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255660A
公开(公告)日:2015-01-07
申请号:CN201410439383.2
申请日:2014-09-01
Applicant: 吉林农业大学
IPC: A01K67/03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K67/03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两步中低温交替储存赤眼蜂的方法,在赤眼蜂接种后通过中温储存和低温储存,将发育至预蛹期的赤眼蜂转入温度为3±1℃、RH70-85%的条件下储存70d以上,即可进行田间应用。为一种赤眼蜂储存的新方法,提高了赤眼蜂的耐储能力和储存时间,生产厂家可以根据繁蜂计划提前安排生产,在原有厂房设备不变的条件下增强生产能力,提高厂房设备等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对害虫的控制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2823550B
公开(公告)日:2013-12-25
申请号:CN201210347373.7
申请日:2012-09-19
Applicant: 吉林农业大学
IPC: A01K67/03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柞蚕卵繁育松毛虫赤眼蜂的光环境调控方法,将已经寄生了松毛虫赤眼蜂的柞蚕卵作为亲代卵,尚未被寄生的新鲜柞蚕卵作为子代卵,控制柞蚕卵处于紫色光光照条件下,待寄生环节结束后,除去亲代卵及松毛虫赤眼蜂,将子代卵置于红色光光照条件下,松毛虫赤眼蜂在子代卵中完成发育并羽化后,可继续作为种蜂重复以上过程,使其种群逐代增殖并最终获得所需数量的赤眼蜂种群,加工制成生防成品。采用本发明松毛虫赤眼蜂寄生率可提高2.25-11.25个百分点,羽化率可提高2.99-11.04个百分点,单卵蜂数与遗留蜂率无显著性差异。在多代繁殖的情况因逐代均有所增殖以上数值将会进一步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3444633A
公开(公告)日:2013-12-18
申请号:CN201310364247.7
申请日:2013-08-21
Applicant: 吉林农业大学
IPC: A01K67/03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柞蚕卵繁育螟黄赤眼蜂的增效处理方法,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利用柞蚕卵繁育螟黄赤眼蜂,新鲜柞蚕剖腹卵通过在卵表面预处理溶液浸泡,取出晾干后作为子代卵供接蜂使用;待螟黄赤眼蜂从亲代卵中羽化出蜂后,在无光环境下将亲代卵与完成卵表面预处理后的子代卵放置一起;待寄生环节结束后,除去亲代卵及螟黄赤眼蜂,保留子代卵;波长475-495nm的青光,光照强度500-1000lux条件下螟黄赤眼蜂在寄生卵中完成发育并羽化后。进行规模化扩繁时,螟黄赤眼蜂各项发育指标更佳,稳定性更强。与传统方法相比,寄生率可增加个4-26个百分点;单卵蜂数适中,抽样间样品的均匀程度更好;羽化率可增加0.2-4个百分点,在寄生率提高的同时稳定在较高水平;遗留蜂率降低1-3个百分点,且抽样间样品的均匀程度更好。
-
公开(公告)号:CN101836621B
公开(公告)日:2011-11-02
申请号:CN200910217963.6
申请日:2009-12-30
Applicant: 吉林农业大学
IPC: A01K67/03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越冬代异色瓢虫的收集、低温储藏及释放方法,选用负吸式吸尘装置为收集越冬代异色瓢虫装置;收集的异色瓢虫置于冷库或冰柜中低温储藏,储藏方式为瓢虫采集回来分装至布袋中,布袋内置有折纸作为瓢虫越冬载体;根据害虫的季节性发生,按防治对象发生量确定释放量,直接将异色瓢虫投放至保护作物上,瓢虫的运输及释放选用盒式装置。本发明该方法选用负压装置为收集装置,实现越冬代异色瓢虫的快速大量收集;利用冷库或冰柜中储存,实现越冬代异色瓢虫的中长期储存;选用越冬代成虫为释放虫态;本发明解决了异色瓢虫的两种虫态由于自身生物学特性均不能满足长途运输的要求,制约了瓢虫释放应用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817528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510324940.4
申请日:2025-03-19
Applicant: 吉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家蝇蛹寄生性天敌产品高效扩繁方法,涉及畜牧害虫生物防治技术领域,具体包含以下步骤:S1:寄主家蝇蛹的繁育;S2:拟阿达纳肠缘金小蜂蜂种繁育;S3:蝇蛹佣小蜂蜂种繁育;S4:混合生防产品的大量繁育。本发明选取了繁殖能力更强的拟阿达纳肠缘金小蜂和野外适应能力更强的蝇蛹俑小蜂,通过混合接蜂和两次接蜂处理的人工扩繁方式,提高了天敌产品的扩繁能力及控害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6546672A
公开(公告)日:2017-03-29
申请号:CN201610907396.7
申请日:2016-10-18
Applicant: 吉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抗霉素在人参上的残留分析方法,建立了种多抗霉素在人参上的残留分析方法,用含甲酸的水溶液均质提取样品中残留的多抗霉素,过膜后,液相色谱质谱-质谱HPLCMS-MS)检测,采用不含待测农药的空白基质溶液建立校正的标准曲线,外标法定量。前处理简单所用有机试剂较少,回收率符合农药残留准则要求,方法符合目前绿色环保的要求。并且检测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满足残留分析的技术要求,检测低限达到国内外技术法规和限量标准要求。本发明平均回收率为74.6%~94.7%,平均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3%~7.8%,检出限低于0.06mg/kg,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特征性强、重复性好、定性定量准确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1744231B
公开(公告)日:2012-08-08
申请号:CN200810051645.2
申请日:2008-12-22
Applicant: 吉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柞蚕蛾粉的加工工艺,将工厂化生产赤眼蜂的原材料柞蚕蛾人工分成雄柞蚕蛾和雌柞蚕蛾,分别去翅,将雌柞蚕蛾用绞肉机破腹后,加入质量体积比为1∶2的水浸泡并且搅拌,然后过筛,筛孔孔径为3×3mm,使卵粒能滤过筛孔,而蚕蛾其它部位体积较大,留在筛中,收集去卵后的雌柞蚕蛾残渣;将收集的雌蛾残渣和雄柞蚕蛾分别在40-60℃下烘干,粉碎成200-400目粉末,含水量低于8%;此方法在不破损蚕蛾卵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工厂化生产赤眼蜂的蚕蛾废渣加工成蚕蛾粉,可作为生产赤眼蜂的副产品,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变废为宝。
-
公开(公告)号:CN105766803B
公开(公告)日:2018-04-27
申请号:CN201610145652.3
申请日:2016-03-15
Applicant: 吉林农业大学
IPC: A01K67/03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柞蚕卵为寄主混合繁育松毛虫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方法,在利用柞蚕卵大量繁育赤眼蜂的过程中,将小卵繁育的玉米螟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以不低于4:1的比例,并控制蜂卵比不低于5:1的比例同时混合接入柞蚕卵,可以实现利用柞蚕卵同时成功大量繁育二种赤眼蜂的目的。本发明为尝试开发基于柞蚕卵的“一卵多蜂”系列产品提供新的思路,有利于开创基于柞蚕卵为中间寄主的赤眼蜂繁育与利用新模式,极大推动除松毛虫赤眼蜂和螟黄赤眼蜂以外优势赤眼蜂种类在农业生产上的大面积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4621058A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申请号:CN201410791160.2
申请日:2014-12-19
Applicant: 吉林农业大学
IPC: A01K67/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K6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利用柞蚕蛹生产天敌昆虫宿主卵的方法,该方法突破了柞蚕蛹发蛾的技术难点,通过适宜的温湿度条件解决了羽化率降低的问题,设计了发育架、发育盘及展翅网,解决了柞蚕蛾展翅问题,该方法可以应对因柞蚕茧短缺造成的材料价格上涨问题,还可以大幅减少人工投入和降低劳动强度,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对利用柞蚕卵繁殖赤眼蜂、平腹小蜂等天敌昆虫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3444633B
公开(公告)日:2014-11-26
申请号:CN201310364247.7
申请日:2013-08-21
Applicant: 吉林农业大学
IPC: A01K67/03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柞蚕卵繁育螟黄赤眼蜂的增效处理方法,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利用柞蚕卵繁育螟黄赤眼蜂,新鲜柞蚕剖腹卵通过在卵表面预处理溶液浸泡,取出晾干后作为子代卵供接蜂使用;待螟黄赤眼蜂从亲代卵中羽化出蜂后,在无光环境下将亲代卵与完成卵表面预处理后的子代卵放置一起;待寄生环节结束后,除去亲代卵及螟黄赤眼蜂,保留子代卵;波长475-495nm的青光,光照强度500-1000lux条件下螟黄赤眼蜂在寄生卵中完成发育并羽化后。进行规模化扩繁时,螟黄赤眼蜂各项发育指标更佳,稳定性更强。与传统方法相比,寄生率可增加个4-26个百分点;单卵蜂数适中,抽样间样品的均匀程度更好;羽化率可增加0.2-4个百分点,在寄生率提高的同时稳定在较高水平;遗留蜂率降低1-3个百分点,且抽样间样品的均匀程度更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