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407411B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211033255.9
申请日:2022-08-2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球物理勘探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杂山区探测的航空瞬变电磁探测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等腰直角三棱柱框架,等腰直角三棱柱框架面积最大的矩形面向下设置,在等腰直角三棱柱框架一侧的矩形面上,设置矩形发射线圈Ⅰ,在另一侧的矩形面上,设置矩形发射线圈Ⅱ,在发射线圈Ⅰ下端棱的中点、与发射线圈Ⅰ平行的方向,设置圆形接收线圈Ⅰ,在发射线圈Ⅱ下端棱的中点、与发射线圈Ⅱ平行的方向,设置圆形接收线圈Ⅱ,在面积最大的矩形面的正中心、且与面积最大的矩形面平行的方向,设置圆形接收线圈Ⅲ。本发明采用了多种模式的探测方式,通过不同的发射、接收线圈组合来达到探测不同地形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9275841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806306.6
申请日:2024-12-1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电动汽车充电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配电网源网荷协同调度方法及系统。本发明通过获取配电网的源网供电数据,确定峰谷时段信息;进行充电接入直接监测与负荷充电协同监测;构建目标充电区域的负荷调整模型;构建多个调整目标函数;计算调整变量数据,按照优先级顺序和调整变量数据,进行充电调整控制。能够构建负荷调整模型,基于负荷调整模型,进行负荷调整规划,构建多个调整目标函数,计算调整变量数据,按照优先级顺序和调整变量数据,进行充电调整控制,从而实现电动汽车充电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控制,避免线路损耗、电压偏移和频率不稳的问题,降低对配电网的电能质量、运行效率和稳定性的潜在威胁。
-
公开(公告)号:CN118607392B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1087290.8
申请日:2024-08-0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 长春汽车检测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电动汽车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的人体电磁暴露不确定性量化方法。本发明针对人体的部分器官暴露在电动汽车WPT系统电磁辐射中的诱导电场强度值进行计算,采用在传统BP神经网络的基础上引进模糊统计算法与小波分析进行了优化的FWNN建立人体器官诱导电场强度的代理模型,提升了计算效率与拟合效果。考虑到电动汽车车体屏蔽,对人体位于电动汽车后面时部分器官的电场强度进行计算;考虑到人体位移的问题,对人体的电场强度进行不确定性量化分析;证明FWNN算法能快速有效的对人体暴露于WPT系统电磁辐射中人体的诱导电场强度值进行不确定性量化分析,为未来人体电磁暴露安全防护研究提供了合理的建议和方向。
-
公开(公告)号:CN117749139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700842.3
申请日:2023-12-1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探地雷达技术领域,为一种探地雷达高功率高斯单周波脉冲发生器,该发生器包括Marx电路和脉冲整形网络,所述Marx电路和脉冲整形网络通过SMA连接器相连,所述Marx电路用于产生高幅度的高斯脉冲,脉冲整形网络用于将Marx电路输出的单极性的高斯脉冲整形成双极性的高斯单周波,其中,Marx电路包括6级雪崩晶体管Q1~Q6和6级储能电容C1~C6,本发明解决了传统高斯脉冲发生器由于能量利用率低、振铃严重而导致探地雷达性能被限制的问题,提高了地下目标分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394553A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311705972.6
申请日:2023-12-1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电动汽车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动态无线电能传输功率优化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电动汽车DWPT系统功率传输特性分析;步骤S2、全局灵敏度分析筛选DWPT控制变量;步骤S3、电动汽车DWPT系统传输功率优化控制。本发明采用sobol全局灵敏度分析方法筛选出电动汽车DWPT系统中对系统传输功率影响较大的参数作为控制变量,有效地提高了系统控制效率;在原有粒子群基础上结合准反向学习以及自适应分裂策略实施改进,利用改进粒子群算法实现电动汽车行驶过程中功率传输的平稳性,相比传统粒子群显著地改善了动态无线电能传输功率控制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7192538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0452763.9
申请日:2023-04-2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拖曳式脉冲探地雷达装置及探测方法,涉及地球物理勘探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正交编码器,用于检测拖曳平台的平台轮的转动圈数,产生第一脉冲信号;逻辑控制电路,用于捕获第一脉冲信号,产生第二脉冲信号;巴伦,用于接收第二脉冲信号,产生第一触发信号;高斯脉冲发生器,用于接收第一触发信号,产生单极性的高斯脉冲;微带短路线,用于接收单极性的高斯脉冲,将其整形成高斯单周波脉冲;发射天线,用于接收高斯单周波脉冲,将其向地下辐射;接收天线,用于接收地下介质对高斯单周波脉冲反射的雷达回波。本发明采用拖曳平台实现探地雷达对城市地下空间的高速探测,有效解决了传统探地雷达施工效率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169468B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310443397.0
申请日:2023-04-2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探地雷达超宽带定向辐射天线,涉及天线技术领域,包括:第一介质基板一侧顶部印刷有类五边形的天线臂,另一侧底部对称印刷有类五边形的天线臂;第一介质基板的上、下表面印刷有馈电结构,馈电结构一端与两个天线臂连接,另一端延伸至第一介质基板边缘且与SMA射频同轴连接器连接,第一介质基板上方设置金属反射器,金属反射器和第一介质基板之间设置第二介质基板,第一介质基板下方设置第三介质基板,第二介质基板和第三介质基板上周期排列超材料。本发明对天线臂形状改进,并通过金属反射器将背向地面朝上辐射的能量向下反射,使天线具有定向辐射辐射特性,并将超材料作为增益增强器加载在天线的辐射方向上,提高定向增益。
-
公开(公告)号:CN112670697A
公开(公告)日:2021-04-16
申请号:CN202011631283.1
申请日:2020-12-3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天线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探地雷达超宽带折叠型天线,包括:基板,所述基板配置为两具有夹角的绝缘介质板;对称折叠设置在两个所述绝缘介质板上的天线贴片构成天线臂,所述天线臂的末端具有两个截断臂,所述截断臂的末端各设置有输出部分;屏蔽罩,所述屏蔽罩的前端设有V型开口,后端形成背腔;两绝缘介质板安装在V型开口处。有益效果是:通过采用在传统天线两侧截断臂,缩小天线的尺寸,降低天线的最低工作频点,拓宽天线的阻抗带宽,将天线折叠,使天线正面辐射方向图占据主导地位,提高天线的辐射增益;增加了屏蔽罩提高天线的定向增益和抗干扰能力,使天线具有良好的定向性;具有频带宽、方向性好、分辨率高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8530100B
公开(公告)日:2021-03-23
申请号:CN201810528166.9
申请日:2018-05-2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C01B32/19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基吸波膜及制备方法,概括地讲,通过一种简单易操作的制备方法,获得还原氧化石墨烯与碳纤维复合膜材料,概括地讲,本发明是将碳纤维微粉悬浮液与氧化石墨烯胶体均匀混合,充分搅拌后,依次经过流延、真空低温加热,获得一种碳纤维/石墨烯的多元C/C复合膜材料。该发明所制备的产物成膜状况良好,复合膜材料为还原氧化石墨烯、短切碳纤维的复合物;性能测试表明,复合膜具有良好的拉伸强度和在2‑18GHz内具有有效吸波效能。本发明方法制备成本低、易操作、重复性强。制备出来的C/C自支撑复合薄膜在信息、电子、勘探、生物医用和军工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9068466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811079819.6
申请日:2018-09-1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H05B41/295 , H05B41/29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5B41/295 , H05B41/29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轨道客车荧光灯的二重逆变器。该逆变器主要包括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一变压器、第一振荡电路、第二振荡电路、第三MOS管、第四MOS管、第二变压器;直流电源分别经过第一MOS管、第二MOS管进入第一变压器,第一振荡电路分别控制第一MOS管、第二MOS管以实现直变交逆变;第一变压器输出的升压交流电通过整流电路进入第二振荡电路以实现交变直逆变;第二振荡电路分别通过第三MOS管、第四MOS管与所述第二变压器连接以实现直变交逆变;应用本发明,实现了直—交—直—交的二重逆变,提高负载功率转换效率,延长负载使用寿命。另外,该二重逆变器还设置了过压、过流、过载、空载等保护电路,使荧光灯在工作过程中得到安全保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