于冻土区隧道工程缝中的新型止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在隧道二衬的工程缝内设置环向方向的止水结构,在二衬模筑混凝土中呈环形铺设;该新型止水结构为一条充气式止水带,且带有流水凹槽结构,所述流水凹槽朝向内侧的防寒保温层;充气式止水带为软体材质的止水带;在止水带内充气至止水带外壁与二衬混凝土凹槽内壁完全贴合;充气式止水带下端与隧道拱脚排水边沟相连。在隧道施工及运营期间,当围岩温度升高、冻土融化时,地下水会沿止水带自然下流,汇入隧道排水边沟中,排出洞外,进而避免地下水沿二衬工程缝渗入隧道内,避免因地下水冻结引发的冻害。
-
公开(公告)号:CN103884831A
公开(公告)日:2014-06-25
申请号:CN201410135920.4
申请日:2014-04-04
Applicant: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IPC: G01N33/24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路基边坡与地下工程多功能三维模型试验平台。所述的三维模型试验平台由地下槽体、地上反力墙、地上槽体、伺服作动器、加载板、中隔板、地下水系统、人工降雨系统组成;地上反力墙位于地下槽体一端,地上槽体安装于地下槽体侧壁之上,伺服作动器置于地上反力墙与地上槽体之间,地下水系统设于地槽内,人工降雨系统及喷头置于地上槽体的上方。本发明的路基边坡与地下工程多功能三维模型试验平台的建设,可对现有的大型地基及边坡模型试验系统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可为路基边坡支挡结构、地基处理、隧道、基坑等工程项目的大比例模型试验提供良好的试验平台,并降低工程造价,提高模型试验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