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厚板四辊轧机支撑辊辊型

    公开(公告)号:CN101712046A

    公开(公告)日:2010-05-26

    申请号:CN200910234384.2

    申请日:2009-11-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支撑辊辊型,特别涉及一种中厚板四辊轧机支撑辊辊型,在磨床只能进行直线磨削的条件下,在支撑辊边部磨削双倒角,第一倒角的长度为L1,高度为H1,第二倒角的长度为L2,高度为H2。H1的取值范围为0.3~0.5mm,L1的取值范围为:La=200+100×(0.6×W1+0.4×W2)+100×(0.3×P1+0.7×P2)式中,L1倒角1的长度,mm;W1较窄轧件的计划份额,%;W2较宽轧件的计划份额,%;P1轧制力较小轧件的计划份额,%;P2轧制力较大轧件的计划份额,%。H2的取值范围为1~1.5mm,L2的取值范围为100~150mm。采用该辊型,可以改善支撑辊和工作辊的辊间压力分布状态,抑制轧辊边部剥落,提高轧辊使用寿命。

    炉卷轧机钢板表面红色氧化铁皮的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769424A

    公开(公告)日:2014-05-07

    申请号:CN201410007581.1

    申请日:2014-01-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炉卷轧机钢板表面红色氧化铁皮的控制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铸坯进入加热炉进行加热,对出炉后铸坯采用高压水除鳞,对除鳞后的铸坯进行粗轧得到钢坯,粗轧阶段对铸坯进行至少三次除鳞;粗轧后对钢坯进行精轧,精轧阶段对铸坯进行至少三次除鳞。本发明通过控制钢坯轧制工艺和轧制过程中除鳞制度来改善钢板表面氧化铁皮的质量,防止钢板表面产生红色、疏松、多孔的粉碎状氧化铁皮,生成了青色、致密的氧化铁皮,不仅改善了钢板表面的质量,还提高了钢板表面的耐腐蚀能力。

    炉卷轧机钢板表面红色氧化铁皮的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769424B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410007581.1

    申请日:2014-01-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炉卷轧机钢板表面红色氧化铁皮的控制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铸坯进入加热炉进行加热,对出炉后铸坯采用高压水除鳞,对除鳞后的铸坯进行粗轧得到钢坯,粗轧阶段对铸坯进行至少三次除鳞;粗轧后对钢坯进行精轧,精轧阶段对铸坯进行至少三次除鳞。本发明通过控制钢坯轧制工艺和轧制过程中除鳞制度来改善钢板表面氧化铁皮的质量,防止钢板表面产生红色、疏松、多孔的粉碎状氧化铁皮,生成了青色、致密的氧化铁皮,不仅改善了钢板表面的质量,还提高了钢板表面的耐腐蚀能力。

    炉卷轧机轧辊辊型的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477353B

    公开(公告)日:2010-09-08

    申请号:CN200810243442.3

    申请日:2008-12-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冶金领域的辊型的计算方法,是炉卷轧机辊型的计算方法。本发明采用影响函数法或者有限单元的计算方法,在一定的轧制规程条件下,考虑到轧辊磨损、轧辊热膨胀的基础上设计轧辊原始辊型。根据轧制规程计算轧制力,工作辊和支撑辊的挠度以及压扁,进而计算出轧制力、轧辊辊间接触压力以及轧件厚度的分布情况,从而得到轧制过程中辊间压力分布合理、板凸度满足要求的合理的支撑辊和工作辊辊型,以及弯辊力。采用本发明所设计的支撑辊和工作辊,可明显改善支撑辊和工作辊的辊间压力分布状态,抑制轧辊剥落,同时可以满足板凸度要求。

    炉卷轧机轧辊辊型的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477353A

    公开(公告)日:2009-07-08

    申请号:CN200810243442.3

    申请日:2008-12-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冶金领域的辊型的计算方法,是炉卷轧机辊型的计算方法。本发明采用影响函数法或者有限单元的计算方法,在一定的轧制规程条件下,考虑到轧辊磨损、轧辊热膨胀的基础上设计轧辊原始辊型。根据轧制规程计算轧制力,工作辊和支撑辊的挠度以及压扁,进而计算出轧制力、轧辊辊间接触压力以及轧件厚度的分布情况,从而得到轧制过程中辊间压力分布合理、板凸度满足要求的合理的支撑辊和工作辊辊型,以及弯辊力。采用本发明所设计的支撑辊和工作辊,可明显改善支撑辊和工作辊的辊间压力分布状态,抑制轧辊剥落,同时可以满足板凸度要求。

    基于强化学习的空间桁架多机器人协同装配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017378A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11101667.0

    申请日:2024-08-12

    Inventor: 马超 周成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空间机器人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空间桁架多机器人协同装配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确定待装配的桁架单元;获取多个空间机械臂的状态信息,将状态信息输入到最优空间机械臂的策略模型,得到多个空间机械臂的运动决策控制指令;根据运动决策控制指令,控制多个空间机械臂对桁架单元进行装配,完成多机器人协同的桁架装配任务。本发明根据空间机械臂子系统的实时状态选择最优操作决策,并向多个机械臂发送运动控制指令进行定位、调整位姿,实现最大操作奖励值的获取,从而完成多个机械臂协同操作,有效解决空间桁架的机器人自主协同装配问题。

    一种非晶合金精密零部件超塑性模锻成形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9747C

    公开(公告)日:2005-05-04

    申请号:CN03137428.X

    申请日:2003-06-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非晶合金精密零部件超塑性模锻成形装置及方法,装置由真空炉(1)、可更换压头、模具三部分组成。可更换压头由内压头(2)、外压头(3)、滑块(4)、联结座(5)组成,模具由模具(7)、顶出机构(8)组成。其工艺为将坯料和模具置于真空炉中,当真空度达到8×10-3Pa时,开始加热,加热速度0.5~3.0℃/s;加热温度应在Tg~Tx之间;成形应变速率范围为1×10-2~5×10-4s-1。优点在于:适用于Zr-系、La-系、Pd-系等具有大过冷区域的大块非晶合金材料成形,所制备的零件尺寸精度在±0.1%~±0.3%之间,表面粗糙度Ra小于0.8μm,甚至可以达到纳米级镜面。

    金属带材快速凝固成形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0072C

    公开(公告)日:2004-05-19

    申请号:CN00106176.3

    申请日:2000-04-28

    Inventor: 周成 谢建新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金属带材快速凝固成形的方法,背面实施冷却的冷却钢带(3)(3’)由驱动辊(6)(6’)、定位辊(4)(4’)和张紧辊(5)(5’)支撑,形成冷却区域;冷却钢带在驱动辊的带动下以线速度0.1~20m/s运动,熔融金属(1)在压力作用下由坩埚(2)进入冷却区域,在运动过程中被冷却而实现快速凝固成形,制备厚度100μm~2mm的快速凝固金属带材。其优点在于:可用于现有技术尚不能实现的厚度规格的各种高性能金属带材的快速凝固成形。

    一种包复材料一次铸造连续成形设备与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373021A

    公开(公告)日:2002-10-09

    申请号:CN01109076.6

    申请日:2001-02-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包复材料一次铸造连续成型设备与工艺,由结晶器、芯部金属液浇注管、控温坩埚、加热元件、测温仪、牵引机构、二次冷却装置组成;外层金属结晶器和芯部金属液浇注管沿引锭方向配置于同一轴线上;芯部金属液浇注管上端紧密与芯部金属控温坩埚连接,芯部金属液浇注管的下端伸入外层金属中,由芯部金属液浇注管隔离外层和芯部金属液,形成外层金属的型芯,浇注芯部金属液。其优点在于:可以一次铸造连续成型包复材料。

Patent Agency Ranking