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444633B
公开(公告)日:2014-11-26
申请号:CN201310364247.7
申请日:2013-08-21
Applicant: 吉林农业大学
IPC: A01K67/03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柞蚕卵繁育螟黄赤眼蜂的增效处理方法,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利用柞蚕卵繁育螟黄赤眼蜂,新鲜柞蚕剖腹卵通过在卵表面预处理溶液浸泡,取出晾干后作为子代卵供接蜂使用;待螟黄赤眼蜂从亲代卵中羽化出蜂后,在无光环境下将亲代卵与完成卵表面预处理后的子代卵放置一起;待寄生环节结束后,除去亲代卵及螟黄赤眼蜂,保留子代卵;波长475-495nm的青光,光照强度500-1000lux条件下螟黄赤眼蜂在寄生卵中完成发育并羽化后。进行规模化扩繁时,螟黄赤眼蜂各项发育指标更佳,稳定性更强。与传统方法相比,寄生率可增加个4-26个百分点;单卵蜂数适中,抽样间样品的均匀程度更好;羽化率可增加0.2-4个百分点,在寄生率提高的同时稳定在较高水平;遗留蜂率降低1-3个百分点,且抽样间样品的均匀程度更好。
-
公开(公告)号:CN102823550A
公开(公告)日:2012-12-19
申请号:CN201210347373.7
申请日:2012-09-19
Applicant: 吉林农业大学
IPC: A01K67/03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柞蚕卵繁育松毛虫赤眼蜂的光环境调控方法,将已经寄生了松毛虫赤眼蜂的柞蚕卵作为亲代卵,尚未被寄生的新鲜柞蚕卵作为子代卵,控制柞蚕卵处于紫色光光照条件下,待寄生环节结束后,除去亲代卵及松毛虫赤眼蜂,将子代卵置于红色光光照条件下,松毛虫赤眼蜂在子代卵中完成发育并羽化后,可继续作为种蜂重复以上过程,使其种群逐代增殖并最终获得所需数量的赤眼蜂种群,加工制成生防成品。采用本发明松毛虫赤眼蜂寄生率可提高2.25-11.25个百分点,羽化率可提高2.99-11.04个百分点,单卵蜂数与遗留蜂率无显著性差异。在多代繁殖的情况因逐代均有所增殖以上数值将会进一步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5557641B
公开(公告)日:2018-02-06
申请号:CN201510978715.9
申请日:2015-12-24
Applicant: 吉林农业大学
IPC: A01K67/03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收集与保育麦蛾柔茧蜂装置,包括收集仓、收集瓶、繁育瓶及支架,其中,收集仓为可开启的筒状机构,收集仓的底部设有喇叭口状的收集罩,收集罩内衬有一层纱网;收集仓的上部设有光源及拉环;收集瓶镶嵌在收集仓内;收集瓶的底部设有底盖,收集时将底盖取下;收集瓶顶部设有瓶口,与收集仓内的光源位置对应;光源的光经过收集仓中的收集瓶后再通过收集罩进入外环境。本发明利用麦蛾柔茧蜂的正趋光性进行蜂种收集,简化了收集工作中的人力投入;通过控制光源方位引导麦蛾柔茧蜂自行进入和离开繁育瓶,降低了外力对寄主和寄生蜂的干扰,有助于提高繁育成功率;通过统一设计收集与繁育装置,使装置间匹配程度提高,能够有效减少麦蛾柔茧蜂逃逸机会,也有助于推进麦蛾柔茧蜂生防产品研发的标准化进程。
-
公开(公告)号:CN105557641A
公开(公告)日:2016-05-11
申请号:CN201510978715.9
申请日:2015-12-24
Applicant: 吉林农业大学
IPC: A01K67/03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K67/03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收集与保育麦蛾柔茧蜂装置,包括收集仓、收集瓶、繁育瓶及支架,其中,收集仓为可开启的筒状机构,收集仓的底部设有喇叭口状的收集罩,收集罩内衬有一层纱网;收集仓的上部设有光源及拉环;收集瓶镶嵌在收集仓内;收集瓶的底部设有底盖,收集时将底盖取下;收集瓶顶部设有瓶口,与收集仓内的光源位置对应;光源的光经过收集仓中的收集瓶后再通过收集罩进入外环境。本发明利用麦蛾柔茧蜂的正趋光性进行蜂种收集,简化了收集工作中的人力投入;通过控制光源方位引导麦蛾柔茧蜂自行进入和离开繁育瓶,降低了外力对寄主和寄生蜂的干扰,有助于提高繁育成功率;通过统一设计收集与繁育装置,使装置间匹配程度提高,能够有效减少麦蛾柔茧蜂逃逸机会,也有助于推进麦蛾柔茧蜂生防产品研发的标准化进程。
-
公开(公告)号:CN102823550B
公开(公告)日:2013-12-25
申请号:CN201210347373.7
申请日:2012-09-19
Applicant: 吉林农业大学
IPC: A01K67/03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柞蚕卵繁育松毛虫赤眼蜂的光环境调控方法,将已经寄生了松毛虫赤眼蜂的柞蚕卵作为亲代卵,尚未被寄生的新鲜柞蚕卵作为子代卵,控制柞蚕卵处于紫色光光照条件下,待寄生环节结束后,除去亲代卵及松毛虫赤眼蜂,将子代卵置于红色光光照条件下,松毛虫赤眼蜂在子代卵中完成发育并羽化后,可继续作为种蜂重复以上过程,使其种群逐代增殖并最终获得所需数量的赤眼蜂种群,加工制成生防成品。采用本发明松毛虫赤眼蜂寄生率可提高2.25-11.25个百分点,羽化率可提高2.99-11.04个百分点,单卵蜂数与遗留蜂率无显著性差异。在多代繁殖的情况因逐代均有所增殖以上数值将会进一步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3444633A
公开(公告)日:2013-12-18
申请号:CN201310364247.7
申请日:2013-08-21
Applicant: 吉林农业大学
IPC: A01K67/03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柞蚕卵繁育螟黄赤眼蜂的增效处理方法,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利用柞蚕卵繁育螟黄赤眼蜂,新鲜柞蚕剖腹卵通过在卵表面预处理溶液浸泡,取出晾干后作为子代卵供接蜂使用;待螟黄赤眼蜂从亲代卵中羽化出蜂后,在无光环境下将亲代卵与完成卵表面预处理后的子代卵放置一起;待寄生环节结束后,除去亲代卵及螟黄赤眼蜂,保留子代卵;波长475-495nm的青光,光照强度500-1000lux条件下螟黄赤眼蜂在寄生卵中完成发育并羽化后。进行规模化扩繁时,螟黄赤眼蜂各项发育指标更佳,稳定性更强。与传统方法相比,寄生率可增加个4-26个百分点;单卵蜂数适中,抽样间样品的均匀程度更好;羽化率可增加0.2-4个百分点,在寄生率提高的同时稳定在较高水平;遗留蜂率降低1-3个百分点,且抽样间样品的均匀程度更好。
-
公开(公告)号:CN204707607U
公开(公告)日:2015-10-21
申请号:CN201520445979.3
申请日:2015-06-26
Applicant: 吉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越冬代榆紫叶甲成虫的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由紧固筒、连接筒、收集筒构成;紧固筒、收集筒上分别设有拉环和插口,拉环插入插口中,将紧固筒及收集筒固定为两个直径不等的柱形体;收集筒的内壁还设有药环;连接筒为伞形结构,连接在紧固筒、收集筒之间,构成整体封闭的筒状结构。整个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将化学药物防治和物理阻断防治相结合,有效地防止了榆紫叶甲成虫上树危害。当榆紫叶甲发生期结束,还可将本实用新型收回,既可以避免污染环境,还可以重复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204722066U
公开(公告)日:2015-10-28
申请号:CN201520417931.1
申请日:2015-06-17
Applicant: 吉林农业大学
IPC: A01K67/03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通过一种适合规模化繁育的米蛾饲养装置,由围栏、挡片、盒体组成,本体为上底、筛孔底和下底三层盒体结构,上底与本体为抽拉式连接结构;本体的上部设有长方形的围栏,围栏的四面外壁设有栅栏式的通风口;若干个挡片相互交叉设置在围栏内,形成多个小格;挡片上均匀分布针孔通风孔。利用此饲养装置饲养米蛾,饲养方便,通风良好,内表面积充足,有利于米蛾的生长及化蛹,在批量生产时可有序叠放,能够有效节省空间,提高了米蛾的繁殖效率。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