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173946A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410129275.9
申请日:2024-01-30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IPC: H01M10/6568 , H01M10/6554 , H01M10/6556 , H01M10/613 , H01M10/6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仿生叶脉的波纹通道液冷板,包括相互连接的板体一和板体二,所述板体二中心部位设有一条入口主通道,两侧边缘处各设有一条与入口主通道连通的出口主通道;所述入口主通道的上游为工质总入口、下游为工质入口通道下游端部,从工质总入口至工质入口通道下游端部的方向上,入口主通道呈渐缩型结构。本发明是基于仿生叶脉结构的入口主通道、出口主通道与波纹分支通道的总体结构设计的液冷板,本发明换热能力显著提升,使动力电池的最高温度获得明显的下降,且本发明内温度场高度均匀化,使动力电池的温度均匀性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并可实现较低的能耗。
-
公开(公告)号:CN103277790A
公开(公告)日:2013-09-04
申请号:CN201310183031.0
申请日:2013-05-08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Abstract: 生物质颗粒燃料清洁燃烧锅炉,由并列而立的燃烧炉本体和烟气水换热器构成,特征是内胆被上端盖、稳焰板、上炉栅和下炉栅分割成燃气燃烧室、气化室和积灰室;进料仓底部设置的进料管贯穿外罩和内胆的侧壁,由外向内倾斜插入到气化室空间中;排灰抽屉的外侧面上开设一次空气进口,外罩的四周侧壁下部开设二次空气进口,内胆燃烧室的四周侧壁下部开设通风孔;内胆的燃烧室侧壁的上部设置一烟气导管。本发明使得生物质颗粒燃料气化充分、稳定,燃烧完全,温度高,提高了燃料的燃烧效率,同时显著地降低了烟气中的粉尘携带量,使燃烧生成的烟气清洁,有效地避免了积灰和结渣的发生,提高了换热设备的换热效率,结构简单、紧凑,操作方便,运行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03273829A
公开(公告)日:2013-09-04
申请号:CN201310183032.5
申请日:2013-05-08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电动客车动力电池的成组热控箱体,由竖直隔板对等分割成结构相同的进风模块仓和出风模块仓两部分,进风模块仓和出风模块仓的顶部后壁外接水平贯穿风道;进风模块仓与出风模块仓均由竖直风道、电池成组仓组成,电池成组仓内由下而上依次布置下风道楔形挡板、格栅加热支架和上风道楔形挡板;格栅加热支架由网状格栅及铺设其上的加热条组成;格栅加热支架上采用顺排或错排方式均匀布置单体电池,单体电池之间的间隙为2~10mm;进风模块仓与出风模块仓的前壁上分别开设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和出风口的内壁上均设置风机。本发明能实现动力电池的高效强制风冷和快速加热升温,电池温度均匀,防雨防灰尘,缓震性能好,易于拆装。
-
公开(公告)号:CN102382688B
公开(公告)日:2013-07-31
申请号:CN201110275961.X
申请日:2011-09-16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质气化焦油分离循环裂解转化装置,其特征是设置立式筒状炉体,在炉体的上部侧壁设置气化气引出口,气化气引出口通过呈水平设置的气化气引出管连接一渐扩管,渐扩管的大径末端管口以中隔板分隔为上部管和下部管,上部管与排气立管相连通,下部管与循环管相连通;循环管在炉体的下部引入炉体内部,经设置在炉体中心的一段回气立管后通过一段位于炉体内上部的回气引出管导出炉体外部,并与气化气引出管相连通;在排气立管的底部设置“U”型焦油回收管,在焦油回收管的底部出油口与U形液封管的一端相连接,液封管的另一端连接焦油裂解管,焦油裂解管呈下向倾斜引入炉体的中心。本发明实现了气化气循环除焦油,显著提高了对气化气的净化能力,获得更为洁净的产气。
-
公开(公告)号:CN101935087B
公开(公告)日:2011-11-23
申请号:CN201010259261.7
申请日:2010-08-16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IPC: C02F1/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频超声化学反应器,其特征是反应器采用筒体结构,包括有外筒、内筒、底板、处在内筒中的提升筒和进水管、出水口设置在外筒的侧壁上;在内筒的上方置有盖板;置于筒体外部的两组超声换能器分别设置在盖板和底板上;两组超声换能器中的一组是由顶部高频超声换能器和顶部低频超声换能器相互间隔且均匀分布在盖板上;另一组是由底部高频超声换能器和底部低频超声换能器以垂直相对的位置设置在底板上。本发明有效增强了反应器内超声声场分布的均匀性,显著增加了超声空化效益,并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可以应用于各种工业废水,特别是高浓度有机废水的降解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01531336B
公开(公告)日:2011-04-06
申请号:CN200910116565.5
申请日:2009-04-17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IPC: C01B3/3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124
Abstract: 小型高效自热式天然气制氢设备,具有卷式换热器,其特征是在卷式换热器的中心柱腔内,与进气通道连通的气流入口位于中心柱腔侧壁的底部,与排烟通道连通的烟气出口位于中心柱腔侧壁的顶部;中心柱腔由网状格栅分隔为上部反应腔和下部预混腔,气流入口处在预混腔中,烟气出口处在反应腔中;在预混腔中设置水蒸气雾化喷嘴;放置在反应腔中的多孔介质自下而上空隙率渐大。本发明使得制氢反应区域的温度场更加均匀,气化制氢的效率得以大大提升;反应生成物的能量得以极限利用,整体装置的能量利用率达到最大化。
-
公开(公告)号:CN101935087A
公开(公告)日:2011-01-05
申请号:CN201010259261.7
申请日:2010-08-16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IPC: C02F1/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频超声化学反应器,其特征是反应器采用筒体结构,包括有外筒、内筒、底板、处在内筒中的提升筒和进水管、出水口设置在外筒的侧壁上;在内筒的上方置有盖板;置于筒体外部的两组超声换能器分别设置在盖板和底板上;两组超声换能器中的一组是由顶部高频超声换能器和顶部低频超声换能器相互间隔且均匀分布在盖板上;另一组是由底部高频超声换能器和底部低频超声换能器以垂直相对的位置设置在底板上。本发明有效增强了反应器内超声声场分布的均匀性,显著增加了超声空化效益,并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可以应用于各种工业废水,特别是高浓度有机废水的降解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06654450B
公开(公告)日:2019-03-08
申请号:CN201611241235.5
申请日:2016-12-29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IPC: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567 , H01M2/10 , B60L58/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液冷成组箱,其特征是包括箱体、设置在箱体侧壁上的总进出水模块、固定在箱体内部的多组电池模组;呈长方体的单体电池为立式排放构成电池列,每个电池模组是由两个电池列并列设置,并有液冷换热薄板直立在两列单体电池之间;液冷换热薄板的本体内腔设置有液体流道,进水接头和出水接头与液体流道相贯通。本发明适用用于长方体型锂离子电池或软包聚合物电池,能够实现动力电池的高效、均一的降温散热和升温加热,并大力提升动力电池箱体的能量密度。
-
公开(公告)号:CN105977426A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610544342.9
申请日:2016-07-12
Applicant: 河南森源重工有限公司 , 合肥工业大学
IPC: H01M2/10 ,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557 , H01M10/656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1077 ,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557 , H01M10/6568 , H01M2220/20
Abstract: 本发明为解决电动汽车用圆柱体规格的动力电池的散热和加热结构设计不足的问题,提供一种带有液冷箱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及其液冷箱,包括液冷箱以及装配在液冷箱内部的电芯模组,液冷箱包括箱体、设置在箱体内部的进水管和出水管以及盘设在电池组内部的多个蛇形换热扁管,电芯模组包括电芯模组外壳以及装配在电芯模组外壳内部的电芯模块,与传统电池散热方式相比,本发明采用散热扁管插入圆柱形电芯之间,深入电池组内部与每个圆柱形电芯充分接触,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与圆柱形电芯的接触面积,具有散热和加热速度快的特点,使电池组工作温度均匀。
-
公开(公告)号:CN105932356A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申请号:CN201610326136.0
申请日:2016-05-13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IPC: H01M10/613 , H01M10/656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通道液流温控导热板,由基板和盖板形成液体流道,在液体流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液体入口和液体出口;液体入口和液体出口处在液体流道的斜对角的位置上,其特征是:在液体流道内设置“Z”形分流结构,并设置各道横向导流板。本发明能有效克服现有电子元器件散热和动力电池加热或散热的温度不均匀性的问题,在实现电子元器件和动力电池的高效导热基础上,保证器件温度的均匀一致。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