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167124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1186272.5
申请日:2024-08-2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 烟台东方威思顿电气有限公司
Inventor: 周求湛 , 李新萌 , 王聪 , 武慧南 , 王晓东 , 胡春华 , 赵航 , 黄庆丰 , 董玉龙 , 陈飞 , 王晋硕 , 侯晓晗 , 高朋辉 , 林晓溪 , 王俊生 , 李海岩 , 李嘉敏 , 谢家凯 , 刘淇 , 隆海波 , 马瑜
IPC: G06F18/2321 , G06F18/214 , G06Q10/0631 , G06Q50/06 , G06N3/045 , G06N3/0442 , G06N3/0464 , G06N3/048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数据增强和深度学习的电能表负荷分解方法,步骤包括:采集电力负荷数据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基于处理后的电力负荷数据构造训练集,并对训练集进行数据增强,通过聚类将训练集的样本分为多个类簇,然后对各类簇通过DBA算法生成平均序列作为合成样本,从而提高训练集中的样本数量和质量;使用数据增强后的训练集训练负荷分解网络模型,模型包括CNN层与GRU层,然后使用训练好的模型进行负荷分解。本发明通过数据填充、基于训练集生成合成样本等手段,提高了训练集的规模与质量,从而提高了负荷分解的准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290997A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311019998.5
申请日:2023-08-1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数字孪生模式的人机共驾决策系统测评方法,其方法为:第一步、构建多传感器虚拟模型;第二步、构建多级复杂场景评估体系;第三步、评估人机共驾决策系统拟人度;第四步、评估人机共驾决策系统性能。有益效果:提升人机共驾决策系统的测试效率,加速人机共驾决策系统的迭代和优化;为决策层提供了综合、可靠的感知信息集合;确保测试所覆盖的驾驶场景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实现了不同驾驶风格、不同场景复杂度下的人机共驾决策系统的拟人度评价与测试;通过安全性、舒适性、效率性评价指标分析危险场景下人机共驾决策系统的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9774971B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1910170498.9
申请日:2019-03-0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B64F5/60
Abstract: 一种无人机螺旋桨气动性能测试平台属螺旋桨空气动力学研究领域,本发明通过建立遥控器与接收机间的PWM通信,将信号传递至电子调速器以控制无刷电动机的转速大小;机械组件中的力传感器组输出端与变送器组输入端通信连接;变送器组输出端与数据采集卡模拟量输入端通信连接;数据采集卡输出端与计算机串口端建立通信。本发明可适用于各种型号的无人机螺旋桨,测试其在给定转速下所产生的拉力和扭矩大小,从而探究螺旋桨拉力、扭矩与转速的关系。本发明为螺旋桨拉力和扭矩的理论计算方法提供数据验证,从而进一步优化算法;为螺旋桨选型、质检以及螺旋桨结构设计提供数据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0341939B
公开(公告)日:2022-08-16
申请号:CN201910810970.0
申请日:2019-08-3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H型可变桨距四旋翼植保无人机属农业机械技术领域,本发明由底架部分、喷头组、可调桨距机构组、旋翼机构组、龙骨部分、减速器部分、中架部分、近减速器传动组、近旋翼传动组、发动机部分、控制器对、油箱、水泵、油泵、联轴器、导流罩、药箱组成,近减速器传动组、近旋翼传动组呈H型安装组成本机的传动部分,动力由DLE120航模燃油发动机提供,从而大幅度提高有效载药量,实现长时间的飞行喷洒作业,该机采用变桨距机构,相比于传统的电动多旋翼无人机,其响应速度更迅速,控制成本和设备损耗较少,安全性能更高。本发明能更好地提高药物的喷洒效率,更有效避免药物喷洒过程中,药物对作业人员的伤害,进而加快农业生产自动化的进程。
-
公开(公告)号:CN117901762A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410071073.3
申请日:2024-01-1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B60Q5/00 , G10L15/22 , B60R16/0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传感器交互识别的智能车辆声控系统,包括自车信息采集模块、环境信息采集模块、运动预测模块、信息综合处理模块和喇叭语音响应模块,所述自车信息采集模块和环境信息采集模块均连接运动预测模块,运动预测模块还连接信息综合处理模块,信息综合处理模块还连接喇叭语音响应模块。本发明用于对车外交通参与者进行合理的警示提醒。所驾驶的汽车通过多种传感器获取动态参数,并进行处理、判断和信号传递,能够对喇叭声音和语音系统等进行必要的控制,从而使汽车的行驶与周围环境更和谐。一方面体现驾驶人对周围交通参与者的人文关怀;另一方面,增加智能汽车对周围交通参与者的主动提醒功能,保证驾驶人和行人的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08407928B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1810324500.9
申请日:2018-04-1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B62H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立式自行车便捷停放装置,包括固定自行车前轮的夹持装置,提升前轮升降装置,导引前轮升降的滑轨,支撑整体装置的支架。该装置通过压簧的弹力将整个夹持装置及前轮提升起来,第一次推动自行车使夹持装置夹住前轮,后轻微给一个竖直向上的力在弹簧作用下使自行车竖直立起,下降通过给一个轻微向下的拉力将夹持装置及前轮拉下。该直立式自行车便捷停放装置利用简洁的升降机构的提升力可以省力地将自行车竖直停放,不仅可以大幅度减少停车空间,而且装置本身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使用方便,无需电源,适用于所有型号的自行车。
-
公开(公告)号:CN113101052A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2110415916.3
申请日:2021-04-1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耳科医疗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耳鼻喉科用耳道清理干燥护理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活动安装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清理机构,所述清理机构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该耳鼻喉科用耳道清理干燥护理装置,通过硅胶壳最右侧的连接活塞向右挤压,使得硅胶壳最右侧的被固定块隔开的区域的内部的药液被喷出,使得冲洗液在使用时一直处于被缓慢推出的状态,与废液可以分开,避免污染,通过人体自动挤压,就可以快速便捷的取出耳耵聍,便于使用,利用弹性壳贴近耳道皮肤,进行按摩的同时,能够使得弹性壳在回缩时吸收多余药液以及未清理干净的耳耵聍,避免需要进行多次的清理操作,保护耳道。
-
公开(公告)号:CN109131646A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811087831.1
申请日:2018-09-1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立式自行车辅助停车装置,包括固定自行车前轮的夹持装置,提升前轮升降装置,导引前轮升降的滑轨,支撑整体装置的支架。该装置通过压簧的弹力将整个夹持装置及前轮提升起来,第一次推动自行车使夹持装置夹住前轮,后轻微给一个竖直向上的力在弹簧作用下使自行车竖直立起,下降通过给一个轻微向下的拉力将夹持装置及前轮拉下。该立式自行车停车辅助装置利用简洁的升降机构的提升力可以省力地将自行车竖直停放,不仅可以大幅度减少停车空间,而且装置本身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使用方便,无需电源,适用于所有型号的自行车。
-
公开(公告)号:CN104958127A
公开(公告)日:2015-10-07
申请号:CN201510382582.9
申请日:2015-07-0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颅脑术后护理装置,涉及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用具领域,包括弧形导轨(1)和弧形护板(2),所述弧形导轨(1)的顶端与弧形护板(2)的底端滑动连接,所述弧形导轨(1)整体形状为优弧,且其底部设置多个定位卡孔(3),所述弧形护板(2)的纵剖面为角度小于90度的劣弧,所述弧形护板(2)上开有多个通孔形成引流管孔(4),所述弧形护板外侧的底部设置束管扣(5),所述弧形护板的底部还设有定位卡夹(6),所述定位卡夹和定位卡孔相配合使用。本发明能够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头部形成弧形的保护罩,避免因碰撞、坠物等意外情况对患者头部的伤害,还能对患者头部的ICP探针及引流管进行分孔梳理、支撑以及集中扎束固定,使管路远离患者头皮。
-
公开(公告)号:CN118881708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1124876.7
申请日:2024-08-1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F16H37/08 , F16H48/22 , F16H48/34 , F16H57/038 , F16H57/037 , B60K17/16 , G06F30/17 , G06F17/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利用电磁感应原理的限滑差速器,并给出了其设计方法。所述限滑差速器由主减速器、差速器、电磁感应与控制装置、电磁离合器、电流控制器五部分组成。电磁感应与控制装置安装在差速器壳体内,和固定在差速器壳体外的电流控制器布置在差速器和电磁离合器之间,以利用左、右驱动车轮转速差产生感生电流,经电流控制器整流为稳定直流电且在超过控制阈值后输出电磁力;电磁离合器从动部分与差速器壳体连接,其主动部分与差速器的右驱动半轴连接;电磁力吸合电磁离合器主从动部分,通过机械摩擦实现差速器限滑功能。本发明也提供了利用电磁感应原理的限滑差速器的设计方法,根据设计步骤可依据限滑需求和装配条件计算得到各部件尺寸。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