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712046A
公开(公告)日:2010-05-26
申请号:CN200910234384.2
申请日:2009-11-24
Applicant: 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科技大学
IPC: B21B27/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支撑辊辊型,特别涉及一种中厚板四辊轧机支撑辊辊型,在磨床只能进行直线磨削的条件下,在支撑辊边部磨削双倒角,第一倒角的长度为L1,高度为H1,第二倒角的长度为L2,高度为H2。H1的取值范围为0.3~0.5mm,L1的取值范围为:La=200+100×(0.6×W1+0.4×W2)+100×(0.3×P1+0.7×P2)式中,L1倒角1的长度,mm;W1较窄轧件的计划份额,%;W2较宽轧件的计划份额,%;P1轧制力较小轧件的计划份额,%;P2轧制力较大轧件的计划份额,%。H2的取值范围为1~1.5mm,L2的取值范围为100~150mm。采用该辊型,可以改善支撑辊和工作辊的辊间压力分布状态,抑制轧辊边部剥落,提高轧辊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215931061U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21852276.4
申请日:2021-08-10
Applicant: 安徽金安矿业有限公司 , 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消除皮带机计量称零点漂移的装置,包括托辊支架(1),托辊支架(1)上连接一组相互平行的托辊(2),托辊(2)上设有相互配合的运输皮带(3),托辊支架(1)的下方设有主计量称(4),且主计量称(4)的称架与托辊支架(1)相连;托辊支架(1)的下方还设有副计量称(5),副计量称(5)设于主计量称(4)的前方或后方,且副计量称(5)与主计量称(4)相同,副计量称(5)的称架与托辊支架(1)之间设有一条分离间隙(6)。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很好地降低或消除长时间连续运行导致的电子皮带秤零点漂移现象,保证了长时间连续运行下电子皮带秤的计量精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772949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1965662.2
申请日:2024-12-30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介入机器人的操作力检测方法,属于介入机器人技术领域,包括:利用多个弹性单元连接夹持导丝的夹持机构和壳体,壳体与夹持机构之间设置传感器。当导丝受到外部作用力时,通过夹持机构分别传递至多个弹性单元和传感器处。弹性元件的刚度低于传感器刚度,因此可使作用力的总衰减值降低,使得检测的误差有明显的降低。进而利用传感器检测到的第一作用力计算弹性单元的第一位置偏移量,并构建用于表示弹性单元位置偏移量与作用力之间关系的力学模型。利用第一位置偏移量和力学模型计算得到弹性单元对夹持机构的第二作用力;最终根据弹性单元的个数、第一作用力和第二作用力计算得到导丝沿第一方向受到的初始作用力。
-
公开(公告)号:CN112906160B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110238966.9
申请日:2021-03-04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续变凸度工作辊等效辊形调节范围计算方法及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连续变凸度工作辊基本参数和生产记录中预设规格板带的实际窜辊位置;将窜辊量变化范围均分为多个窜辊区间;确定等效凸度函数的斜率与窜辊位置在各窜辊区间中的分布比例最大值间的数学关系及截距与分布比例最大值对应的窜辊区间平均位置间的数学关系;获取分布比例最大值的目标值及其所对应的窜辊区间平均位置目标值,计算出目标截距和目标斜率;根据目标截距和目标斜率,求出目标等效辊形调节范围。本发明可定量计算出优化的连续变凸度工作辊的等效辊形调节范围,而不依赖于板形专家的经验,提高了连续变凸度工作辊的效用,并达到了控制好板带板形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6059086A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211568625.9
申请日:2022-12-08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可实现坐姿、站姿切换的下肢康复机器人,包括:主机架,主机架包括设置于地面的下机架、以及安装在下机架上的上机架;背部支撑机构,背部支撑机构安装在上机架的一侧,并与上机架之间形成安装空间;背部支撑机构用于对患者背部提供支撑;座椅,座椅的一端可转动连接在背部支撑机构的下部;座椅具有保持水平的第一状态和收起的第二状态;当座椅处于第一状态时,可为患者提供坐姿康复;当座椅处于第二状态时,可为患者提供站姿康复;姿态转换机构,姿态转换机构安装在安装空间内,用于驱动座椅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本申请可快速实现站姿与坐姿的切换,切换时无需借助安装工具,无需进行拆卸和组装,操作简单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13857265A
公开(公告)日:2021-12-31
申请号:CN202111071046.9
申请日:2021-09-13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B21B37/30 , B21B27/02 , G06F30/17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目标协同控制的热轧极薄板带工作辊辊形设计方法,采用多段多项式曲线相对独立的组合方法,保证某一目标区域分段辊形参数调整后不会影响其他区域辊形主要特征,由此形成特殊的热轧极薄板带工作辊辊形,实现热轧极薄板带的多目标协同控制。具体来说,将辊形曲线分为17段,各段曲线系数根据来料断面特征、热辊形特征、辊端压靠防控区域、局部浪形位置、薄带对中状态以及不同区域辊形补偿量进行确定,在板宽范围内,各段曲线除了满足各自控制功能外,还采用曲线端点一阶导数相等来保证辊形整体平滑性。该方法能够解决工作辊辊端压靠、薄带对中不稳定、局部高次浪形等问题,满足热轧极薄板带的板形控制多样化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9953474A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510358403.1
申请日:2025-03-25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B62D57/024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可实现多螺钉阵列、立面内外直角过渡的爬壁机器人,包括车体框架,其在第一方向的两端底部均设置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安装板,安装板底部设置有磁吸移动结构,能够使车体框架吸附在壁面上并能够沿壁面移动;车体框架铰接辅助移动结构,其包括第一伸缩件和辅助磁吸装置,第一伸缩件能够带动辅助磁吸装置靠近壁面,以此增加对壁面饿吸附力;当该一种可实现多螺钉阵列、立面内外直角过渡的爬壁机器人经过外直角或内直角的壁面过渡处时,通过使用人员控制第一伸缩件伸长,带动辅助磁吸装置靠近壁面,以增加该爬墙机器人对壁面的吸附力,便于该爬墙机器人经过外直角或内直角的壁面过渡处,避免该爬墙机器人因吸附力不足而掉落受损。
-
公开(公告)号:CN119224727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352206.0
申请日:2024-09-26
Applicant: 湖南华菱涟源钢铁有限公司 , 北京科技大学
Inventor: 李辉 , 郭德福 , 王学强 , 梁亮 , 刘旭辉 , 于海军 , 蒋高 , 刘玉坤 , 杨智 , 黄瑞坤 , 张松 , 许煌 , 谢添愚 , 汪霖 , 唐云 , 徐冬 , 何海楠 , 王进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步进梁运输链立式运输钢卷的倾覆风险判定方法,涉及轧制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获取钢卷和步进梁运输链的初始数据;步骤二:通过激光雷达获取钢卷点云数据及鞍座的点云数据;步骤三:通过点云数据分别获取钢卷端面和鞍座距离雷达的平均距离;步骤四:计算钢卷的中心线与鞍座中心线的偏离距离;步骤五:判断钢卷的卷形,并计算钢卷的外圈溢出量和溢出宽度;步骤六:根据初始数据和计算数据来判断钢卷是否具有倾覆风险。本申请通过三维激光雷达获取热轧钢卷和鞍座的端面点云数据信息,通过钢卷倾覆风险判定规则对倾覆风险进行计算,实现热轧钢卷卷形的在线检测与钢卷倾覆风险预警,减少事故发生率。
-
公开(公告)号:CN107470375B
公开(公告)日:2019-06-11
申请号:CN201710569517.6
申请日:2017-07-13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在板带压延领域,设计了一种板带横截面局部高(凹)点的在线识别方法,首先获取板带横截面全幅宽的厚度分布数据;分别用四次多项式和n(5≤n≤15)周期的移动平均线拟合板带横截面全幅宽的厚度分布;用移动平均线减去四次多项式曲线,得到厚度分布的差值分布曲线,根据一定的规则由差值分布曲线求得局部高(凹)点的高度和宽度;计算差值曲线超过局部高(凹)点阈值线部分的面积,取最大面积处的局部高(凹)点高度作为板带横截面的局部高点或局部凹点的量值。本发明克服了板带压延生产中由于无法在线识别局部高(凹)点而导致无法实现准确评价和控制的问题,实现了板带横截面局部高(凹)点的在线自动识别。
-
公开(公告)号:CN107470375A
公开(公告)日:2017-12-15
申请号:CN201710569517.6
申请日:2017-07-13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在板带压延领域,设计了一种板带横截面局部高(凹)点的在线识别方法,首先获取板带横截面全幅宽的厚度分布数据;分别用四次多项式和n(5≤n≤15)周期的移动平均线拟合板带横截面全幅宽的厚度分布;用移动平均线减去四次多项式曲线,得到厚度分布的差值分布曲线,根据一定的规则由差值分布曲线求得局部高(凹)点的高度和宽度;计算差值曲线超过局部高(凹)点阈值线部分的面积,取最大面积处的局部高(凹)点高度作为板带横截面的局部高点或局部凹点的量值。本发明克服了板带压延生产中由于无法在线识别局部高(凹)点而导致无法实现准确评价和控制的问题,实现了板带横截面局部高(凹)点的在线自动识别。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