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基吸波膜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530100B

    公开(公告)日:2021-03-23

    申请号:CN201810528166.9

    申请日:2018-05-2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基吸波膜及制备方法,概括地讲,通过一种简单易操作的制备方法,获得还原氧化石墨烯与碳纤维复合膜材料,概括地讲,本发明是将碳纤维微粉悬浮液与氧化石墨烯胶体均匀混合,充分搅拌后,依次经过流延、真空低温加热,获得一种碳纤维/石墨烯的多元C/C复合膜材料。该发明所制备的产物成膜状况良好,复合膜材料为还原氧化石墨烯、短切碳纤维的复合物;性能测试表明,复合膜具有良好的拉伸强度和在2‑18GHz内具有有效吸波效能。本发明方法制备成本低、易操作、重复性强。制备出来的C/C自支撑复合薄膜在信息、电子、勘探、生物医用和军工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一种氯金酸增强银十面体纳米粒子SERS活性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907426B

    公开(公告)日:2020-09-11

    申请号:CN201911273921.4

    申请日:2019-12-1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氯金酸增强银十面体纳米粒子SERS活性的方法。概括地来说,采用银十面体纳米粒子(DeAgNPs)与三价金离子发生置换反应得到的不同蚀刻程度的银核金壳十面体纳米粒子,将其转移到硅胶衬底上成二维膜,实现其对4‑巯基苯甲酸(4‑MBA)探针分子的表面拉曼增强,结果证明不同浓度的氯金酸刻蚀的银十面体纳米粒子对应不同程度的拉曼增强。该方法原料简单且成本低,操作安全简易,相比于单纯的银十面体纳米粒子,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制备处的氯金酸(HAuCl4)刻蚀的银十面体纳米粒子的结构特殊,稳定性好,SERS活性大幅提高,检测4‑巯基苯甲酸的待检物的方法简单有效,操作过程安全无污染,可应用于水质检测,生物检测等多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可快换可重磨生物质固化成型组合模具

    公开(公告)号:CN103921472B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410151317.5

    申请日:2014-04-1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快换可重磨生物质固化成型组合模具,内模为组合式的,内模沿纵轴向由数节叠加组成,数节内模固定在模具壳体的内腔中,内模分为成型段和保型段,其中成型段的内模由三节组成,耐磨系数从第一节内模向内依次增加,第一节内模的左端设有倒角,与之对应的模具壳体部位设有与该倒角相应的形状,成型段的内模设为锥台型,有益效果:具有耐磨、耐腐蚀的物理特性,大大改善了磨损情况;增加使用寿命,实现了在原料的选择上范围更加广泛;大大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节约了资源。

    一种快速预测车用线束串扰频域动态特性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007326B

    公开(公告)日:2016-04-06

    申请号:CN201410268026.4

    申请日:2014-06-1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预测车用线束串扰频域动态特性的方法,第一步:把车用线束内的导线视为无耗弱耦合的,第二步:通过第一步中的计算式然后根据变量为均匀分布类型选择其混沌多项式法对应的基函数为Legendre正交多项式;第三步:随机过程Y(θ)可用正交多项式来展开;第四步:利用Legendre正交多项式对单位互电感Lm和单位互电容Cm进行展开;第五步:获得车用线束导线间的单位互电感Lm和单位互电容Cm的均值和方差后,对线束导线间串扰的均值和方差进行计算,有益效果:实现了车用线束串扰频域动态特性的快速预测,为车辆电磁兼容性的前期设计提供重要依据;使测定方法更完善;减小仿真的计算时间和对计算机内存的需求;计算结果更准确。

    一种快速预测车辆线束时域辐射敏感度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007327A

    公开(公告)日:2014-08-27

    申请号:CN201410270902.7

    申请日:2014-06-1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预测车辆线束时域辐射敏感度的方法,过程一:假设线束在无损耗的条件下,用镜像法求取带绝缘层的线束单位长度分布参数,过程二:采用等效线束方法对带绝缘层的线束长度分布参数进行处理,得到等效线束的单位长度分布参数,同时对线束的几何参数,终端电阻进行等效;过程三:将过程二所得参数代入传输线辐射敏感度时域有限差分公式进行运算,求取线束的时域辐射敏感度;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重新推得线束导线间电容矩阵的表达式;相对于完整模型计算时间缩短了50%左右;可以观测到线束上任意点的感应电压,入射电场的入射角度可以取实际过程中的任意值。

    汽车安全气囊综合测试试验台

    公开(公告)号:CN102788705A

    公开(公告)日:2012-11-21

    申请号:CN201210281315.9

    申请日:2012-08-0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安全气囊综合测试试验台,包括试验台机械部分,其由汽车安全气囊展开速度及加速度测试缓冲装置、汽车安全气囊反作用力测试装置和试验台架组成。试验台架包括试验台下支架和汽车安全气囊静态展开升降装置。汽车安全气囊静态展开升降装置安装在试验台下支架的试验台面的一侧,汽车安全气囊展开速度及加速度测试缓冲装置安装在汽车安全气囊静态展开升降装置的上端,汽车安全气囊反作用力测试装置安装在汽车安全气囊静态展开升降装置的前方的试验台面上。汽车安全气囊反作用力测试装置中左侧支撑架与右侧支撑架的里侧端面上垂直地安装有锁紧导轨与压板,汽车安全气囊静态展开升降装中的导板和锁紧导轨与压板配合安装为滑动连接。

    汽车安全气囊展开速度及加速度测试缓冲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768119A

    公开(公告)日:2012-11-07

    申请号:CN201210281338.X

    申请日:2012-08-0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安全气囊展开速度及加速度测试缓冲装置,其包括缓冲腔左侧板、旋转编码器、缓冲腔盖板、缓冲腔右侧板、转轴、加速度传感器、联轴器、缓冲盖板、缓冲腔前板和节流阀。缓冲腔左侧板与缓冲腔右侧板的一窄边和缓冲腔盖板的内侧面螺钉连接,缓冲腔前板和缓冲腔左侧板与缓冲腔右侧板的另一窄边螺钉连接,缓冲盖板和转轴固定连接,转轴通过缓冲腔左侧轴承座、缓冲腔右侧轴承座和滚动轴承安装在缓冲腔前板的顶端,转轴的左端安装有联轴器,缓冲腔前板的上端安装有定位块,缓冲腔左侧板的左侧与缓冲腔右侧板的右侧的底端安装有底端定位板,旋转编码器的输入端和联轴器连接,缓冲盖板上安装有加速度传感器,节流阀安装在缓冲腔前板上。

    一种多导体传输线辐射敏感度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141974A

    公开(公告)日:2020-05-12

    申请号:CN201911365058.5

    申请日:2019-12-2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导体传输线辐射敏感度分析方法,根据输入变量对应的分布类型确定对应的广义混沌多项式的展开式,并设定截断阶数,然后利用广义混沌多项式的展开式计算多导体传输线辐射敏感度感应电流或感应电压的概率分布,利用全局灵敏度分析方法分析输入变量的全局灵敏度度。广义混沌多项式模型可以有效的降低原模型的复杂度,在利用广义混沌多项式模型对多导体传输线辐射敏感度感应电流或感应电压的相关统计参数进行计算时,可以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前提下大幅提高计算速度,提高了多导体传输线辐射敏感度不确定性问题的分析效率,并将广义混沌多项式的展开式与全局灵敏度分析方法相结合,提高了模型输入变量的全局灵敏度分析的效率。

    一种碳基吸波膜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530100A

    公开(公告)日:2018-09-14

    申请号:CN201810528166.9

    申请日:2018-05-2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基吸波膜及制备方法,概括地讲,通过一种简单易操作的制备方法,获得还原氧化石墨烯与碳纤维复合膜材料,概括地讲,本发明是将碳纤维微粉悬浮液与氧化石墨烯胶体均匀混合,充分搅拌后,依次经过流延、真空低温加热,获得一种碳纤维/石墨烯的多元C/C复合膜材料。该发明所制备的产物成膜状况良好,复合膜材料为还原氧化石墨烯、短切碳纤维的复合物;性能测试表明,复合膜具有良好的拉伸强度和在2-18GHz内具有有效吸波效能。本发明方法制备成本低、易操作、重复性强。制备出来的C/C自支撑复合薄膜在信息、电子、勘探、生物医用和军工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一种轨道列车操作台防护盖板

    公开(公告)号:CN108202748A

    公开(公告)日:2018-06-26

    申请号:CN201810099780.8

    申请日:2018-02-0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1C17/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轨道列车操作台防护盖板,包括转动机构、防护盖板、托架和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转动机构的输入轴连接,所述转动机构的输出轴与所述防护盖板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机构设置于所述托架上,所述托架还设置有一限位开关A,所述第一电机驱动所述转动机构转动,进而使所述转动机构带动所述防护盖板转动,当所述防护盖板触发所述限位开关A时,所述第一电机停止转动,所述防护盖板闭合并将轨道列车操作台遮挡防止人为误碰。本发明提供的轨道列车操作台防护盖板,可实现盖板的自动打开和闭合,能够防止一些误按、误碰操作台按钮的情况的发生,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