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447249A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310474114.9
申请日:2023-04-2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F16D41/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适应棘爪式双向超越离合器,该超越离合器包括双向棘轮、双向棘爪轮、中心轴和双向让位键;双向棘爪轮包括相对、嵌合的第一单向棘爪轮、第二单向棘爪轮;第一单向棘爪轮和第二单向棘爪轮之间设有用于连接第一单向棘爪轮和第二单向棘爪轮的多个复位弹簧和多个连杆组;第一单向棘爪轮、第二单向棘爪轮均环向设有棘爪;双向让位键布置在双向棘爪轮和中心轴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无须附加任何操纵机构,可以根据主、从动部件的速度变化或旋转方向的变换,自动接合或脱开:当双向棘轮为主动部件时,中心轴与双向棘轮自动双向接合;当中心轴为主动部件时,中心轴与双向棘轮自动双向分离。
-
公开(公告)号:CN110588361B
公开(公告)日:2021-02-02
申请号:CN201910935742.6
申请日:2019-09-29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低速磁浮走行机构,包括两个组合悬浮模块、抗侧滚梁模块、支架空气弹簧和两个平行四边形支撑模块,所述的两个组合悬浮模块分别位于轨道两侧,所述抗侧滚梁模块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侧的组合悬浮模块,所述的两个平行四边形支撑模块通过支架空气弹簧横跨在两个组合悬浮模块上,中低速磁浮列车的车体固定在两个平行四边形支撑模块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保证车辆的直线、曲线运行;平行四边形支撑模块与组合悬浮模块之间有支架空气弹簧,因此,悬浮模块解耦较好;也利用平行四边形支撑模块实现了车体横向载荷、垂向载荷的均匀分布;同时克服了现有结构采用迫导向机构产生的各类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254446B
公开(公告)日:2021-02-02
申请号:CN201910234637.X
申请日:2019-03-26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B61B1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冗余功能的中低速磁浮车辆走行部,包括分别位于轨道左右两侧的两组组合模块、布置在组合模块上的若干空气弹簧悬挂系统、连接左右两组组合模块的抗侧滚梁组件,以及由空气弹簧悬挂系统连接支撑并固定连接车体的滑台组件,组合模块包括通过铰接结构依次铰接的五个框架模块,分别为位于端部的两个端部模块和位于中间位置的三个中间模块,在端部模块和中间模块上均布置有悬浮单元,组合模块与滑台组件之间还铰接布置有牵引拉杆,另外,车辆走行部还包括悬浮控制器实现车辆的悬浮以及实现空气弹簧悬挂系统排气的空气弹簧控制单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走行部具有安全冗余大,线路适应能力强,非正常耦合少,轻量化高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8382263A
公开(公告)日:2018-08-10
申请号:CN201810026933.6
申请日:2018-01-1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低速磁浮列车磁铁电机一体化模块,包括集成为整体模块的直线电机组件、悬浮磁铁组件、电机纵梁和呈倒L型的一对托臂,其中,所述的电机纵梁沿其纵梁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一对托臂,并构成支撑结构,在托臂的顶部悬挂安装所述直线电机组件,所述托臂的底部与所述悬浮磁铁组件配合安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托臂、电机纵梁将直线电机、悬浮磁铁组件集成起来,并通过各部件之间的定位基准和微调功能保证了足够的位置尺寸精度,此外,一体化的整体模块参与车辆总体集成和检修,可简化了车辆的集成和检修工艺,确保了装配质量,为车辆的调试和运行控制提供了基础保障,也为车辆维护和检修也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
公开(公告)号:CN116464720A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310474117.2
申请日:2023-04-2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F16D41/06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适应滚子式双向超越离合器,该超越离合器包括同心设置的外圈、双星轮、中心轴,以及双向让位键和滚子;所述的双星轮包括楔口相对、交错嵌合的第一单向星轮和第二单向星轮;所述的第一单向星轮和第二单向星轮之间设有用于连接第一单向星轮和第二单向星轮的多个复位弹簧和多个连杆组;所述的第一单向星轮、第二单向星轮与外圈构成环向均匀布置的八字型楔形通道,所述的滚子位于楔形通道内;所述的双向让位键布置在第一单向星轮、第二单向星轮和中心轴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无须附加任何操纵机构,可以根据主、从动部件的速度变化或旋转方向的变换,自动接合或脱开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4380171A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2210156736.2
申请日:2022-02-2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节能电梯,该节能电梯包括井道、轿厢、直线电机、节能装置和变频器。轿厢位于所井道内,且与井道内壁可滑动连接。直线电机分别包括初级模块和次级模块,初级模块安装于轿厢上,次级模块安装于井道上,且初级模块和次级模块相对设置。节能装置包括蓄电池和转换器,转换器连接于蓄电池。变频器包括整流模块、直流模块和逆变模块,直流模块连接整流模块和逆变模块,逆变模块连接于直线电机,转换器连接于直流模块。本发明将电梯电机发电工况下产生的能量经过变频器直流模块保存在节能装置中,减少了能源的浪费,而且还可避免势能转化的电流回馈到电网,从而造成电网谐波污染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588361A
公开(公告)日:2019-12-20
申请号:CN201910935742.6
申请日:2019-09-29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低速磁浮走行机构,包括两个组合悬浮模块、抗侧滚梁模块、支架空气弹簧和两个平行四边形支撑模块,所述的两个组合悬浮模块分别位于轨道两侧,所述抗侧滚梁模块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侧的组合悬浮模块,所述的两个平行四边形支撑模块通过支架空气弹簧横跨在两个组合悬浮模块上,中低速磁浮列车的车体固定在两个平行四边形支撑模块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保证车辆的直线、曲线运行;平行四边形支撑模块与组合悬浮模块之间有支架空气弹簧,因此,悬浮模块解耦较好;也利用平行四边形支撑模块实现了车体横向载荷、垂向载荷的均匀分布;同时克服了现有结构采用迫导向机构产生的各类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5218134B
公开(公告)日:2017-10-24
申请号:CN201510482353.4
申请日:2015-08-0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C04B35/80 , C04B35/565 , C04B35/622 , B61H7/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碳纤维增韧碳化硅复合材料板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采用碳纤维表面除胶与活化、3D纤维编织、表面热解碳沉积、浸渍胶体制备、浸渍与裂解、反应烧结等步骤制备得到碳纤维增韧碳化硅复合材料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将长碳纤维进行3D编织,引入Z向纤维克服了2D复合材料层间性能低的缺点,提高了厚度方向的力学性能;通过气相沉积在碳纤维表面形成热解碳作为复合材料界面,热解炭界面层被用来传递整个材料的受力以及其他信息,起到“桥梁”与“纽带”的作用;在浸渍胶液中加入短碳纤维,提高复合材料界面的结合力,使得复合材料的强度更高。
-
公开(公告)号:CN116557447A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310501909.4
申请日:2023-05-06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F16D41/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适应棘爪式双向直线接合与分离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该装置由双向棘齿导轨、左向棘爪滑块、右向棘爪滑块、底座、连杆组和复位弹簧等组成。左、右向棘爪滑块排列在底座两侧,通过连杆组、复位弹簧与底座连接构成了六杆机构运动关系,使左、右向棘爪滑块在双向棘齿导轨主动时能够相互支撑,传递载荷,从而实现导轨与底座的双向接合;当底座主动时,左、右向棘爪滑块能够被底座同时解锁,从而实现导轨与底座的运动双向分离。本发明的自适应棘爪式双向直线接合与分离装置,无须附加任何操纵机构,可以根据主、从动部件的速度变化或运动方向的变换,自动双向接合或脱开。
-
公开(公告)号:CN116557446A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310508423.3
申请日:2023-05-06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F16D41/06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适应滚子式双向直线接合与分离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该装置,由导轨、左向楔形滑块、右向楔形滑块、底座、连杆组和复位弹簧等组成。左、右向楔形滑块排列在底座两侧,通过连杆组、复位弹簧与底座连接构成了六杆机构运动关系,使左、右向楔形滑块在导轨主动时能够相互支撑,传递载荷,从而实现导轨与底座双向接合;当底座主动时,左、右向楔形滑块能够被底座同时解楔,从而实现导轨与底座的运动双向分离。本发明的自适应滚子式双向直线接合与分离装置,无须附加任何操纵机构,可以根据主、从动部件的速度变化或旋转方向的变换,自动双向接合或脱开。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